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宋武帝劉裕雖然未實現北伐一統,但是經過多年征戰,奠定了南方實質性統一的局面,也為後世的南齊南梁確立了基本的疆域範圍,其中的攻滅譙蜀之戰,多少是劉裕臨時起意,利用各種忽悠譙縱的策略,得以在大約半年時間,滅了譙蜀,東晉隨之恢復了對益州和漢中之地的管轄。

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譙縱在義熙元年(405年)擊敗了毛璩,割據益州之地後,建立了譙蜀政權,此時其實力是夾在後秦和東晉之間的,兩個都是不好惹的對手,可以說要不是譙蜀政權佔據著險要的地形,那麼很快就會成為後秦或者東晉的地盤。

而譙縱在稱王后,必然要在對外策略上制定一個方向,也就是聯合相對勢弱的一方去消耗強勢的一方,所以譙縱果斷向後秦姚興稱臣,為的就是聯合後秦蠶食東晉,在劉裕滅譙蜀之前,義熙六年(410年),譙蜀和後秦就過聯合的軍事行動,想要打下東晉的荊州一帶,對於東晉來說,荊州是控制長江中游的關鍵地帶,是東晉西方的門戶,而對於譙蜀來說,拿下荊州,就可以拓展自己的防守線,也能在東晉局勢動盪的階段,搶些便宜。

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所以對於後來逐漸掌握東晉朝政的劉裕來說,譙縱不安分的小心思觸怒了他,畢竟如果譙蜀安分過日子,劉裕還能讓其多活幾年,但既然不安分,那麼也必然成為劉裕集團的打擊對象。

這裡再多說一點,譙縱和後秦的聯合策略實施的也不是太順暢。

《晉書.譙縱載記》遣使稱籓於姚興,將順流東寇,以討車騎將軍劉裕為名,乞師於姚興,且請桓謙為助,興遣之。

《晉書.桓謙傳》譙縱稱籓於姚興,縱與盧循通使,潛相影響,乃表興請謙共順流東下......謙至蜀,欲虛懷引士,縱疑之,乃置謙於龍格,使人守之。

桓謙出使譙蜀後,也是太過招攬人心,結果引起了譙縱的反感,所以將其囚禁了,這也是弱勢一方處於尷尬地位的體現,畢竟譙縱是希望藉助後秦的勢力存活,後秦任何行為都會引起譙縱的注意,因為沒準後秦也打著直接滅了譙蜀的主意。

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話說回來,為什麼說劉裕滅譙蜀是臨時起意呢?在劉裕指定西征譙蜀的計劃之前,其實還有一次針對譙蜀的軍事行動。

《宋書.劉敬宣傳》假敬宣節,監徵蜀諸軍事,郡如故。既入峽,分遣振武將軍、巴東太守溫祚以二千人揚聲外水,自率益州刺史鮑陋、輔國將軍文處茂、龍驤將軍時延祖由墊江而進。

也就是在義熙三年(407年),劉裕是為了讓劉敬宣立功而臨時在他的征伐大業上,增加了一次額外的針對譙蜀的軍事行動,劉敬宣是從南燕逃回東晉的,但因為劉裕集團眾人對於劉敬宣未參加過什麼重大的軍事行動,未立下功勞,卻被劉裕重用,而且還是一個曾經叛逃到南燕的人,劉敬宣自己也是不好意思的,但是劉裕堅持給了劉敬宣足夠的地位和待遇,多說一旦,劉敬宣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父親你應該聽說過,也就是劉牢之。

在這個背景下,為了讓劉敬宣擁有足夠的軍功,所以才讓劉敬宣率兵西征譙蜀,只要有滅一國之攻,劉敬宣的地位就足夠穩了,所以說在當時劉裕的眼中,滅譙蜀並不是什麼難事,譙蜀只不過是自己嘴邊的一塊肉,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所以才會拿來讓劉敬宣刷軍功,只不過劉敬宣也是不給力沒打下來。

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而在這次征伐行動結束後,劉裕集團的重心實際上是放在向北擴張上,義熙五年(409年),劉裕征伐南燕,次年擊敗慕容超,滅南燕,那時劉裕是有打算繼續征討的額,可是東晉內部發生了叛亂,也就是盧循、徐道覆趁劉裕領兵在外,發動叛亂,打亂了劉裕的軍事部署,劉裕只能倉促回師去撲滅東晉內部的火。

