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天人”究竟包含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這個“生天”呢?

我們都曉得“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那是整個佛法的基礎,脫離開這些因果輪迴,佛法將無從談起,而我們學佛、修道,最終之目的不外乎“生天成佛”,但事實上,“成佛”固然不用說,“生天”也其實是很渺茫的,如蘇曼殊的詩有云:“生天成佛我何能?幽夢無憑恨不勝”。

“三界天人”究竟包含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這個“生天”呢?

所以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只要能做到這個“生天”,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但是天人分有所謂三界天人,天有三十三重,我們到底具體要生到哪一重天呢?這其中還是有很大疑問的,而在所有宗教學說中,佛教的天人觀可以說是最為完備的,在這裡佛一步步教我們如何斷盡無始以來的習氣,如何一步步超脫三界之外,因此我們不妨仔細來看看佛經中是怎麼介紹的:

欲界六天

我們知道,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叫做南瞻部洲,又叫南閻浮提,位於須彌山的南邊,與山東面的東勝神洲、西面的西牛貨洲,以及北邊的北俱盧洲,合稱四大部洲。在我們的頭頂上方,便是所謂的欲界六天,從下到上分別是: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三界天人”究竟包含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這個“生天”呢?

離我們最近的是四天王天,居於須彌山腰,日月所在的地方,也就是須彌山頂以下四萬由旬的宮殿處。由於處在須彌山的半山腰,所以被須彌山隔開,因而與我們四大部洲一樣,也分為四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南方增長天、西方廣目天、北方多聞天。而此一天的人,初生便如人間一、二歲小兒,壽量是五百歲,至於為何會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有記載雲:

“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妾恩愛,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我們要想生到此天,在《六趣輪迴經》與《六道伽陀經》中,分別記載有偈雲:

“樂修十善因,於他無損害,諸天常護持,得生四天王。”、“棄名利歡樂,遠離於親眷,持禁中下品,生彼四王天。”

再往上便是欲界第二天的忉利天,位於須彌山的山頂,又稱三十三天,由於四方各八天,再加上中央帝釋天,所以合名三十三天,相當於一個大的聯邦政府。此天以及其以下的天人,都還是需要男女兩性的交合,所謂“二二交會,熱惱方息。”並且此天之人,初生便如人間二、三歲大,壽有一千歲。至於為何能生到此天,《楞嚴經》有云:

“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欲想生到此天,經中亦有偈語云:

“於父母三寶,恭敬隨能施,具忍辱柔和,得生忉利天。”、“父母親族等,種種作供養,遠諍奉律儀,獲生忉利天。”

從須彌山頂再往上便是欲界第三天的焰摩天,又叫時分天、夜摩天,至於為什麼叫“夜摩天”呢?經中的解釋是“時時唱快樂故”。此天位於須彌山以上,升虛空中四萬由旬處,並且從焰摩天以上的天人,皆是以空為宮殿而居住的。而此一天的人呢,初生便如人間三、四歲大小,壽兩千歲。並且生到此一天的人,便不再需要男女兩性的交合,所謂:“相互擁抱,熱惱便息”。至於為何會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有記載雲: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欲想生到此天,經中亦有偈語云:

“自不樂忿諍,勸他令和順,純善修淨因,得生焰摩天。”、“慈喜無傷殺,和顏離愛憎,純善守屍羅,得生夜摩界。”

從夜摩天再往上便是欲界第四天的兜率陀天,有叫知足天、睹史多天。此天是我們學佛者最為熟悉的一天,因為一生補處的彌勒菩薩在此居住,此天及以上諸天,都與夜摩天一樣以空為宮殿,特點是“於五欲境知止息故”。此天之人初生便如人間四、五歲孩童,壽四千歲,男女兩性之間,則是“相互執手,熱惱便息”。此天及其以下諸天的天人,還與我們一樣有妻妾嫁娶之事,如:“攝受妻妾,施設嫁娶,同三洲人”。再往上的天人便沒有嫁娶之事了,至於為何會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有記載雲:

“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

欲想生到此天,經中亦有偈語云:

“樂多聞正法,專修解脫慧,喜贊他功德,得生兜率天。”、“多聞持法教,修慧求解脫,積德具威儀,獲生於睹史。”

此天再往上便是欲界第五天的化樂天,又名樂變化天,以“自他妙欲境自在轉故”得名。此天之人,初生便如人間五、六歲孩童,壽八千歲,對於男女兩性,則是:“相顏而笑,熱惱便息”。至於為何會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有記載雲:

“我無慾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他,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欲想生到此天,經中亦有偈語云:

“於施戒諸行,自性常愛樂,起精進勇猛,得生變化天。”、“若人自出家,佈施堅持戒,令彼大安樂,得生變化天。”

接下來便是欲界的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以“他化妙境,自在轉故”得名,此一天人,初生便如人間六、七歲孩童,壽一萬六千歲,對於男女兩性,更是“眼相顧視,熱惱便息”。至於為何會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有記載雲: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瞭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超出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欲想生到此天,經中亦有偈語云:

“是諸上有情,具沙門梵行,增長解脫因,得生他化天。”、“上根有情類,持戒亦最上,功德超越前,生他化自在。”

超出他化自在天,再往上走便要超出欲界了,而之所以稱為欲界,那是由於:

“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以還,名為欲界。”又正脈雲:“淫為上首,故以淫之重輕以分下上次第。又此乃自須彌腰頂二天,以至空居四天,共有六重,皆有飲食,淫慾,睡眠,具足三欲,故號欲天。其男女嫁娶妻妾,亦如人間。”

對於這些欲界天人的飲食呢?有觸、意思、識食、微細段食。為何叫做微細段食呢?是因為:

“六慾諸天,仍有微細段食,所餐飲食流入身分支節等,尋即消化,無有便穢,隨其福德,飯色有異,上者見白,中者見黃,下者見赤。”

對於男女之事,則是:

“六慾天雖行淫慾,無不淨液,然於根門,有風氣出,熱惱便息”

“一切欲界天眾,無有處女胎藏,或雲天男則在天子坐膝邊生,天女則在天女兩股內生”(起世經卷七)

色界一十八天

欲界天之上便是色界天了,色界天包含有: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九天,總共一十八天。色界天人,無分男女性別,亦無婚嫁之事,於初生時便“身量周圓具妙衣”,對於飲食,則有觸食、思食、識食,並以禪悅法喜為食,無復粗段及微細段食。

“三界天人”究竟包含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這個“生天”呢?

我們知道整個的“三界”又分為“九地”,色界天以下的欲界為“一地”,又稱為“五趣雜居之地”,色界天及以上則又分為“八地”。而初禪天則又稱為“二地”,因而在《八識規矩頌》中,有一句說“眼耳身三二地居”,這是說什麼呢?那就是說初禪天以上的天人,與欲界不同,只有眼睛、耳朵與身體,沒有鼻、舌二識的作用,如:

“初禪天有情,唯有眼、耳、身三識之活動,無鼻、舌二識作用。色界天以上天人,於諸欲法皆已遠離。”

初禪三天分依次為: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其中梵眾天為“大梵所有,所化所領,故名梵眾。”身量半由旬,壽命半中劫。梵輔天為“於大梵前,行列侍衛,輔梵王故。”得名,身量一由旬,壽命一中劫。大梵天為“廣善所生名梵,威德等勝名大。”得名,身量一由旬半,壽命一中劫半。至於為何會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有記載雲:

“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以上便是初禪天,對應的果位是初禪——離生喜樂。經雲: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又正脈雲:“此三天雖入禪侶而戒德偏勝,又後二天略顯定慧。”

欲想生到此天,經中亦有偈語云:

“舍離熾然欲,修習四梵行,離生欣樂俱,轉身生梵宮。”

從初禪天再往上便是二禪天,也分為三天依次為: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又名光音天。其得名來由分別是:“自地天內,光明最小,故名少光。”、“光明轉勝,量難測,故名無量光。”、“淨光遍照自地處,故名極淨光,以光當音故名光音”。生到此天之人人,身量分別是:二由旬、四由旬、八由旬,壽量分別是:二大劫、四大劫、八大劫。在欲樂受用方面,則是:

“二禪天有情,鼻舌二識作用已停,眼耳身三識活動亦無,不味著於心受,故不名樂,而名為喜。”

此二禪三天對應的禪定果位是:二禪——定生喜樂,經雲:

“此三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又正脈雲:“前天定立,尚假戒扶此則不假戒扶,,而自動,定勝發光,以光之勝劣為次,此定生時,與喜俱發故名喜俱禪。”

至於為何會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亦有記載雲:

“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欲想生到此天,經中亦有偈語云:

“又離覺觀心,亦度離生喜,定生喜樂俱,上生光音天。”

二禪天再往上便是三禪天,亦分為三天,依次分別是: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其得名來由分別是:“意地受樂名淨,此最劣名少淨。”、“此淨轉增,量難測,故名無量淨天。”、“此淨周普,更無能過,故名遍淨。”。生到此天之人人,身量分別是:十六由旬、三十二由旬、六十四由旬。壽量分別是:十六大劫、三十二大劫、六十四大劫。在欲樂受用方面,則是:

“五識活動全停,無與五識相應之身受,唯有與意識相應之心受,味著於此,故名為樂。”

此三禪天對應的禪定果位是:三禪——離喜妙樂,經雲:

“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又正脈雲:“此定功德與遍,身樂俱發,前二禪雖有樂支,為喜支所障,今滅喜純樂,故名樂俱禪。”

至於為何會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亦有記載雲:

“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

欲想生到此天,經中亦有偈語云:

“離定生喜樂,一向與樂俱,舍念三摩提,生彼遍淨天。”

從三禪天再往上,便是四禪天了,分為四勝流天與五不還天,共有九天。依次分別為: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但又有人認為四禪天只有八天,如:

