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一場夏令營引發的暴亂,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故事發生在泰國的一個邊陲小鎮上,這裡各種勢力交織,黑警橫行。

李維傑和妻子來泰多年,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和一家屬於自己網絡公司。維傑為人熱情、樂於助人,在小鎮上人緣頗佳,閒暇時間除了去頌叔的小餐館侃大山,最大的愛好就是看電影。

他的口頭語就是:“當你看過1000部以上的電影,這世界上壓根沒有什麼離奇的事情!”

一日,大女兒平平得到允許去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夏令營。一家人不會想到,小小的夏令營不僅會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還會引發一場社會暴亂。

……

01 暴亂

由柯汶利導演,肖央主演的《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故事基本情節未變,因國情不同,細節處做了一定的處理,使其更趨合理化。(文中劇透,不適者慎點)

《誤殺》,一場夏令營引發的暴亂,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電影《誤殺》,片名來自母女倆誤殺警察局長的兒子素察。

片中,平平在夏令營中被素察迷姦、攝像,並以此為要挾。為拿回手機,平平失手誤殺了素察。

事發當時,李維傑因出差去了別的城市,回家後,面對無助的妻女,決定利用自己平日的觀影知識,幫全家逃出生天。


素察的母親是警察局長拉韞,精明能幹,沒有她破不了的案,她的口頭禪是:“當你破過1000個以上的案件,這世界上壓根沒有什麼離奇案件!”


一個是觀影數千的影迷,一個是破案無數的警察;

一個是護女心切的父親,一個是尋子心焦的母親,

兩人猶如泰拳賽場上的兩個選手,開局便已劍拔弩張。就像電影中所說:拳臺上沒有平局,一方必須要打贏另外一方……


維傑利用《蒙太奇》中完美的案件再現方式為全家制造了不在場證明,還訓練妻女如何面對警察的審訊,以便所有的事情看上去滴水不漏。

但捕捉過維傑眼神的拉韞卻清楚的感知到兒子的失蹤一定和維傑一家有關。因此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拉韞利用手中權力,不僅拘禁維傑一家,還濫用私刑。甚至不惜對維傑的小女兒施加威逼。

《誤殺》,一場夏令營引發的暴亂,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警察的行為引起了眾怒,最後當警察在全鎮人見證下開棺啟屍,發現裡面是一隻被槍殺的小羊時,沒有人在意真相,只覺得善良人的人權被侵犯了。人群徹底暴怒了,並因此接連引起了全國性的暴亂……


02 是否誤殺

片名為《誤殺》,但通過點點細節,不難看出,素察的死,並非死於誤殺,而是李維傑殺死了素察。為什麼這麼說?影片在細節中已經一一展示:

1、 影片開頭,李維傑正在小餐館給頌叔講故事,頗像電影《活埋》的場景,只是故事裡的主人公醒來後,發現身邊還有一具屍體——對照後期維傑妻子埋屍時,就是將素察放在了祖墳的某個棺材裡,此處暗示素察可能死於活埋;

《誤殺》,一場夏令營引發的暴亂,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2、 平行鏡頭中,李維傑在觀看拳賽時向周圍人解釋吞舌假死現象,需要有人將昏迷人的嘴掰開,以避免其窒息死亡——與此同時,母女倆以為自己誤殺了素察,準備埋屍時,地上的水管撞歪了下車,車上垂下素察的手,此時的素察應該因撞避免了吞舌窒息,這裡也在暗示素察沒有死

3、 案發後,檢查倉庫時未發現任何血跡——開棺啟屍時棺材蓋上的血跡,很明顯素察被埋時是活著的;

4、 案發前,維傑經常會佈施——案發後,男主佈施時遭到拒絕:”無相佈施才有無限功德”。所謂無相佈施是指不求報而做的的佈施,此時的維傑已經有罪,妄圖逃罪,因此僧人不受其佈施;

5、 在面對素察的父母說:“我沒能讓妻子女兒不受到傷害,我能做的就是不讓她們再次受到傷害,關於這件事我也很抱歉。”——再次傷害,說明當維傑準備移屍時,發現蘇擦還活著,救還是不救是他曾經面臨的選擇題。

不難想象,如果素察醒了,妻女將面臨怎樣的結局,維傑為了避免這種結局,選擇了結束素察的性命;

6、 最後在官宣的其中一張海報上倒在地上的屍體頭部流著血,立在一旁的鐵鍬也沾滿血跡。暗示著所謂誤殺可能另有隱情。

《誤殺》,一場夏令營引發的暴亂,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可以看出,當初維傑準備移屍時,素察還活著,為了避免妻女再次受到傷害,維傑任其死亡,導致素察死於活埋,甚至有可能主動結束了素察的性命。

所謂的“誤殺”裡也許沒有誤殺。但不論誤殺與否,死亡對於素察已是一種必然。


03 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在一個制度混亂的社會里,當正當的權力無法得到維護,當公權失去公信力,父親挺身而出,不惜犯罪,不惜說謊,以自己的方式保護家人,以善之名為惡,究竟是對是錯?

《誤殺》,一場夏令營引發的暴亂,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誤殺》的英文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字面意思:沒有牧羊人的羊,翻譯過來就是“烏合之眾“。這沒有牧羊人的羊,正是這些生活在社會上的普通人。

《誤殺》在改編後,加入了帶有隱喻意味的“羊“,前後多達7處。

《誤殺》,一場夏令營引發的暴亂,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像是頌叔所說“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褥他們身上的毛呢?”,他們只是些小老百姓,只想安安分分地過日子,不在乎誰當政,但正是這樣一群烏合之眾,也會掀起一場引發全國混亂的暴動。

《誤殺》,一場夏令營引發的暴亂,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還記得結尾處秦沛面對鏡頭那個意味深長的笑,也許一開始,頌叔就看到了什麼,就像是維傑銷燬汽車時山崖上的羊,牧羊人什麼也沒有看到,而羊自始至終卻看到一切。每個人對對錯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就像之前新聞中村裡少年打死惡霸,全村人聯名希望為之減刑。而這裡也許目擊者也選擇性的進行失聲。


以善之名行惡,利用善良人的信任為自己脫罪,在一個無法用正當方式為自己發聲的社會中行羅賓漢之實,究竟是時代的英雄,還是道德的惡徒,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04 救贖

很多人對於改編後,維傑自首的劇情不甚滿意,覺得刻意迎合過審,我卻覺得維傑的自首正是精華所在。

《誤殺》,一場夏令營引發的暴亂,對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

尼采說“當你凝望深淵之時,深淵也在凝望你”,維傑完美的安排,幫家人擺脫了入獄的命運,卻也影響了小女兒的是非觀。

觸發李維傑自首的是一份100分的試卷。當維傑看到女兒將成績單上的70改成100,就知道女兒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已經扭曲了,她會覺得犯罪不算什麼,只要不被抓到把柄就好。

在一個制度不公的社會,很多惡人也許很難受到應該有的懲治,但哪怕是以善為前提,哪怕是懲戒惡人,最終還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與這個世界同流合汙,還是維持自己內心的良知?維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還記得佈施時僧侶身後跟著的羊,前後佈施三次,養只出現了兩次,就是在案發前和自首後。

在這裡,羊代表了救贖。李維傑不僅完成了自己的救贖,也完成了對家人的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