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的性價比分析,看完你會流淚滿面

重疾險的性價比分析,看完你會流淚滿面

點擊上方藍色字 關注我們~

感謝你的閱讀和關注,這是原野在說的第 31 篇文章。

一定會給你帶來更多有趣的內容。

對很多家庭來說,重疾險和醫療險是剛需,現在很多家庭有了保險意識,但是問題是,面對成群的代理人手握各種保險都說自己公司的保險最好,該做如何的選擇。

保險一直是我們資產類別裡面的缺一不可的一塊,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保障類保險比如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是重中之重,只有這些配置好了,才好買點理財分紅年金險這種(土豪隨意),很多朋友都說為什麼我前幾年不介紹保險,前幾年我也介紹但是主要是針對高淨值客戶,因為我們的身邊賣保險的太多了,我自知絕對纏不過線下專門只做保險的代理人,也拼不過他們的嘴,還影響我的專業形象(狗頭.jpg),所以不如只是在工作中面向高淨值客戶順嘴提一下。

直到我發現我身邊的朋友買了一堆垃圾保險,而且他們對保險知識匱乏到隨隨便便一個人都可以忽悠。我覺得我不得不出手。

前幾天我去一個小姐姐那裡,她拿出她買的保險,我給她一一解說,她大吃一驚,第一次體會到過專業理財經理保險經紀人和保險代理人的區別。

為了方便朋友們挑選,我會嘗試做一些小攻略供大家參考。

我會介紹一些評選一款重疾險性價比最基本的邏輯,以後對重疾險都可以通過這幾個維度來自己做決定。這是網上流傳的重疾險相關要素重要程度排行榜。我覺得挺符合內地保險的考察要求:

重疾險的性價比分析,看完你會流淚滿面

我們一個一個來解釋,尤其對於想買保險但是還是知識空白的朋友。

1、保額

我身邊接觸到的朋友已經買了保險的,保額基本上都是30萬保額,可以很肯定的說,30萬保額是絕對不夠的,這個額度在當下治療一個癌症或者其他重疾都夠嗆,我們來看一下當下重疾的醫療費情況(這是2017年的價格,請考慮醫療通脹進去,更別說其他比如靶向療法以及質子重離子治療動輒幾百萬的醫藥費,真實價格參考輕鬆籌上水滴籌上):

重疾險的性價比分析,看完你會流淚滿面

所以30萬是個很尷尬的保額數字,內地重疾險是沒有一分錢分紅的,這意味著,30歲年輕人當下30萬保額,到50歲60歲,也還是30萬,考慮到通貨膨脹和醫療通脹,那時候30萬是否夠用?

而且這還只是治病花銷,重疾期間以及康復期因為無法工作造成的收入損失,這期間孩子上學,房貸是不是還是要還,所以重疾的理賠額度不僅僅是用於治療,還有一部分是要用於收入補償,填補經濟支柱在患病期間康復期間造成的收入損失,能有錢繼續支出家庭日常開銷。

所以我推薦的保額都是50萬起步,最低50萬。有條件的購買香港重疾險,保額可以隨年齡增加(因為有分紅)。

2、保障期限

保障期限當然建議終身,實在預算有限,建議最低要保障到70歲。

我看到有些朋友的重疾險是保障到65歲,甚至60歲。這些都很不合理。

55-70歲是重疾發病率高的年齡段,而且很多人的家庭責任甚至房貸還在還呢,此時有重疾保障更加是剛需。

更何況很多朋友本身就結婚生子很晚,30歲才當爸爸意味著70歲的時候孩子才剛剛40歲,正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你忍心沒保障給孩子增加負擔嗎?

3、保費

很多朋友告訴我,我也想擁有更多的保額,可是保額高保費也高啊,拿平安福為例,30歲年輕人30萬保額,還不算癌症多次理賠,就算單次重疾,就要一年七八千啦,50萬保額至少一萬五啦。

那你為啥要買平安福啦。這是個信息時代,如果還因為信息不對稱而決策失誤,那隻能是自己的問題了,互聯網已經為保險產品渠道提供極大的便利,為什麼要一葉障目。

很多單次重疾理賠的重疾險,30歲年輕人,只要三四千,而且保額還是50萬。具體保險產品推薦請聯繫本文作者。

4、輕症/中症

這個一定要考慮進去,因為很多輕症,或者中症實際上已經是重疾的前兆,聽起來可一點也不像輕症或者中症,比如:單側肝切除、單眼失明、單耳失聰、深度昏迷48h、極早期惡性腫瘤。

而且輕症/中症兩者加在一起疾病種類也已經很多,並且幾乎全部覆蓋了對應的重疾,最最重要的是,大多數內的重疾險輕症或者中症理賠之後,並不影響重疾的理賠額度,所以前期花幾萬就可以搞定,保費只增加了20%左右,還是很划得來。

