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女兒死亡真相,殘忍令人髮指

武則天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陳碩真一般不被承認),在男尊女卑的古代,這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因此,對於武則天的詆譭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因此一代女皇經常無端蒙受諸多不白之冤。然而我們必須要強調的是,武則天只是不像“衛道士”們描繪的那麼黑,但絕不能說她就是白的。作為政治人物,武則天確實犯下了很多令人髮指的罪行,其中最重要一條便是“殺害親生女兒”。

武則天的女兒死亡真相,殘忍令人髮指


根據《新唐書· 則天武皇后傳》載:

“ 昭儀生女, 後就顧弄, 去, 昭儀潛弊兒表下,伺帝至, 陽為歡言, 發表視兒, 死矣。又驚間左右, 皆曰: ` 後適來。’ 昭儀即悲涕, 帝不能察, 怒曰: `後殺吾女, 往與妃相讒, 今又爾邪? ’ 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 而帝愈信愛, 始有廢后意. ”

簡單翻譯就是,當時還是昭儀的武則天生下一個女兒,唐高宗元配王皇后前來看望並逗弄了這個小公主。但皇后走後,武則天卻偷偷將女兒掐死,並用被子蓋住。等到唐高宗來看望女兒時,卻發現女兒已死。而武則天趁機哭訴,是王皇后害死了女兒。唐高宗聽後沒有分辨真假,竟勃然大怒:“皇后竟敢殺我女兒!”對於這個不白之冤,王皇后無法辯駁,而唐高宗從此有了廢王立武之意。

武則天的女兒死亡真相,殘忍令人髮指


對於這段史料,編修於五代的《舊唐書》和《唐會要》均無記載,而卻載於宋朝人編纂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鑑》中。因此有學者認為,這段史料完全是對武則天的汙衊。五代距離唐朝更近,沒有記載武則天殺女;宋朝離唐朝更遠,又如何會出現這段離奇的史料?

有人認為,相對唐朝五代,宋朝更加保守,更加不能忍受牝雞司晨、女人專政。因此,歐陽修和司馬光才會杜撰出這樣一段歷史。

然而在筆者看來,《新唐書》和《資治通鑑》都是公認的良史,而《舊唐書》僅用5年就編纂好,遠不能和司馬光等人的嚴謹相比。同時,《舊唐書》多取材於《唐實錄》,也就是記載帝王行為的史書。

武則天的女兒死亡真相,殘忍令人髮指


武則天朝的實錄. 大致應該在中宗、睿宗 最遲在玄宗時修成。中宗、睿宗是武氏的親兒子, 玄宗是她的親孫子, 他們對母親或祖母的殺女奪後位之事, 自然是諱莫如深的。而《舊唐書》全盤照抄了實錄中刻意迴護的記載。

而《新唐書》《舊唐書》則不同,歐陽修和司馬光尚有大量的唐朝史籍可以參考, 如實錄、國史、詔制救冊及史館吏贖等都一應俱在。相比於《舊唐書》編者,他們不會照抄史書,而會對材料進行審慎精當的取捨。因此,《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的可信程度要在《舊唐書》之上。

武則天的女兒死亡真相,殘忍令人髮指


回到武則天殺女事件,新舊唐書都曾記載了武則天的一個異常現象。長女死後十年,武則天卻給她追封了一個古怪的諡號——“思”。按照諡法,“ 追悔前過”才“曰思”。也就是說,凡是安上“思”字 諡號之人,都曾犯下了錯誤。然而武則天長女出生沒幾天就死了,到底犯了什麼值得追悔的錯誤呢?

很顯然,該後悔的不是女兒,而是武則天本人。一方面,武則天深受殺害親生女兒的良心譴責;另一方面,她也借“思”這個諡號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思念之苦。

武則天的女兒死亡真相,殘忍令人髮指


除了追封女兒諡號外,武則天還將其追封為安定公主,以親王之禮下葬,同時還安排了鼓吹。一般而言,“婦女葬,無鼓吹”,也就是女人享受不到鼓吹的葬禮規格。在唐朝,僅有立下過赫赫軍功的平陽公主才得到“鼓吹”的喪葬禮儀。而安定公主並無軍功,甚至還沒成年,有什麼資格享受這樣的喪禮?很顯然,武則天想以厚葬的形式來撫慰自己女兒的在天之靈,想換取她的原諒。

除此以外,武則天還對自己唯一在世的女兒——太平公主——異常的好。相反,她對自己的幾個兒子就沒那麼好了。從心理學的角度,這或許是武則天的一種移情效應。由於對長女愧疚,所以對次女就加倍補償。

武則天的女兒死亡真相,殘忍令人髮指


總之在筆者看來,宋人記載的“武則天殺女”事件,是真實可信的。武則天雖然是權力鬥爭的勝利者,但在親情方面卻是不折不扣的可悲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