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歡迎點擊上方關注“錦州微資訊”↑↑↑

邂逅土龍山村,也是偶然。尚姑堂一路向北,出口就在土龍山。而且土龍山村也是西北環小客必經之地。

記憶裡對土龍山古遺址的印象是頗深的,因為這個名字,總是讓人浮想聯翩。經過這裡的時候,我竟然有點欣喜若狂。這意外的收穫真的是太有價值了。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這是村頭的老樹,在狂風中拼命地搖著頭,我把它理解為對我的歡迎的高規格,哈哈。義縣大淩河北土龍山村,村前有個大山,形狀像條龍,人們管他叫做土龍山,村子因山而得名。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迎面走來一個大姐,打聽了才知道,這個村子人口不多,也就60來戶。在這村子的西北就是義縣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遺址,土龍山遺址。

義縣境內共發現兩處這樣的遺址,另一個是七里河大荒地遺址。從時間上看,這兩處遺址屬於紅山文化晚期,反映了義縣地區距今5000年前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據《義縣通史》記載,土龍山遺址位於頭臺鄉土龍山村北側,錦州至北票公路從遺址北約1公里處通過。遺址地勢平坦,東、南兩面為住戶,西、北兩面為耕地,有一條季節河從遺址北側流向東南。土龍山遺址東西長50米,南北寬70米,面積為3500平方米,文化層厚07-1米。土龍山遺址發現的遺物有石斧和夾砂褐陶片,泥質紅陶片,夾砂紅陶片等。石斧斷面呈扁圓柱形舌狀,磨製而成。夾砂褐陶片為直腹罐的口沿、器底,有“之”字形弧線紋。依據遺址器物判斷,該遺址應為紅山文化時期人類生活遺址。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紅山文化晚期,大淩河流域的紅山文化先民在社會組織上已進入古國階段。紅山文化古國是指從紅山文化鼎盛期經過小河沿文化到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燕山、西遼河、大淩河流域的部落聯盟。紅山古國具有“國”的形態,而不是部落間只存在鬆散的聯合關係。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紅山文化時期生產力相當低下,標誌性建築壇、廟、冢的浩大工程要求若干部落的數百上千的強勞動力集中到一起,按統一的設計施工,而壇、廟、冢當地和周圍地區又不見其生活聚落遺址,說明紅山古國有個權力很大的指揮中心。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土龍山村南面的土龍山,樹木葳蕤,山勢綿延,頗有土龍之象。大風吹得路邊灌木上的紅帶子都直了,一個好奇的汪星人緊趕慢趕的出來迎接我,嚇得我三步並作兩步的離開。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村子的北面是很多廢棄的蔬菜大棚,僅有幾頂裡面還種著綠油油的蔬菜,有創意的村民,把大棚改造成了牛圈,牛兒悠閒地在裡面吃著草,眯著覺,真是神仙一樣的日子。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舊大棚上的塑料布在風裡呼嘯著,舞動著,想要掙脫了鋼筋飛天的感覺,甚是壯觀!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路的盡頭,就是義縣通往北票的公路,路邊楊柳依依,鵝黃染枝,一派生機盎然。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5000年,歲月變遷,時光流轉,那些滄海桑田,也曾鶯歌舞豔。紅山文化,在這白山黑土之間,星羅棋佈,厚重璀璨。

錦州頭臺土龍山遺址:見證5000年前的義縣古國!

古國,古城,古遺址;新貌,新風,新氣象。

紅山文化遺產是義縣得天獨厚的文化瑰寶和精神財富,如何充分挖掘,充分利用,研究好紅山文化的歷史,進而推動現代文化的發展,使之淵源流長,讓世界瞭解紅山,瞭解義縣,真正做到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乘著政策的東風,古城煥新顏。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出您的看法!微資訊君會一一回復!喜歡的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