買的時候考察是否包括以下高發輕症/中症:

重疾險的性價比分析,看完你會流淚滿面

5、癌症多次/重疾多次

這個我都是建議勾選,因為這兩者太重要。

癌症多次賠付,為什麼重要,因為癌症的轉移復發概率遠超一般的重疾,很多人都是死於癌症轉移復發,據統計:癌症一年內複發率高達90%,3年內出現復發的概率為55%,而超過5年,復發概率將下降到10%。

剛剛提到單次重疾險,如果是單次重疾險,理賠結束之後合同結束,重疾之後就別再想買保險了,所以為了得過重疾以後還能有保障,最好勾選重疾多次理賠。

相比之下,癌症多次理賠更為實用,因為癌症複發率高,且勾選癌症多次理賠價格很便宜,有些重疾險增加癌症多次理賠,只貴了8%,何樂不為啊。

6、身故責任

和我打過交道的朋友都知道我都沒有建議勾選,原因是就算不勾選,一般重疾險自帶了壽險功能死了也會賠付,如果是額外增加壽險功能的話,那增加的保費都可以買定期壽好幾百萬了,划不來。

所以重疾險和壽險,儘量分開買,畢竟現在市場上夫妻互保的定期壽險,30歲的夫妻兩個人保額各自200萬,兩個人總共才交2000出頭。而重疾險增加的額外壽險也要多交千把塊。

7、投保人/被保人豁免

這個有些小區別,有些是輕症豁免,有些是重疾豁免,輕症豁免意思是哪怕投保人/被保人得了輕症包括重疾,那保費就不用交了,但是保障繼續。重疾豁免是投保人/被保人得了重疾或者身故保費就可以豁免。

這個看個人經濟情況吧,儘量勾選,因為加費不多。尤其要注意如果保險本身自帶了被保人豁免,而投保被人是同一個人,那就不需要勾選投保人豁免重複花錢了呀。

8、重疾的數量

銀保監會為了規範保險公司,要求保險行業使用統一的重疾定義,且成年人重疾險產品的保障範圍必須包括25種重大疾病。佔到了我們常見重疾的95%,如圖:

重疾險的性價比分析,看完你會流淚滿面

意味著這部分大家連文本內容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很多保險公司聲稱自己疾病種類有多少這還有啥意義,真的疾病種類就越多越好嗎?

只是一種營銷方式,比如把一種疾病拆成兩種:單目失明----拆成左眼失明,右眼失明。是不是就有兩種疾病了。

所以保障疾病數量不應該作為參考的重點。

9、等待期/猶豫期/理賠間隔期

等待期就是保險合同成立之後,到正式進入生病可賠的時間點,這段時間發生任何疾病或者身故,保險公司不賠,一般是90天,也有重疾險是60天,這個影響不大。不應該成為參考權重因素。

猶豫期就是剛交費,一般有15天的猶豫期,期間內可以免費退保費,不產生一分錢的損失,但是過了猶豫期退保就會產生保費損失哦,尤其是過了等待期。這個猶豫期是保監會強制的,每家公司都一樣。

理賠間隔期,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素,它的意思是兩種疾病直接的時間間隔,比如大多數重疾險的癌症理賠間隔期是5年,一般重疾以及癌症和一般重疾直接是1年,就是首次癌症之後下次癌症至少要等5年的間隔才會做二次理賠,重疾之後下次重疾理賠要至少1年的時候,這間隔期不賠,熬著。

所以癌症理賠間隔期當然要越短越好,因為癌症複發率高,還有5年生存期。我給大家挑選的癌症和癌症之間理賠間隔是3年,已經是內地最短的。香港重疾險有1.5年有0間隔持續理賠的。

10、分紅/返還

分紅就別想了,銀保監會規定內地重疾險不允許分紅,所以很多保險公司通過返還保費來操作,實際上這一步根本划不來,返還保費的重疾險都貴50%左右,你何不拿著錢去買年金儲蓄呢,重疾險的重點是保障重疾。

而且我偷偷告訴你們哪怕不返還的重疾險,如何在90歲不想活了,或者任何時候拿錢回來呢,很簡單直接申請退保就行,退保返還的是現金價值,那麼重疾險的現金價值有多少?

內地重疾險都會在被保人大概100歲的時候現金價值和保額相當,大家感受下,那麼對應年齡的現金價值差不多心裡有點數了。



通過對以上維度的綜合考慮,總結出一些列高性價比重疾險產品參考, 具體關注該頭條號獲取。

重疾險的性價比分析,看完你會流淚滿面

----------------------------

  • 信託/pe/vc/美金/人民幣理財
  • 投資理財/傳承/避險
  • 從業多年的資深金融人士
  • 香港/境外保險/內地保險經紀
  • 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培訓師

一起分享有趣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