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 仇英 《南华秋水图》

“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而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起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也。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在若文太史(文徵明)极相推服,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

——董其昌

明四家中除了德高望重的沈周,声望在外的文徵明,风流倜傥的唐寅,还有一位,他出身较为低微,一生靠着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断的绘画,凭借着过硬的绘画功底和卓越超群的笔触调色成功跻身“明四家”之列。

这个为人低调,作品高调的人,便是明四家之一的仇英。

历史对这位大画家并没有过多的记录,虽然他贵为明四家之一,但除了他的作品,他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寥寥无几,就连他的生卒年至今都没有个准确的年限。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仇英 《秋江待渡图》

仇英出生在江苏太仓的一个平民百姓家,小时候家境并不是很好,所以仇英在幼年的时候就辍学,拿起了漆刷,跟父亲四处帮别人刷漆,以减少家里的负担。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在古代,想学绘画是必须要有一定家底的,普通家庭根本支撑不起昂贵的颜料,平民百姓压根观摩不到历史名家真迹,寒门子弟更是请不起老师教学。

仇英虽然出生寒门,可他的一生所遇皆贵人,他住的地方叫“桃花坞”,巧的是吴门画派的画家们,都住在这一带,唐寅的桃花坞小别墅、文徵明的家宅、祝允明的住宅……这里是吴中手工作坊云集的地方,也是仇英的安身之所。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 仇英 《竹院品古图》

仇英从小就喜欢画画,他在刷完漆之后一有空闲时间,便自己琢磨画画,“初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而业画”。在画画这条路上,他报以最大的真诚,每当听闻沈周,文徵明,唐寅.....这些大画家来太仓的时候,他总会跑去观摩他们的绘画,回家之后靠着印象一遍遍的临摹,一遍遍的仿画。

直到18岁的时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仇英认识了当时画坛大师文徵明,初见其画的时候文徵明表示十分的惊讶,仇英自己琢磨出来的扎实的笔头工夫与他出身之间的落差,让文徵明对他的努力与才华十分赏识。

从那之后文徵明一有活动就会带上仇英,仇英的绘画生涯正式开始了。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局部

正德十二年的时候,文徵明邀请了仇英一起绘制《湘夫人》,那年文徵明四十八岁,而仇英也才二十岁左右,刚专职绘画不久。

当时文徵明“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皆不满意,乃自设之以赠画履吉先生。” 文徵明不喜欢画人物画,见仇英来家里做客,便叫他画并上色,仇英满心的欢喜,很认真的对待这一次的绘画,可第一次画好之后,文徵明摇摇头表示不满意,两次上色后他还是觉得差强人意,最后就自己亲自上手了。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 仇英《临宋人图》

这件事对仇英的打击不小,文徵明算是仇英的伯乐,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让一直器重自己的老师感到失望,他也在那时就暗下决心要在设色上做出成绩,证明自己是可以的。于是他回家后开始死磕设色。

后来在设色上达到的高度很少人能超越他,很少人能把赭石、太白、石青、石绿这些颜色搭配得那么好,典雅又简淡,清丽而不俗。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文徵明对仇英也是十分的照顾,在他要离家进京的时候,特意把这小孩交代给周臣。

由于长期受文徵明的影响,加上周臣的指点以及仇英自己的努力,他打下了稳健扎实的基本功,周臣帮仇英系统的学习绘画,让他在技巧上获得了绝对的精巧,而从文徵明处学来的那种含蓄而优雅的风格,让仇英成为吴门一代的后起之秀。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仇英 《梧桐书院图》局部

画史上,董其昌是出了名的”毒舌“,历史画家名作中能得到他认可的人并不多,仇英也不例外,他多少瞧不起仇英的画工之流,学识不够,但对仇英的青绿山水。他说,“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而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起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也。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在若文太史(文徵明)极相推服,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

这话大意是说,画史上画青绿山水的画家不少,许多人的画里只有精工,却无雅气。五百年了,才有了一个仇英。在青绿山水上,甚至于文徵明与他相比也是逊色的。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 仇英笔下的颜色

但仇英最终还是输在了没学识上,论绘画技巧,论作品,他全然不输于其他三位名家,但他却只能排在末尾,甚至不被历史所重视。

虽然他挤身明四家之列,但他终究还是没能算上正统画家,沈周虽然一生不入仕,但饱读诗书的他做出的画皆是诗意盎然,文徵明虽然当官不足一年,但几十年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能够笔下生花,唐寅虽然一生都郁郁不得志,但从小才华过人,年少时期的阅遍群书的经历,他画中的诗句总能起到点睛作用。

只有仇英,工匠布衣出身,大字不认识几个,能够名噪一世,有人说是赶上了好时候,有人说是遇上了真伯乐,历史对他的争议声并不大,因为明四家中,他的存在感实在微乎其微。

对于历史对他的不公平,董其昌说出了真相,“皆习者之流,非以画为寄,以画为乐者也。” 原来历史一直不觉得仇英绘画是寄托性情,不过是因功利而为之。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 仇英 《仙山楼阁图》

只因他鲜少在自己的画上题词做诗,永远都只是留下自己的名款,而遭受世人的误解。

他的作品,几乎从不在画中题写诗文,只是简约的签署名款,甚至连年款都极少题写,会如此有可能是出自以下几种原因:受到恩师周臣的影响。综观周臣传世作品,题款极少见到诗文,大多仅题“东村周臣”,且在不起眼的石隙边角;当时其他的吴门画家的诗书太强,自身诗书修养欠缺,为了藏拙而不得已为之;

仇英执笔绘丹青的手上功夫自不用说,一出手就是大师之作,可不会书法成了硬伤,他凭借自己出神入化的绘画功底,在吴门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硬生生闯出了一条道,用实力让所有社会所有非议闭嘴。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仇英 《剑阁图》 295.4×101.9cm 上海博物馆藏

关于仇英,历史留下的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他留下了诸多不朽的作品,在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在画纸前一位诚恳、认真、较真的人正挥洒着笔墨绘出他心中美妙的图案。

仇英 | 虽是匠户出身,仍为吴门大师

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 [1] 中国明代绘画大师,吴门四家之一。尤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