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致敬我們的紅色青春

今天早上趁著給媳婦兒女兒做飯的時間,把《囧媽》看完了……


看完第一個感受:這部電影太好了,極可能是徐崢目前最好的作品,更可能是最近幾年最好的商業大片兒,誇張點兒說,可能是改開以來最好的商業大片兒。

第二個感受:中國的影評人,尤其是那些能左右影片網絡評分的影評人,臭狗屎的比例太大了,中國大眾傳媒界一半兒以上的腦殘是不是都集中在了影評界?不記得哪個節目對香港電影導演王晶的採訪了,他說過一段話,大意如下,我覺得很有道理:不要在乎影評人的看法,因為這個行當一點兒門檻都沒有,而且裡面的人個個自以為是,好像自己是個人物……


在此鄭重建議中國的廣大人民群眾:不要被腦殘們誤導,一定親自看看這部片子,幾十塊錢的電影票咱就當圖一樂,防止自己被拉低智商,何況《囧媽》還免費線上公映。


這部片子為什麼好?有歷史感,有使命感,有思想深度,有人情味兒,劇情、表演都很到位。

如果說有缺點,只有兩點:行駛中火車向外景應該不是實景,比較假;宋小寶強行插入……這兩點讓人容易出戏。


影片既然叫《囧媽》,自然是圍繞著“媽”展開的,而且因為是“囧”系列,自然會去到一個什麼地方,在泰國、香港之後,這次是俄羅斯,確切地說是俄羅斯的莫斯科,更確切地說是俄羅斯的莫斯科的紅星劇場。


沙俄、蘇聯、俄羅斯,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與中國關係最為特殊的一個國家:在剛剛過去的一百多年的歷史上,沙俄帶給了我最為深重的苦難,割走了我們最多的領土,國土淪喪比人民遭戮給人的恥辱記憶要深刻和持久的多;同樣,在剛剛過去的百多年的歷史上,蘇聯給了我們最多、最無私(相對別國而言)的幫助,不僅僅是對共產黨,對國民黨亦是如此。國民黨兩大歷史功績:北伐統一中國、帶領中國取得抗戰勝利(這兩大功績國民黨的作用及完成度存有爭議,我們暫時不論,姑且放在國民黨身上),最大的外部支援都是蘇聯(割據臺灣當然美國出力最多,但這是國民黨不可原諒的歷史罪惡);共產黨兩大歷史功績: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建立新中國富強之基的偉大工業化骨架,最大的外部支援依然是蘇聯。


在這個叢林法則大行的近代世界國際環境中,蘇聯絕對是偉大的國際主義者,縱然有大國沙文主義、有霸權思想和行徑,但至少真心實意地幫助了不少弱小的民族,其中就包括中國。


選擇去俄羅斯,去莫斯科,尤其是去紅星大劇院,就不可能不承載凝重的歷史感,畢竟,這是一個曾經、以及現在、並且將來被“紅星照耀”的國度。


去紅星發源地的旅程,就是共和國的尋根之旅。


當然,影片中“囧媽”的直接目的是去實現自己一直以來在莫斯科演唱的夢想,因為年輕時曾經有過機會,可惜碰巧錯過了;間接的目的應該是追尋心中曾經美好的愛情,也是對死去丈夫的一種思念。


以上是現實意識,潛意識中,“囧媽”對那個火紅的年代是滿懷著眷戀的,即便這種眷戀是以回憶當時美好的愛情以及自己愛唱歌的面貌呈現出來的。“囧媽”是大城市的知識青年,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環境,但是曾義無返顧地響應黨和人民的號召,奔赴邊疆,加入生產建設兵團,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建設我們的人民共和國。


為什麼說“囧媽”當初是義無返顧?一來,囧媽對那時的選擇和生活並無半點抱怨(控訴逝去的丈夫喝酒,那是因為愛);二來,囧媽曾經是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護士,出身肯定非常好,是自覺的共和國主人,當然也會自願地響應祖國的召喚。


囧媽與邊疆青年的愛情是真誠的,也是美好的、幸福的,他們一定曾經有過一段無比甜蜜的純情歲月,囧媽因為這份愛情甚至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甚至在可以回到大城市的時候反而在邊疆多呆了六年。但他們畢竟有著極為不同的家庭環境和教育背景,愛情是甜蜜的,生活卻是糟糕的。