所以其實譙蜀並未在劉裕在重點打擊目標上,之所以讓劉裕萌生了一戰滅譙縱的想法,還是劉毅間接導致的。

《宋書.武帝本紀》既知毅不能居下,終為異端,密圖之。毅至西,稱疾篤,表求從弟兗州刺史籓以為副貳,偽許焉。九月,籓入朝,公命收籓及謝混,並於獄賜死。自表討毅,又假黃鉞,率諸軍西征。

劉毅當初同劉裕、何無忌等舉北府兵消滅桓玄之亂,所以說在劉裕主政早期,劉毅是不服氣的,憑什麼東晉的大事劉裕說了算呢?這就是劉毅最基本的想法,所以劉毅一直在謀劃取代劉裕的地位,那麼直接發動軍事對抗是唯一的方法了。

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加之劉毅佔據著荊州,控制長江中游,劉毅想要以此為根據地和劉裕爭奪這江山,但是劉裕沒有給劉毅機會,親自西征,滅了劉毅,至此,劉裕應該是突發奇想,想到可以趁機繼續西征。

因為劉裕徹底消滅劉毅的勢力是在義熙八年(412年)十月,而下達西征譙蜀的命令是在十二月,也就是擢升朱齡石為益州刺史,這就是明擺著的信號。而按照原本的軍事計劃,劉裕是在當年的四五月份才西征劉毅的,就算劉裕有足夠的把握擊敗劉毅,但是劉裕無法確定這需要多少時間。

而且劉裕在有信心,也不會再擊敗劉毅前就準備征討譙蜀的戰事,相反,是擊敗劉毅相對容易給了劉裕繼續西征創造了條件,軍隊戰力和後勤補給都能夠支持晉軍進一步的軍事行動,同時也可以趁譙蜀大意之機發動突襲,畢竟一般人都認為劉裕在滅了劉毅後應該會休整一段時間,沒準還會以為劉裕還會繼續北伐,而不是西征,劉裕則是抓住了譙蜀這一個輕視的時機。

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與此同時,劉裕又擢升了一位年輕將領朱齡石。

《宋書.朱齡石傳》高祖之伐蜀也,將謀元帥而難其人,乃舉齡石。眾鹹謂自古平蜀,皆雄傑重將,齡石資名尚輕,慮不克辦,諫者甚眾,高祖不從。

古代統帥人選,大多注重軍功和資歷,一般統軍去征伐一國,都是由重臣來完成,最主要的是這樣的人可以得到眾多將領的認可,不然的話,讓一個年輕將領貿然統軍,勢必會引起不必要的內耗,比如在前線統帥調動不了部隊,或者將領們磨洋工,這都是問題,尤其是之前有過劉敬宣事件,如今劉裕在沒有相應軍事準備就決定西征譙蜀,而且還任命一位年輕將領作為統帥,手下人自然會有牴觸的,畢竟誰也不想去送命啊,可是劉裕依然堅持。

劉裕的堅持一來是出於對朱齡石的信任,朱齡石也是沒有辜負劉裕的信賴,的確成為了劉裕集團冉冉升起的將星,同時劉裕任命朱齡石作為伐蜀主帥,也是在高風險中謀求高回報。

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我們站在譙蜀的角度上來看,劉裕剛剛平定劉毅的動亂,正常應該休整一段時間,不會對譙蜀有什麼辦法,本來就缺乏相應的準備,再加上劉裕又任命一個年輕的統帥,這對於譙縱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啊,再怎麼說之前有過擊敗晉軍的實戰經驗,可以說劉裕沒有親征譙蜀,而是派了朱齡石,在一定程度上麻痺了譙蜀政權。

《宋書.朱齡石傳》而慮此聲先馳,賊審虛實,別有函書,全封付齡石,署函邊曰:「至白帝乃開。」諸軍雖進,未知處分所由......至白帝,發書,曰:「眾軍悉從外水取成都,臧熹、硃林於中水取廣漢,使羸弱乘高艦十餘,由內水向黃虎。」

在完成這些部署後,劉裕也是個譙縱玩了一次攻心計,朱齡石率各部共2萬人由江陵逆流而上,征伐譙蜀,但是具體的行動安排,劉裕沒有公之於眾,而是讓朱齡石率部到白帝城(位於今天的重慶市奉節縣)時才打開劉裕制定的軍事計劃。

當初劉敬宣是由內水,今涪江而上,想要攻入成都的,結果兵敗而歸,所以劉裕猜測譙縱此次必然會重兵補防外水,也就是今岷江,劉裕的想法是就以外水為主攻方向,但是在培江方向,佈置一支聲勢浩大的疑兵,所以才讓戰力相對不強的老弱,登上“高艦”,那麼譙蜀的軍隊必然以為培江過來的晉軍才是主力部隊。

