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工智能產業邁向新高地,領軍企業逐漸成為行業標杆

  近段時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了高頻詞。以人工智能(AI)、5G、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深圳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充分釋放“雙區效應”,積極佈局人工智能等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出臺一系列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

  企業“雁陣”引領應用遍地開花

  在深圳,智能機器人巡邏、配送機器人送餐送藥、AI對肺部疾病判讀篩查……用AI之力守護戰疫防線的例子舉不勝舉。

  畢馬威中國華南區管理諮詢主管合夥人高人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社會對生產生活數字化產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同時也催生了更多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需求。

  多年的培育,使深圳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智能化應用場景豐富多樣,特別是深圳背靠製造業、服務業發達的珠三角地區,擁有城市群的整體性優勢。目前,深圳人工智能企業總量超過630家,在自動駕駛、安防、醫療、金融、建築、智能製造、智慧交通等領域的AI化水平不斷提高。

  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鏈,涵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三個環節,構成梯次接續的企業生態體系。以華為、騰訊、中興為代表的IT產業巨頭紛紛搶佔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制高點;以富士康、華星光電、比亞迪為代表的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了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以“後發優勢”為特徵的大疆創新、商湯科技、雲天勵飛、優必選等領軍企業逐漸成為人工智能行業標杆。

  資本市場看好深圳AI產業

  AI技術崛起,投資者正蜂擁進入這個領域。

  根據烯牛數據的統計,2019年中國有711個人工智能項目拿到了新一輪投資,其中總部位於深圳的項目有57個,投資案例數僅次於北京。過去3年,深圳的人工智能投資案例數一直穩居全國前二,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投資熱度都很高,且互為支持、良性發展。

  青松基金合夥人、青松智慧基金的管理合夥人成妙綺認為,得益於深圳開放、務實的政策,以及重視高科技研發的傳統,深圳人工智能產業欣欣向榮,已經湧現一批新興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同時,深圳新創立的人工智能企業,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居於全國前列。

  目前,深圳已具備了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巨大的市場容量,為人工智能產業的設計、開發、製造等環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政策密集出臺推動產業駛上“快車道”

  市科創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圳緊跟國家腳步,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密集出臺了產業的規劃及政策。

  2017年,《深圳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出臺,聚焦人工智能產業的孵化和培育。

  2019年5月,《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出臺,提出到2023年,建成20家以上創新載體,培育20家以上龍頭企業,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

  2019年8月公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深圳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等重大創新載體。這為深圳未來強化AI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伴隨一系列政策指引及產業規劃,未來深圳將步入AI產業增長與產業經濟發展的紅利期。深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啟動、深圳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揭牌、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深圳)廣東省實驗室獲批……僅在過去一年,深圳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和平臺建設提速,深圳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駛上“快車道”。面對新基建浪潮,在政策、技術和人才的多重支持下,深圳未來的人工智能產業將邁向新的高地。

深圳人工智能產業邁向新高地,領軍企業逐漸成為行業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