這是一個隱喻。酗酒的丈夫可以看作是蘇聯,他熱情奔放,也蠻橫粗魯,他愛地真誠,也愛地霸道。囧媽為什麼愛上他?囧媽去看電影,但因為磨蹭遲到而錯過了,青年竟然為她一個人重放了一遍電影,這一反常的行為深深打動了年輕時的“囧媽”。難道中國不是一次次地錯過了現代化嗎?難道中國的現代化(確切地說是工業化)不是在蘇聯手把手地教導下開啟並打下基礎的嗎?後來囧媽執意回到了內地的大城市,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也為了自己的孩子。但兩個婚姻生活不幸的人並沒有選擇輕易分手,因為曾經的愛和感動,更因為孩子的未來,雖然囧媽控訴丈夫、甚至操控改造丈夫、甚至去丈夫單位大鬧(中國改開後的某些看似“瘋巔”的操作),但丈夫的死並不是因為囧媽的“控制慾”,至少這並非直接原因,即便他們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囧媽的丈夫最終死於酗酒過度,一如蘇聯的倒塌根本原因在於內部問題的爆發。


從愛情到婚姻,囧媽有過幸福也有過不幸福,兩者同樣的刻骨銘心,以致於囧媽變成了一個自己曾經討厭的人的樣子,表現在自己對孩子的態度上:按自己的意志去掌控和塑造(改造)自己的孩子,這也是母子兩個人矛盾爭吵的根源。


在去莫斯科紅星大劇院的旅途中,母子二人從爭吵誤會到彼此理解,而後是和解:囧媽和逝去丈夫的和解(中國與蘇聯)、母子的和解(前後三十年,人民共和國自己與自己的和解)。我們應該也能看出來:曾經的霸道與控制(無論是丈夫對囧媽、囧媽對孩子,還是蘇聯對中國、共和國開國的老一代對改開後的新一代),大部分都不是惡意,而是好心好意,只是方法不對。而且成長(現代化、工業化)本身也不可能只有溫情脈脈,這個過程,大部分都是“規訓與懲罰”,非如此,無以成長,無以現代化、工業化。


在前後三十年和解的大背景下,還有新時代與改開一代的和解:新時代成長起來的許多“新左”青年隱隱有種改開前輩曾經“弒父”(對蘇聯、對前三十年)的疑惑,徐伊萬在心裡曾經以為是囧媽氣死了自己的爸爸,而囧媽的解釋是令人信服的:兩人曾經那樣的相愛過,後來雖然不幸,但不可能有加害之心,囧媽一直在努力適應、不怕犧牲,但酗酒的爸爸始終沒能改掉自己的毛病,即便這個毛病是自己曾經在苦寒之地(惡劣的國際環境下)生存下來不得已的選擇。丈夫和父親的死無疑是一場悲劇,悲劇往往是宿命,但絕不是一場“弒父”的陰謀。


新時代的青年要有新時代的氣象,放下怨念,從情感上和解,在理論上清醒,在現實中穩重,學好辯證法。


電影中俄羅斯的描寫,尤其是人的描寫,幾乎全是正面,這在幾十年的商業片裡實在是太難得了,難得不僅是正面,難得還有這麼多描寫,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幾乎在精神層面忘記了俄羅斯,感謝徐崢。同時,電影也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俄羅斯確實太冷了,不喝酒曾經是活不下去的。

好在,徐伊萬發明了能讓俄國真正暖和起來的“暖霸”,普京謝爾蓋這個大客戶也終於找上了徐伊萬,是的,姓徐(無論資社,首先是中國),名伊萬(有蘇維埃基因的中國)。


我們確實能“真正、真誠”地讓俄羅斯暖和起來,不僅僅因為我們有美國人都需要的暖霸(華為?),更因為我們是一個有感情的民族,不會只斤斤計較於利益,更不是信奉叢林法則的西方強盜,我們是社會主義的王道,我們幾千年來都主張並堅持和而不同。


徐伊萬和老婆最終和平離婚了,這也是一種和解,這是新時代自己與自己的和解,這種和解恰到好處:既體面,又沒讓唯利是圖的美國人從中漁利。是的,美國現在已經不敢以強盜的面目恐嚇中國人了,他們現在是想要佔便宜的沒落商人,奸商……雖然他們的文件夾好看,但他們已經變得需要我們的技術了。


因為莫斯科紅星劇院演出的成功,囧媽們要開啟全球巡演。是的,我們要向全世界展中國之美與中國經驗。


PS:我尊敬的杜建國老師認為劇中:作為丈夫的徐伊萬猥瑣,作為妻子的袁泉高冷,作為老媽的囧媽霸道,所以貶低了中國男人的形象……


我的理解:劇中的核心情節很寫實也很到位,母子關係、婆媳關係、夫妻關係都沒啥大問題,形象也豐滿可信。中國很久以來就是一個平民國家了,民間並不特別崇尚英武剛健完美的大英雄,我們更喜歡有擔當、能包容、有些缺點甚至痞氣的暖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