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摘選自《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報告》

,重點截取了關於松江南部新城部分的規劃。

一、總體空間格局

按照城鄉統籌、一體發展的原則,以交通、生態廊道錨固區域空間格局,以適應松江新的發展需求。

生態為底、中心強化、四元互動,形成“一廊一軸、五帶四片”的空間結構。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一廊:為G60滬杭發展廊,是長三角區域的重要發展軸線,是一條綜合性的發展廊道。具體走向:九亭、新橋—松江工業區—松江新城主城—松江科技園區—新浜。

一軸:為城鄉發展軸,是上海市西翼新城群的聯動發展軸線,也是松江區內各板塊的聯繫帶。具體走向:松江新城—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青浦東翼-嘉定新城。

五條生態帶:

青松生態廊道:市域青松生態走廊的組成部分,從松江區東北部的澱浦河生態廊道引入,沿滬昆高速-辰花公路北側向西佈局,與近郊綠環互聯,自佘山西北角進入青浦,最終到達澱山湖區域。依託佘山“山”、“水”、“林”的自然資源,同時結合“五違四必”整治,創建以山林風光為主、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空間,同時限定松江新城、佘山、東北片區的城市開發邊界。

黃浦江生態廊道:市域黃浦江生態走廊的組成部分,從松江區東南部的葉榭鎮和車墩鎮引入,沿斜塘自松江區西部進入青浦,最終與青松生態廊道匯聚到達澱山湖區域。該廊道依託黃浦江兩側生態涵養林及其腹地,打造生態保護型廊道,保證黃浦江的水源安全,同時限定松江新城以及浦南地區的城市開發邊界。

近郊綠環:市域近郊綠環的組成部分,從松江區東北部沿瀋海高速引入,向南匯入黃浦江生態廊道,限定上海主城片區的發展。

油墩港生態帶和洞涇港生態帶:都屬於區級生態廊道,其中油墩港生態廊道從北部區界沿油墩港向南至黃浦江,繼續沿郊環線向南至金山區域;洞涇港生態廊道北起青松生態廊道,沿洞涇港至黃浦江,繼續沿松金公路向南至金山區域。兩條廊道主要作為新城生活區與產業區之間重要的隔離空間,是提升新城環境品質的保障。

四個城市戰略片區:

新城片區: “ 提升 ”

新城片區包括城市生活區、松江工業園區、科技園區和車墩鎮。該區域是松江新城的主體部分,也是城市建設的重點地區和產業園區。總體來說,該區域受高速公路、鐵路等大區域交通切割較為嚴重,產城分離現象較為突出並且存在大量的鐘擺交通。規劃抓住鐵路改線的機遇,加強新城板塊的區域聯動和資源整合,進一步梳理完善道路交通體系,提高新城服務能級,提升產業水平,強化產城融合,增強生態功能,將新城建設成為上海大都市地區的綜合性城市。重點發展地區是依託松江南站交通樞紐的松江科技影都、松江大學城雙創集聚區、松江新城總部研發功能區以及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東北片區 :“ 整合 ”

東北片區包括泗涇、洞涇、九亭、新橋、九里亭街道四鎮一街道。該地區緊鄰中心城區,開發建設較早,城鎮連綿成片,工業園區密集,經濟水平較高。

西北片區 :“ 聯動 ”

西北片區包括佘山鎮以及小崑山鎮部分區域。該區域內生態基底較好,並集聚了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佘山國際高爾夫俱樂部、辰山植物園、天馬山、歡樂谷、瑪雅海灘水公園、廣富林古文化遺址等眾多旅遊休閒類項目。

浦南片區:“ 保育 ”

浦南片區包括石湖蕩鎮、新浜鎮、泖港鎮和葉榭鎮。該區域內大部分屬於黃浦江水源保護區,區內生態基底較好。受黃浦江水源地保護等外界條件的約束,該區域的非農產業發展受到限制。


