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 仇英 《南華秋水圖》

“李昭道一派為趙伯駒、伯驌,精工之極而又有士氣,後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起雅,若元之丁野夫、錢舜舉是也。蓋五百年而有仇實父,在若文太史(文徵明)極相推服,太史於此一家畫,不能不遜仇氏。”

——董其昌

明四家中除了德高望重的沈周,聲望在外的文徵明,風流倜儻的唐寅,還有一位,他出身較為低微,一生靠著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斷的繪畫,憑藉著過硬的繪畫功底和卓越超群的筆觸調色成功躋身“明四家”之列。

這個為人低調,作品高調的人,便是明四家之一的仇英。

歷史對這位大畫家並沒有過多的記錄,雖然他貴為明四家之一,但除了他的作品,他留下來的歷史資料寥寥無幾,就連他的生卒年至今都沒有個準確的年限。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仇英 《秋江待渡圖》

仇英出生在江蘇太倉的一個平民百姓家,小時候家境並不是很好,所以仇英在幼年的時候就輟學,拿起了漆刷,跟父親四處幫別人刷漆,以減少家裡的負擔。

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在古代,想學繪畫是必須要有一定家底的,普通家庭根本支撐不起昂貴的顏料,平民百姓壓根觀摩不到歷史名家真跡,寒門子弟更是請不起老師教學。

仇英雖然出生寒門,可他的一生所遇皆貴人,他住的地方叫“桃花塢”,巧的是吳門畫派的畫家們,都住在這一帶,唐寅的桃花塢小別墅、文徵明的家宅、祝允明的住宅……這裡是吳中手工作坊雲集的地方,也是仇英的安身之所。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 仇英 《竹院品古圖》

仇英從小就喜歡畫畫,他在刷完漆之後一有空閒時間,便自己琢磨畫畫,“初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後徙而業畫”。在畫畫這條路上,他報以最大的真誠,每當聽聞沈周,文徵明,唐寅.....這些大畫家來太倉的時候,他總會跑去觀摩他們的繪畫,回家之後靠著印象一遍遍的臨摹,一遍遍的仿畫。

直到18歲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仇英認識了當時畫壇大師文徵明,初見其畫的時候文徵明表示十分的驚訝,仇英自己琢磨出來的紮實的筆頭工夫與他出身之間的落差,讓文徵明對他的努力與才華十分賞識。

從那之後文徵明一有活動就會帶上仇英,仇英的繪畫生涯正式開始了。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圖》局部

正德十二年的時候,文徵明邀請了仇英一起繪製《湘夫人》,那年文徵明四十八歲,而仇英也才二十歲左右,剛專職繪畫不久。

當時文徵明“使仇實父設色,兩易皆不滿意,乃自設之以贈畫履吉先生。” 文徵明不喜歡畫人物畫,見仇英來家裡做客,便叫他畫並上色,仇英滿心的歡喜,很認真的對待這一次的繪畫,可第一次畫好之後,文徵明搖搖頭表示不滿意,兩次上色後他還是覺得差強人意,最後就自己親自上手了。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 仇英《臨宋人圖》

這件事對仇英的打擊不小,文徵明算是仇英的伯樂,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讓一直器重自己的老師感到失望,他也在那時就暗下決心要在設色上做出成績,證明自己是可以的。於是他回家後開始死磕設色。

後來在設色上達到的高度很少人能超越他,很少人能把赭石、太白、石青、石綠這些顏色搭配得那麼好,典雅又簡淡,清麗而不俗。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 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

文徵明對仇英也是十分的照顧,在他要離家進京的時候,特意把這小孩交代給周臣。

由於長期受文徵明的影響,加上週臣的指點以及仇英自己的努力,他打下了穩健紮實的基本功,周臣幫仇英系統的學習繪畫,讓他在技巧上獲得了絕對的精巧,而從文徵明處學來的那種含蓄而優雅的風格,讓仇英成為吳門一代的後起之秀。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仇英 《梧桐書院圖》局部

畫史上,董其昌是出了名的”毒舌“,歷史畫家名作中能得到他認可的人並不多,仇英也不例外,他多少瞧不起仇英的畫工之流,學識不夠,但對仇英的青綠山水。他說,“李昭道一派為趙伯駒、伯驌,精工之極而又有士氣,後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起雅,若元之丁野夫、錢舜舉是也。蓋五百年而有仇實父,在若文太史(文徵明)極相推服,太史於此一家畫,不能不遜仇氏。”

這話大意是說,畫史上畫青綠山水的畫家不少,許多人的畫裡只有精工,卻無雅氣。五百年了,才有了一個仇英。在青綠山水上,甚至於文徵明與他相比也是遜色的。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 仇英筆下的顏色

但仇英最終還是輸在了沒學識上,論繪畫技巧,論作品,他全然不輸於其他三位名家,但他卻只能排在末尾,甚至不被歷史所重視。

雖然他擠身明四家之列,但他終究還是沒能算上正統畫家,沈周雖然一生不入仕,但飽讀詩書的他做出的畫皆是詩意盎然,文徵明雖然當官不足一年,但幾十年傳統文化的薰陶,讓他能夠筆下生花,唐寅雖然一生都鬱郁不得志,但從小才華過人,年少時期的閱遍群書的經歷,他畫中的詩句總能起到點睛作用。

只有仇英,工匠布衣出身,大字不認識幾個,能夠名噪一世,有人說是趕上了好時候,有人說是遇上了真伯樂,歷史對他的爭議聲並不大,因為明四家中,他的存在感實在微乎其微。

對於歷史對他的不公平,董其昌說出了真相,“皆習者之流,非以畫為寄,以畫為樂者也。” 原來歷史一直不覺得仇英繪畫是寄託性情,不過是因功利而為之。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 仇英 《仙山樓閣圖》

只因他鮮少在自己的畫上題詞做詩,永遠都只是留下自己的名款,而遭受世人的誤解。

他的作品,幾乎從不在畫中題寫詩文,只是簡約的簽署名款,甚至連年款都極少題寫,會如此有可能是出自以下幾種原因:受到恩師周臣的影響。綜觀周臣傳世作品,題款極少見到詩文,大多僅題“東村周臣”,且在不起眼的石隙邊角;當時其他的吳門畫家的詩書太強,自身詩書修養欠缺,為了藏拙而不得已為之;

仇英執筆繪丹青的手上功夫自不用說,一出手就是大師之作,可不會書法成了硬傷,他憑藉自己出神入化的繪畫功底,在吳門這個人才輩出的地方硬生生闖出了一條道,用實力讓所有社會所有非議閉嘴。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仇英 《劍閣圖》 295.4×101.9cm 上海博物館藏

關於仇英,歷史留下的雖然只有隻言片語,但他留下了諸多不朽的作品,在作品裡我們看到了幾百年前在畫紙前一位誠懇、認真、較真的人正揮灑著筆墨繪出他心中美妙的圖案。

仇英 | 雖是匠戶出身,仍為吳門大師

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 [1] 中國明代繪畫大師,吳門四家之一。尤其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