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短時評——蒙冀鐵路煤炭運輸能力加速釋放

2014年建成的蒙冀鐵路,其本線設計為繼大秦鐵路、朔黃鐵路之後的中國第三條能源大通道。但是,受煤運市場競爭激烈、設備組織磨合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蒙冀鐵路多年處於運量增長緩慢,能源通道作用發揮欠充分的狀態。據測算,2017年,蒙冀鐵路本線完成煤炭發運量僅僅只有600萬噸,而張唐日均接入僅4小列左右。單薄的數據可鮮明地反映出蒙冀鐵路運行的尷尬態勢。

進入2018年以後,尤其是4月份以來,蒙冀鐵路煤炭運輸正在發生顯著變化。從數據運行軌跡看,2月中旬起,張唐鐵路運量徒增至日均10小列左右,刷新了建成以來的歷史紀錄;4月份起,其煤炭運量又從日均10小列提高至18小列左右,運能增加近一倍,;而4月23日起,張唐鐵路首次接入萬噸大列,標誌著其煤炭運輸能力更上一層樓。

有消息稱,5月17 日開始,呼局增加進港運力,呼局自己的重載牽引車頭已到位,鐵總及太原局給呼局配屬 8000 輛車底,已到約 4000 車左右,估計每天開行約 40 列左右,但只確保自有煤礦並簽署電企合同的大型煤企長協用戶用車,其它企業基本不考慮。這意味著5月17日起,蒙冀鐵路將全面開行大列,日運量安排20大列(摺合40小列),煤炭運量再迎翻番式上漲。今年以來,蒙冀線運量的數據變化可謂是高頻、迅猛,也反映出蒙冀鐵路煤炭運輸能力在加速釋放。

伴隨著蒙冀鐵路煤炭運能不斷加速釋放,其對大秦鐵路多年的運輸高壓起到了顯著的緩解作用,尤其是大秦線春季例行檢修期內,蒙冀鐵路的擴能有效對沖了檢修對市場帶來的資源緊張的風險,起到了良好的補充作用。

評論:未來蒙冀線運輸能力能達到2億噸,遠期有望達到4億噸。因此,不管從短期已監測到的數據來看,還是從長期運輸能力來看,蒙冀鐵路的煤炭運輸能力正在以及還將繼續加速釋放,並終將成為“北煤南運”主要大通道之一。

曹妃甸已然成為北煤南運的樞紐港。曹妃甸已經成為國內唯一連接大秦、蒙冀兩條國家能源運輸鐵路的煤炭下水港。借力蒙冀鐵路,曹妃甸港將成為整個內蒙古、我國西北部地區、蒙古國乃至中亞地區腹地最便捷、運輸成本最低的新的出海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