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這樣的話,譙縱會怎麼想,還是劉裕高啊,出我不意啊,可誰知譙縱調動主力去培江方向補防,才是中了劉裕的圈套,加之劉裕還讓臧熹、朱林從中水,今沱江,沿江北上,這妥妥的讓譙蜀的防守失去了重點,情報的不準確,讓譙縱不知道到底哪一支晉軍才是真正的主力部隊。

《晉書.譙縱載記》齡石次於白帝,縱遣譙道福重兵守涪。齡石師次平模,去成都二百里,縱遣其大將軍侯暉、尚書僕射譙詵屯平模,夾岸連城,層樓重柵,眾未能攻。

《宋書.劉鍾傳》賊今阻兵守險,是其懼不敢戰,非能持久堅守也。因其兇懼,盡銳攻之,其勢必克。鼓行而進,成都必不能守矣。今若緩兵相守,彼將知人虛實,涪軍忽並來力距我,人情既安,良將又集,此求戰不獲,軍食無資,當為蜀子虜耳。

譙蜀的主力部隊被調去涪城(四川綿陽市涪城區),而朱齡石率部抵達平模(四川彭山縣南),譙蜀是等待晉軍已經快兵臨成都城下的時候,才反應過來,組織兵力防禦的,可以說劉裕的計劃實現了,面對三路晉軍,處置失當的譙蜀被朱齡石抓住了機會,平模成為了譙蜀最後一道防線。

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原本在和譙蜀對峙階段,朱齡石是打算不採取強攻,而持續對峙,以待時機的,是劉鍾改變了他的想法,其實戰事到了這個時候,就差最後一哆嗦了,朱齡石多少是膽怯了,他害怕強攻蜀軍在平模建立的營寨,非但沒攻下還造成將士們過於疲乏,那麼戰局會轉向有利於譙蜀。

朱齡石作為一個被劉裕提拔的年輕將領,自然也擔心自己一次激進的打法令攻入譙蜀的晉軍陷入危機,可以說朱齡石的猶豫才是晉軍最大的危機。因為當初劉敬宣是怎麼敗的,就是和蜀軍對峙了60多天,結果部隊陷入了缺糧危機,被蜀軍擊敗,可以說時間對譙蜀是有利的,時間拖的越久,戰局就對譙蜀越有利,畢竟晉軍的後勤補給能力是遭受很大壓力的,而且戰事僵持越久,蜀軍的調度也就越順暢,加上是本土作戰,晉軍就危險了。

劉裕滅譙蜀多少是臨時起意,譙縱被忽悠了;他險些讓晉軍陷入險境

好在劉鍾及時提醒了朱齡石,朱齡石下定決心和蜀軍決一死戰,大破蜀軍,斬殺侯暉及譙詵,晉軍得以快速突擊至成都城下。

《宋書.臧熹傳》蜀主譙縱遣大將譙撫之萬餘人屯牛脾,又遣譙小苟重兵塞打鼻。熹至牛脾,撫之戰敗退走,追斬之。小苟聞撫之死,即便奔散。

同時由沱江進攻的臧熹,攻下牛脾,此後給的蜀軍相繼望風而逃,譙縱見大勢已去,沒有心情做一個合格的君主,倉皇逃出了成都,本來他想去投奔駐守涪城的譙道福,只是在路途中,遇到了急忙回防的譙道福,譙道福本是想著成都能守一段時間,自己回防尚有可能擊敗晉軍,沒想到譙縱直接逃了,兩人相遇時,氣得譙道福想要斬殺譙縱,落魄如此的譙縱只能選擇自殺了,而朱齡石進入成都後,也只是誅殺了譙縱的宗族,對於其他人算是秋毫無犯,這也使得東晉能夠在譙蜀滅亡後,實現對益州的實際控制。

總的來說,劉裕滅譙蜀的戰爭,很大程度上是劉裕在滅劉毅後,臨時起意的,通過多種迷惑譙蜀的辦法,出其不意的實施了滅譙蜀的計劃,而朱齡石作為此次行動的主帥,曾經也是險些令出征的晉軍陷入危機的,但即便這次朱齡石戰敗了,也難以改變譙蜀被滅的結果,這是譙蜀和東晉國力之間差距決定的。

參考資料《宋書.武帝本紀》《宋書.劉敬宣傳》《宋書.朱齡石傳》《宋書.臧熹傳》《宋書.劉鍾傳》《晉書.桓謙傳》《晉書.譙縱載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