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口罩的那些事!

2020年鼠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新春佳節之際來襲,人們出門紛紛都戴上口罩!大家可知道口罩的來歷嗎?

1600多年前,元朝忽必烈統治時,我國經濟發達,物產豐盛,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十分羨慕,不遠萬里前來遊覽。


聊聊口罩的那些事!


他發現伺候皇帝飲食的宮人,口鼻上一律蒙著一塊織工精美的蠶絲巾,一打聽原來這樣能保證皇帝飲食的潔淨。


聊聊口罩的那些事!

回國後,他把這件事也詳細寫進《馬可·波羅行記》。史學家們說,這是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的關於口罩的描述。

到了1897年,德國醫生萊德奇,在漢堡開設了一傢俬人診所。他認為感染是手術時醫生們呼吸和說話所造成的。於是,他用紗布將鼻口矇住後做手術,果然使傷口感染率大大下降,以後口罩就流傳開了。這就提高了人們對口罩作用的認識。不過,那時的口罩只是用幾層(或1層)紗布,來回地把鼻子、嘴巴、鬍子纏起來,十分簡單,很不舒服。萊德奇讓人把紗布剪成長方形,在兩層紗布之間架起一個框形的鐵絲支架,再作一根帶子系在後腦勺上。於是,口罩便有了最初的形狀。

聊聊口罩的那些事!

1899年,法國醫生米琪縫製了一種多層紗布口罩;並且改成可以自由繫結的辦法,用一個環形帶子掛勾在耳朵上。19世紀,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創立了近代細菌(微生物)學說,使人們對口罩的看法為之一新。護理之母南丁格爾曾說過:空氣像水一樣,也是會被弄髒的。如果戴上口罩就有可能把細菌阻擋在沙布層的外邊,不許這些壞東西溜進來害人。20世紀以來,每到春秋季節,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人一天天多起來了。

在20世紀初期,有一位華僑發明了中國首款口罩。也正是因為他的功勞,力挽狂瀾,抑制住了人類歷史上第三次鼠疫,防止了擴散,拯救了中國大地上無數生靈。

聊聊口罩的那些事!

他就是,伍連德(1879~1960),中國衛生防疫、檢疫事業、微生物學、流行病學、醫學教育和醫學史等領域的先驅。1910年末,東北肺鼠疫大流 行,他出任全權總醫官,於4個月內徹底消滅鼠疫!

聊聊口罩的那些事!

為了防止飛沫的傳染,伍連德就專門設計了一種雙層紗布口罩,用於隔離病患,後來被稱作“伍氏口罩!

這就是口罩最早的歷史,當人們面對疫情戴上口罩時,應當感謝發明口罩的這些歷史人物!

聊聊口罩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