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進行時,漲樓價還是漲物價?

放水的政策已確定,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 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穩健貨幣政策鬆緊適度,保持適度融資規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雖說"不搞大水漫灌",但意思再明顯不過,那就是貨幣財政要同時寬鬆。 央行開展5020億元一年期的中期借貸便利大額(MLF)操作,鑑於當日有1700億元7天逆回購到期,當日公開市場實現淨投放3320億元。這些信號無疑是在表明政策開始轉向,國家貨幣寬鬆化,正在進行。 在股市方面,A股連續下跌,從上週五開始,連續三日大漲,財政政策偏向於基建,鐵公基再次挑起救市大梁。 在匯市當面,一年漲幅幾乎全部跌盡,從6.25到6.84。 保匯率還是保樓市的結果顯而易見,現在唯一的懸念是,放水的節奏下,樓市上漲是否重演,物件是否有所提高?

7月至今,全國樓市調控超30次,年初至今超220次,調控強度前所未有,貨幣之水一定會想方設法流向樓市。 但是這次情況有所不太樂觀,從居民部門槓桿率(居民債務/GDP)來看,2018年,我國居民槓桿率已經達到55.1%,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並不高。但要知道2008年時,居民槓桿率還只有17.9%。短短10年時間,翻了3倍多。由於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並不高,所以居民槓桿率有低估債務之嫌。這方面,可以居民債務收入比作為替代。以居民債務/居民可支配收入測算,截至2017年年末,中國居民槓桿率高達110.9%,已經超越美國(108.1%)。

在房子上面,居民為國算是貢獻了自己的最後力量。

下面可以說說放水政策,對居民的物件有什麼影響呢? 國際油價應聲上漲,油價上漲,會加大以石油為燃料或原料企業的成本,增加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中國國內對原油進口需求量持續上升,高油價直接導致支付原油採購成本上升,這最終需中國國內各行各業承擔,從而降低行業利潤,居民的物價有所上升。

這樣反而會促進國家的寬鬆政策,企業的成本會有所增加,招人更加困難,人民雖然工資有小幅的上升,但是購買的物品並沒有實質上的增加,但是表現出來的現象確是令人滿意的。 放水後,物價上升,實業更加艱難,無論是漲樓市,還是漲物價,我們都要過上兩三年的苦日子了。

放水進行時,漲樓價還是漲物價?

苦日子還要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