二、城鄉體系

形成“新城-中心鎮-一般鎮-集鎮-村莊”的區域城鄉體系。

1、新城

松江新城規劃範圍包括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永豐街道、岳陽街道、廣富林街道、松江工業區、車墩鎮與石湖蕩鎮申嘉湖高速公路以北地區。

松江新城是《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重點建設的五大新城之一,將培育成為長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綜合性節點城市,是上海在滬杭廊道上的西南門戶,是松江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以科教和創新為動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經濟和文化創意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化宜居城市,具有上海歷史文化底蘊、自然山水特色的休閒旅遊度假勝地和區域高等教育基地,規劃人口約74.7萬人。根據上位規劃定位,松江新城將按照國家大城市標準進行設施建設和服務配置。

2、中心鎮

包括佘山鎮和九亭鎮。

3、一般鎮

包括泗涇、新橋、洞涇、小崑山、石湖蕩、新浜、泖港、葉榭、九里亭街道。

4 、集鎮

包括天馬、五厙、張澤,屬於行政被撤但仍具有城鎮建設基礎的集鎮,服務人口0.2-0.5萬人,現在分別屬於佘山鎮、泖港鎮和葉榭鎮。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5、村莊

至2035年,鄉村地區規劃保留保護行政村52個(其中黃橋、新鎮、東夏、同建和下塘5個村為保護村),撤併行政村約34個,保留保護村居民約4.2萬人。


三、公共活動中心體系

建立“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三個層次的公共活動中心體系,滿足松江區及周邊地區居民的需求。

1、城市副中心

規劃設置1處城市副中心,是面向松江全區的公共活動中心,形成輻射滬杭方向以及上海西南地區的區域綜合服務中心。

主要設置於松江新城城區的中心綠帶和人民路附近,呈“十字”軸線延伸,集中了松江區現狀的大部分區級行政辦公、體育設施、文化設施和商業設施,是松江現階段主要的公共活動中心,規劃將進一步強化文化、金融服務、總部研發等核心功能。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2、地區中心

規劃設置3處地區中心,分別為東北片區地區中心、佘山地區中心以及南部地區中心,為中心周邊地區居民生活以及松江旅遊產業提供相關配套服務。

東北片區地區中心圍繞九亭以及洞涇,重點增補高等級文化、醫療、體育、公共綠地等生活性的公共服務功能,形成服務松江東北地區的綜合服務中心,將服務東北片區73.7萬人。

佘山地區中心圍繞佘山旅遊度假區建設,重點培育旅遊配套服務、會議會展、文化體育等主要功能,是為佘山旅遊度假區乃至松江旅遊提供配套服務的專業中心,同時兼顧松江西北片區居民的公共服務功能,將服務西北片區28.8萬人。

南部地區中心結合滬杭高鐵松江南站交通樞紐以及華陽湖佈置,形成以文化、醫療、體育、高端商務辦公、綜合商業商貿等公共服務功能為主的地區中心,結合市級幹線公路,服務松江浦南片區以及金山區的亭林、朱涇和楓涇地區,將服務約69.2萬人。


3、社區中心

將社區生活圈作為社區公共資源配置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在每個社區生活圈內,規劃形成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實現基本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保障市民享有便捷舒適的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生活品質。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四、產業空間佈局

以集聚松江產業發展主要空間和創新要素資源的G60松江段為軸,向東承接中心城區,向西對接嘉興、杭州,打造G60科創走廊,構建松江“一廊九區”的產業空間佈局結構。

一廊,即以G60松江段為載體,串聯各主要科創節點的科技創新帶、新興產業帶、高效交通帶。

九區,即以九科綠洲、松江新城總部研發功能區、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等三大綜合科創節點,以洞涇人工智能產業基地、松江科技影都、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松江出口加工區、松江智慧物流功能區、松江大學城雙創集聚區等六大專業創新節點,共同組成的九個創新產業片區。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松江科技影都

