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哪三人?

李白的詩,如李白的名字,跳躍在每個愛詩詞的人心頭。

白詩的執著與深情穿越千年,與我們不期而遇,他的灑脫與無奈,豪情與可愛。讓人無端歡喜,無端憂愁。

他的詩色彩斑斕,李白斗酒詩百篇,刻印在人心上最深的就是他的酒香,他的月光。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從一個月亮走進另一個月亮。時而步履輕盈,時而步履蹣跚。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哪三人?


緩緩揭開一首詩篇,帶你走進李白的一頁月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另版本“相”為“同”)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小時候讀這首詩,我最疑惑不解的就是這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我曾經不知道是哪三人,李白與影與月嗎?月怎麼能稱之為人呢?影也許可以稱之為人吧!

李白、月、影,這三者有怎樣的關係呢?誰是主誰是客?李白賦予它們怎樣的感情?

一首詩是一個整體,不可剝離,所以就籠統的講述。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哪三人?


影何為人,當我讀了陶淵明《形影神三首》我才明白李白是認可陶淵明的說法。影是形體的一部分。它未曾開口,也有感知。

形影不離,影是形的無聲陪伴者。你仔細關注過自己的影子嗎?時下有句話說:“蹲下來撫摸自己的影子。”多半是受傷了的話語。我想說:“靜下來,與自己的影子聊聊天。慢下來,問問影子,人需要追求的是什麼色彩的夢。與影子說話,你也許會有所感悟”

關注一片影的人,該是多麼的細膩,多麼的敏感,也可以說多麼的孤寂,如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醉了酒的李白越發的真性情。月與影都是客人,我是主人,我歌我舞,由它們相隨,我動擾亂了它們的靜。大概它們也是歡喜的。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哪三人?


月稱之為人,因此月是李白的朋友。我甚至想李白改名為李月更合適。

月是李白最忠誠的衛士。

有了月亮連燭光都不需要了,就站在月亮底下,獨飲獨舞,多麼悽清美妙的畫面感直至今日我們仍能感受。

我想站在不遠處看著,當李白舉起酒杯的時候,月亮的光影投進到李白舉起的酒杯裡,被李白一口喝下。喝盡月光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呢?

難怪李白寫了那麼多首與月亮有關的詩,原來他曾喝下了無數杯月亮酒。

當他抬頭望,天上的月亮還在,再低頭,再舉杯,月光仍在,一口喝下,月光撫慰了詩人的愁腸。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哪三人?


清風明月一壺酒。 白天李白忙著奔波,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思鄉的時候,是孤寂爬上心頭的時刻,他的心思賦予誰呢?天高水長,隻字片語也傳達不到親人朋友身邊。

唯有一輪明月或圓或缺,掛在天上,皎潔柔和,似有所語。

月光探進李白的胸口像一隻溫柔手撫慰心腸。

月光如水,月光如詩。詩如李白。

白天的李白像太陽光芒萬丈,豪情滿懷。帶著救濟天下的抱負志存高遠。

夜晚的李白像明月,清澈澄明,皎潔如詩。帶著對親人的思念,擁抱自己。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哪三人?


月、影、李白三者,顯的孤寂而又優美。在《月下獨酌》這首詩裡,李白以酒為媒,以歌為證,以舞為情。與月與酒,一醉方休。

讀一首詩,感受一抹月光沁香。

讀一首詩,感受一程山高水長。

讀一首詩,感受一場文字江山。

讀一首詩,感受一點鬱郁乎文。

詩詞之美,美在韻律,美在意趣,亦美在深情。

無論是春花秋月、對月思鄉、長亭送別、隱居山野,落魄失意、纏綿悱惻……

詩中的場景和,縱然隔了千年,仍牽扯著後來人的心畔。

讀詩你會遇見真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