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执着教育,更要知道为什么而执着

在《圆桌派》第三季中《如何一眼识别渣男》中,马未都说:“老是宣传什么成功学,其实成功是非常少的事情,比赌博概率还低,

比知道自己哪里行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哪里不行。”

窦文涛:执着教育,更要知道为什么而执着

马未都

窦文涛说:“永不放弃,总得有一个度,否则他可能分不清在什么事情上永不放弃。在佛家里,执着不是什么好词,老和尚通常告诫说:不要太执着。”

窦文涛:执着教育,更要知道为什么而执着

窦文涛

马未都接着说:“结果孩子一心只想着执着就会成功,却忘了该朝哪些方面执着,你根本不是那块料,那如何能够在那个方面出类拔萃呢?比如刑侦的,有的人就有天赋,头脑灵活,很快就能破案,建立功绩,而有的人去了,兢兢业业,结果啥也破不了。”

1. 执着之一:自律

窦文涛:执着教育,更要知道为什么而执着

命中

人常言:自律的人生让人羡慕。以前在《得到》有一则故事这么说的: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以应付日常的各种事物。看,越成功的人士越自律,我们凭什么还可以不努力。

只是,如果这样做,估计就和一个自虐狂差不多,分开了时间的颗粒度,但是普通人在这个颗粒度里,全然除了发呆,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抑或这个事情不能用简单的颗粒度隔开,是不是应该再去调整一下呢?时间一长,你确定不会得神经病么?人不去挖掘原因,而看到表现的外相,然后用定量科学对这种外相进行总结,岂不荒谬?这好比人无法用K线图长久在股市获利一样。

人嘴两张皮,也可以这么说,他们是成功人士,又有那么多钱,所有他们应该努力,而我们普通人就犯不着那么辛苦,知足常乐为好。

然而如果真是如此严肃与苛刻,那倒是一件奇怪之事。因为我总觉得人本性其实趋于散漫,无拘无束,本性依然是天真烂漫的孩童。一个人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却能把自己严格的管理起来,终究不像是正常人的举动

。他把自己管起来去做什么呢?怕是更多的也是发呆无所事事。否则他就是趋于习惯地忙碌之中,而无暇进行悠然自得了。

2. 执着之二:毅力

窦文涛:执着教育,更要知道为什么而执着

攀岩

坚持,让人感觉到毅力的所在,而人常常看到了它所表现的外在形式:咬牙坚持,定能成功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走过十万八千里,终得真经。人们看到这些。而早在开始之初,这种坚持是内心对于人生意义的一种展望,播下了种子,后来长成参天大树。

范进中举,从外在看,至少也是一种坚持。然而开先之初他只是奔着功名而去。倘若掐头去尾,只是培养这种坚持的毅力,就好比将手从躯体卸下,而单独训练其强大的做法差不多。人,将无意义的事情训练成有意义,多半也是奢望之想。

意义才是初衷,坚持的毅力只有纳入到这种意义的大海里,才能获得成就。但是观者看不到这些,也不能有那样的经历,于是许多就学偏了。更何况成功只是由于见到的不过是幸存的例子,但那其实侥幸的部分。更多一样坚持的人中途出了变故,如尘埃一般消失,倘若人们看到,还会那样坚持吗?岂不是要大大怀疑坚持的合理性?感觉到人生其实又有它的骗局,它总是展现它那美妙动人的一面,但是一旦深入,才会露出其狰狞面目,让人茫然失措。

毅力朝何处去?总是不能无穷无尽的前进,无所畏惧,不知疲倦。看不到真正有什么目标,而只是在既定的轨道上亦步亦趋,其实已然不错了。人倘若不把执着发展成痴念,想必命运之神就早已给予提醒了的,也就可以更加悠然自在的享有人生。

3. 人需要认清自己,那里才有信仰的存在

窦文涛:执着教育,更要知道为什么而执着

信仰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不论人生走多远,与生俱来的天性依然主导。”未来的人生都可以顺着这个天性而抓住问题的源头来。本性的构成,不能被各种规则或直接的斗争所纠正,特别是那些由于恐惧和情绪低落而产生的卑微的品性,尽管它们也可以通过技巧使其大为改善,变得有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即便用尽办法,一个人的倾向也永远是偏向与自然最初安排的那个方向,所以,如果你能在他年幼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他的思想特征,等他长大以后,情况变复杂了,他披着种种伪装去做事时,你也能永远地判断出他的思想倾向以及他今后的目的在哪里了。

哲学家罗素说:“清教徒的道学家,在近代老是大声疾呼的提倡意志,实际上他们原本注重的是信仰。”这种倒果为因的做法常常扭曲了它原始的初衷,而偏执一端。不知道为什么,任何发展到了最后,都不在是综合均衡,而是容易导向营养不良,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先发展,兼顾其它,而实际上,其它就慢慢消失了,人们开先还记得它们,到了后来,似乎就成了久远的记忆了。

窦文涛:执着教育,更要知道为什么而执着

罗素

抓住于形式总是便有操作,追求一劳永逸的办法,总是让人易于心满意足。倒是不断的思想辩证,让人莫不多头脑,削弱了前进的动力。这里所展现的,是根基不稳、急于求成,一切都是松松垮垮的,又似乎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消化。

总是,发展到高级阶段,已不仅仅是科学,或是经验,而是一门艺术,依赖于科学,依赖于经验,在不断运作中提炼成高度相融的艺术,而这个似乎无法直接教授,而需要每个人把控既有,又常常反思内心,形成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以获得精神的飞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