總面積約13.3平方公里,定位為松江科創發展的核心創新區、上海全球城市的特色功能區、全球知名的影視產業集聚區。片區以現有產業基礎形成集聚力,以影視基地為帶動,以人才、成本及政策要素為吸引,發展影視專業功能、衍生功能、配套功能,並輔以休閒娛樂、商務服務、高端居住功能,建設綜合性影視產業集聚區,規劃依託玉樹路,在金玉路、玉陽路等重要節點考慮產業轉型升級,配置一定數量的教育研發用地。


五、住房 空間佈局

松江南站地區具有一定的交通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潛力,未來將大力推進大型居住社區建設,逐漸形成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產城融合的松江南部新城。


六、公共服務設施

1、 “ 一心三片 ” 總體佈局結構

根據常住人口分佈情況與城市發展方向,充分考慮松江各地區的差異化公共服務設施需求,統籌全區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資源供給。以“一心三片”的公共服務設施總體空間佈局為依據,進一步增加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完善松江新城和各新市鎮的服務、輻射能力。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一心即松江新城公共服務中心,松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點提升設施能級,引導市級文化、教育、醫療、體育、養老等設施的集聚,以高等級、高品質的大型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全區居民。

東北片區是城市生活與產業服務片區,也是松江的新興產業基地、城市人口集聚區。該片區重點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覆蓋範圍,彌補高等級設施供應缺口,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品質,以高等級生活服務、體育、優質教育、醫療、人才培訓、文化交流等的補充完善為重點,服務於地區居民與產業創新人才。

西北片區是特色生活服務片區、文化旅遊度假勝地和國際會議中心。該片區要進一步強化專項服務設施配置,提供專業性旅遊服務、有特色影響力的文體服務以及高品質的會議服務,提升片區特色公共服務的影響力。

浦南片區是鄉村生活服務片區,是松江現代農業及鄉村旅遊的發展區。該片區要進一步推進公共活動中心、醫療衛生中心、教育設施、遊客服務設施等的完善,堅持縮小城鄉差距,保障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2、 “ 1+3+N” 公共服務中心體系

明確公共服務供給結構,建立多層級公共服務體系,滿足居民不同層次的需求。全區形成“1+3+N”的公共服務中心體系。

1個區級中心,即松江新城。通過與松江新城公共服務中心結合,增加新城中心高能級大型城市綜合服務設施,強化市級、區級文化、體育設施的集聚,提供承辦大型文體活動的場地。

3個地區中心,包括東北片區地區中心、佘山地區中心、南部地區中心

1)東北片區地區中心,考慮到東北片區用地極為緊張,在軌交9號線沿線設置一處組合型地區中心,規劃增設地區級文體醫療、大型綠地等設施,重點聚焦彌補東北地區大型公共設施的短板,促進地區功能整合,服務好東北板塊近百萬的規劃人口,形成東北四鎮的公共服務中心。

2)佘山地區中心,以高品質的設施建設引領地區發展,以旅遊度假配套服務為主,同時兼顧松江西北片區居民的公共服務功能。公共服務設施應符合佘山發展特色,圍繞度假區增設文化體育、旅遊服務、會議會展等設施。

3)南部地區中心,優化地區服務品質,重點培育文化、體育、醫療、綠地等服務功能,形成服務松江老城及浦南地區的綜合服務中心,並加強與松江新城公共服務中心的功能協同與空間聯動。

N個社區中心,以社區生活圈為單位,建立基本能夠實現內部自我平衡的社區服務中心。注重完善基礎類公共服務保障,關注提升型公共服務供給,保障文化教育、醫療服務、體育設施、養老福利以及休閒娛樂等要素的完備。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七、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

1、文化設施

規劃市級文化設施5處,其中現狀保留5處,包括:上海勝強影視基地、上海影視樂園、佘山天文博物館、上海地震科普館、上海市青少年兒童佘山活動營地。

規劃區級文化設施20處,其中現狀保留9處,包括:松江區文化館、松江博物館、松江圖書館、松江科技館、松江劇場、人民劇場、程十發藝術館、工人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規劃新增11處,以城鎮圈為單元,根據發展定位、資源稟賦和需求,在松江新城城鎮圈、九亭-泗涇-洞涇-新橋城鎮圈選擇配置,並引導設施向松江新城、九亭中心鎮、佘山中心鎮集聚。松江新城城鎮圈規劃新增6處,為“兩館一場”(區文化新館、圖書館分館和新松江劇場)、松江藝術中心、會展中心、松江區職工綜合活動中心、區檔案館新館、佘山旅遊服務中心等;九亭-泗涇-洞涇-新橋城鎮圈規劃新增5處,包括藝術中心、公共圖書館等。

