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校園欺凌,家長應該怎麼做

最近剛剛看完一部關於暴力問題的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更好的世界》。

電影中的主人公成功的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成功的解決了校園欺凌。他將校園欺凌的情況告訴了爸爸,但是爸爸只回答說可以告訴學校或者找家長商談。這是家長的解決方式,但是否能夠取得效果還有待商談。

遇到校園欺凌,家長應該怎麼做


所以到底應該怎麼樣去對付一些一暴力欺蠻的惡人。這實在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校園欺凌是近幾年很熱的話題。幾乎每個學校都會發生類似的事。大多數的家長都擔心孩子受到校園欺凌,但事實上,很少有家長能夠真正的保護孩子。

首先是因為大多遭受校園欺凌的孩子都相對內向,受欺負了,也不敢告訴家長,不敢告訴老師,就自己忍著。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家長和老師還會給與斥責。以上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走投無路時”,迫不得已的尋求老師或者家長的幫助,但是這些大人會覺得,“為什麼那麼多人都不欺負只欺負你?”。他們只會一味的責備孩子,認為是孩子自己的問題。

第三種情況是家長帶著孩子找老師找學校,然後讓欺凌雙方見面。有可能,那位在學校暴力橫行的孩子的家長會狠狠地教育孩子,不過到學校之後,又會把更大的憤怒發洩到同學身上,也有可能家長並不加管教,施暴者反而會更加猖狂。

遇到校園欺凌,家長應該怎麼做


以上,沒有一種方式有好的結果。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應該讓孩子明白,以暴力來解決問題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的行為方式,不能學習,不能模仿,如果用以暴制暴的方式,那自己和那位施暴者沒有什麼區別了。

其次是要對孩子擁有更高層次的精神關懷。養孩子不僅是吃飽穿暖,心理方面也需要關懷,讓孩子在愛裡成長。一個樂觀開朗自信自強的性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校園欺凌。

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不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不是因為怕事,怕暴力,而是我們不是那樣的人,不做那樣的事。如果孩子利用了暴力的方式解決了問題,一定要告訴他這只是偶然。就像電影中的主人公,碰巧用暴力獲得的成功,但能確保下次,下下次一定能夠成功嗎?

暴力對抗暴力的死循環不是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怕暴力,不從暴力,不對暴力屈服。就像小伊的父親一樣,他在非洲做一名醫生,早已看淡了生死,他高尚的情操與悲天憫人的情懷永遠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

遇到校園欺凌,家長應該怎麼做


如果孩子遭受校園暴力,請教他勇敢,教他堅強,教他堅守內心的道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