正脈雲:“四禪報境但有三天,第四無想,乃第三廣果別開,是外道報境。此四之上五不還天,乃聖賢別修靜慮,與凡夫不同。(四勝流天)不揀第四外道,以同是舍受,前天舍苦受,而住樂受,此天二受雙舍,而住舍受也。”

此四勝流天的第一天為福生天,在《俱舍論》中又稱作無雲天,以其“此上諸天無雲,在無雲首,故名無雲。”得名。生到此天之人,身量一百二十五由旬,壽量一百二十五大劫。如何才能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亦有記載雲:

“複次天人,不逼身心,若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再往上便是福愛天,而在《俱舍論》稱此天才為福生天,以其“有異生,勝福所生,說名福生”。生到此天之人,身量二百五十由旬,壽量二百五十大劫。如何才能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亦有記載雲:

“舍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從是天中,有二歧路(無想天,廣果天)。”

再往上便是廣果天,以“異生果中,此最殊勝,故名廣果。”得名。由於從福愛天再往上升,有兩條歧路:一個是廣果天,另一個是無想天,而無想天是屬於廣果天的外道別境,所以這兩個天是並排的,而生到這兩個天的人,身量都是五百由旬,壽量都是五百大劫。如何才能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亦有記載雲:

“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舍心,相續不斷,圓窮舍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

欲想生到此天,亦有偈語云:

“悉已度苦樂,不苦不樂俱,舍及清淨念,得生廣果天。”、“覺知雜想過,及厭五種有,深愛著無想,生彼無想天。”

以上便是四勝流天,經中雲:

“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再往上便是五不還天,依次為:無煩天“煩謂煩雜,於無煩中,此最初故”,身量一千由旬,壽量一千大劫。無熱天“意樂調柔,離諸熱惱,故名無熱”,身量二千由旬,壽量二千大劫。善見天,《俱舍論》名善現天“已得上品雜修,靜慮果易彰,故名善現”身量四千由旬,壽量四千大劫。善現天,《俱舍論》名善見天,謂“離修定障,餘品至微,見清澈,故名善見”,身量八千由旬,壽量八千大劫。最後,色究竟天,又名有頂天、阿迦尼吒天,謂“無處於有色中過此名色究竟天”,身量一萬六千由旬,壽量一萬六千大劫。此五不還天之人:

“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忘,下無卜居,故於舍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又“此五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粗人所不能見。”

要想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亦有分別記載雲:

“苦樂兩滅,鬥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沉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究竟群機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此四禪天對應的禪定果位是:四禪——舍念清淨,欲想生到此天,亦有偈語云:

“世俗及無漏,修習諸燻禪,燻禪正受力,生五淨居天,修習軟中品,無煩無熱天,修習上三品,次生三淨天,如是次第上,乃至色究竟。”

以上便是色界一十八天,經雲:

“是十八獨行無交,未盡行果,自此已還名為色界。”又正脈雲:“雖離欲染,尚有色質,絕無女人,心跡俱離,無所交接,兼無食眠,三欲俱忘,但以禪悅,為食為息。”

無色界

四無色天亦名四空天,依次為: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是四空天,身心盡滅,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果。”楞嚴正脈雲:“無色者無業果色,有定果色依正皆然,乃滅身歸無舍厭天人雜處,其類不一,皆無色蘊也,此中盡色趣空,凡夫是其正居,定性聲聞寄居,而異計外道雜處也。又四空皆依偏空修進,初厭色依空,二厭空依識,三色空識三都滅,四依識性以滅窮研,而不得真滅,是皆有為增上善果,未出輪迴,不成聖道者也。”

此無色界天人”無色身可得,故無身量,亦無法施設受生事”,壽量分別是:二萬、四萬、六萬、八萬大劫。又“無器界方所可得,故無法施設住處。”,所以此間無需宮殿可住,飲食亦與色界天人等同,有觸食、意思食、識食、“三種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壽命安住。”至於欲樂受用方面,則是:

“五根、五識、五境俱無,色界所攝之喜樂二根亦無。無形體色法可得故,亦無淫慾受用。”

分別以“厭有色身,思無邊空,作空無邊解故。”、“厭前外空,思惟內識,作識無邊解故。”、“厭無邊識,思無所有,作無所有解故。”、“非想粗想名非想,有細思名非非想。”得名。要想生到此天呢?《楞嚴經》中亦有分別記載雲:

“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消,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儘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欲想生到此天,亦有偈語云:

“依色無常想,起修無量空,次觀無量識,舍至無所有,久離無所有,乃至非非想。”

無色界諸天受寂靜解脫之樂,色界、無色界有情,說彼有苦,以有煩惱,有障礙故,於死及住不自在故。欲界天眾生“天趣有情,多分受用衰惱墜沒之苦。”

“三界天人”究竟包含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到這個“生天”呢?

從教理上講,成佛是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事,而跳出三界,脫出輪迴,也需要斷盡無始以來的習氣,徹底解脫開八十八結使,有一分成就,便有一分受用。佛說的這些,只要能一步一步都做到了,自然就可以做到生欲界天、生色界天、生無色界天,最終逃脫到這整個三界火宅的大樊籠之外,逍遙、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