2、體育設施

規劃市級體育設施4處,其中現狀保留3處,包括:上海特奧競賽訓練基地、天馬賽車場、上海大學生體育中心;規劃新增1處,位於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區內的市民體育中心

規劃區級體育設施4處,其中現狀保留2處,包括:松江體育中心(含松江體育館、松江游泳館)、三新體育中心。規劃新增2處,分別位於九亭-泗涇-洞涇-新橋城鎮圈規劃體育中心以及佘北大型居住社區內的體育中心。

3、醫療設施

規劃市級醫療設施6處,其中現狀保留3處,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部、上海養志康復醫院及中山醫院天馬分院。規劃新增3處,分別位於九亭-泗涇-洞涇-新橋城鎮圈,佘北大型居住社區以及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區等地區,按照三甲綜合醫院規模控制

規劃區級醫療設施10處,其中現狀保留7處,包括:區中心醫院、泗涇醫院、九亭醫院、樂都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精神衛生中心、方塔中醫醫院。規劃新增3處,位於松江新城城鎮圈,增加1處區眼(牙)防所、2處三級專科醫院。

4、教育設施

規劃市級高等院校11處,其中現狀保留11處,包括: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立信金融會計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市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上海政法學院、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和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民辦)。

規劃區級中等職業教育設施2處,其中現狀保留2處,包括: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和新橋職業技術學校。

規劃社區學院4處,其中現狀保留1處,為位於岳陽街道的松江區社區學院;規劃新增3處,分別位於洞涇鎮、佘北大居和松江南站大居

規劃設置市級實驗性、示範性高中4處,其中現狀保留2處,為松江二中和松江一中;規劃新增2處,位於廣富林街道、九亭-泗涇地區中心,用地面積建議每處不小於10公頃。

規劃設置區級實驗性、示範性高中6處

,其中現狀保留2處,為上師大外附中、華實高中;規劃新增4處,位於華陽湖地區中心、泗涇鎮、佘山鎮和浦南地區,用地面積建議每處不小於6.6公頃。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八、城鄉公園體系

規劃形成“區域公園-城市公園-地區公園-社區公園-街頭公園”的公園綠地體系。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規劃4個區域公園:

1、松江區松南郊野公園為新城南部生態綠核,規劃面積23.71平方公里,規劃對現狀農林水網等要素,提出“整田、理水、護林、優路、治村”的整體設計思想,在保育生態基底的同時,提升郊野品質,增加趣味。

2、廣富林郊野公園為松江新城北部綠核,規劃面積3.62平方公里,規劃利用原有的農田發展休閒旅遊等項目,考慮發展蔬果採摘、生態體驗、家庭農場果林風光區:發展林地觀光旅遊產業,同時體現林地的生態涵養功能。

3、辰山植物園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觀賞遊覽於一體的4A級綜合性植物園,規劃面積2.1平方公里,共分中心展示區、植物保育區、五大洲植物區和外圍緩衝區等四大功能區,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植物園。

4、廣富林古文化遺址公園,規劃面積0.7平方公里,是集考古、遺址展示、文化傳播、教育、休閒觀光為一體的上海根文化的展示公園。


規劃5個城市公園:

1、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2、月湖公園

3、中央公園

4、華陽湖公園(新增)

5、九亭中心綠地(新增)

城市公園應與周邊的城鎮區域相互借力共同發展,並通過生態廊道和綠道系統的建設,串聯起整個公園體系,使生態建設與城市公共活動相融合,共同打造具備體育休閒和文化娛樂等活動功能的生態型、活力型公共空間。

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2017-2035)---松江南部新城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