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逆行者”並肩 ,講好戰“疫”故事——菏澤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側記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

值此特殊時期,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盤棋。廣大醫務工作者紛紛請戰,捨身抱薪,用大愛仁心爭分奪秒與病毒爭搶生命;源源不斷的醫療物資、生活補給、款項捐助彙集到一線;各個部門發揮職能作用,網格化管理、地毯式追蹤、人性化關懷,遍及城鄉各個角落……雖然大家隔著口罩,但是心卻沒有隔離。

在疫情防控中,有這樣一支隊伍,雖然不是醫護人員,但同樣是聞“疫”而動,他們以筆為“槍”,用心、用情記錄下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他們把鏡頭對準一線,在視頻中、圖片上、文章裡,及時傳遞戰“疫”決策部署,呈現一個個真實的動人故事;他們與逆行者並肩前行,深入定點收治醫院、車站、小區、高速口等地,直擊一線防控,以另一種姿態衝鋒陷陣。

與“逆行者”並肩 ,講好戰“疫”故事——菏澤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側記

他們就是新聞工作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新聞單位和宣傳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覺,迅速進入迎戰的緊急狀態。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整體一盤棋、上下一股勁,調集精銳力量,深入一線採訪報道,及時報道疫情信息、普及防護科普知識,全力展示我市抗擊疫情的最新進展,生動講述抗擊疫情一線的感人事蹟,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與“逆行者”並肩 ,講好戰“疫”故事——菏澤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側記


戰“疫”星火應時而起,第一時間建立戰時宣傳機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在市委宣傳部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大眾日報菏澤記者站、山東廣播電視臺菏澤記者站等駐菏新聞單位,菏澤日報、牡丹晚報、市廣播電視臺等市級主要媒體,第一時間啟動了重大報道應急響應機制,迅速組建由骨幹記者組成的疫情報道小組,在市委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傳輿情組的統一調配下,奔赴一線進行報道。

“這場疫情不僅僅是防控戰、阻擊戰,更是一場信息戰。作為媒體記者,我們要與‘恐懼’戰鬥,讓公眾充滿信心、無畏前行;我們要與‘謠言’戰鬥,讓公眾擦亮雙眼、認清形勢;我們要與‘自大’戰鬥,讓公眾知曉疫情的嚴重性,避免聚集、佩戴口罩;我們要與一線防控人員同行,見證全民力量;我們要與醫護人員同步,用鏡頭傳遞希望;我們要與每一位隔離在家的群眾同在,化作他們的眼睛,建立起信息的橋樑。”

這是牡丹晚報的記者馮鍇,在疫情期間採訪時寫下的記者手記。

爆發之初,我市疫情形勢牽動人心,我們身邊有沒有感染者?確診病例到過哪些地方?怎麼防護?面對公眾關心的問題,新聞工作者們應時而起,第一時間報道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舉措和防控情況,及時傳達市委、市政府防疫工作部署,讓群眾第一時間瞭解和掌握我市防控工作情況。

與“逆行者”並肩 ,講好戰“疫”故事——菏澤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側記


與“逆行者”並肩 ,講好戰“疫”故事——菏澤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側記

戰“疫”星火點點燎原,這些報道有力量、有溫度

“戰場”在哪裡,採訪報道就在哪裡,哪裡就有記者身影。無論是在定點醫院、高速路口檢測點、村道巷口、口罩生產加工車間,還是在防控指揮部,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他們通過視頻、聲音、文字、圖片等全媒體手段,將來自一線的重要戰況及時發佈出去,生動地再現了各條戰線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

“疾風識勁草,危難顯擔當”。全市廣大新聞工作者迎難逆行,宵衣旰食,用責任與擔當衝鋒在抗疫採訪第一線,用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講好菏澤戰“疫”故事,推出了一篇篇有力量、有溫度的新聞報道。

與“逆行者”並肩 ,講好戰“疫”故事——菏澤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側記

《隔離村莊戰“疫”記》,是山東廣播電視臺菏澤記者站的記者冒著危險“搶”來的。2月16日,菏澤記者站記者鄭茂生、於興濤走進歐莊,跟蹤拍攝了隔離期間歐莊兩個家庭一天的生活,通過形象生動的感人故事,把菏澤戰“疫”中的這一經典案例做了完整紀錄。《隔離村莊戰“疫”記》等三篇稿件先後在山東廣播電視臺主要新聞欄目播發,引發良好社會反響,被省臺評為優秀稿件,市主要領導專門做出批示。“記者也是戰士,當為情懷逆行。”山東廣播電視臺菏澤記者站站長鄭茂生深有感觸地說。

大眾日報菏澤記者站站長王兆鋒在年初三就從外地返菏,堅守在採寫一線。上高三的女兒擔心疫情影響高考,曾嚇得大哭,希望他在家“壯膽”。他只好在採訪之餘,每天晚上打電話給女兒打氣。在他的努力下,菏澤在大眾日報先後刊發100餘篇重點稿件。其中,《藥企口罩擴產記》被省委宣傳部推薦為當日山東抗疫好新聞。

菏澤日報圍繞全市患者救治情況、魯鄂攜手抗疫情、菏澤醫療隊馳援湖北、物資保障供應、普通民眾生活狀態等方方面面的線索,採寫了1000多篇來自基層防控一線、有衝擊力、影響力的新聞稿件。其中,菏澤日報新媒體與湖北黃岡日報社形成前後方聯動,推送了《那晚,K1281列車為來自菏澤的她一人停靠》稿件,反映一位休產假的單縣籍黃岡市人民醫院女醫生單華靜,為抗擊疫情毅然終止產假、留下孩子,輾轉奔赴湖北抗疫一線的動人故事。該稿件在山東、湖北兩地,乃至全國都頗具影響。該宣傳形式,受到山東省赴湖北新冠肺炎前線指揮部指揮長、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的肯定。“生動的基層案例和感人事蹟,能真實反映出抗擊疫情過程中湧現的正能量和好故事,這是我們報道的方向和重點。”菏澤日報新媒體中心主任孔濤說。


與“逆行者”並肩 ,講好戰“疫”故事——菏澤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側記


戰“疫”星火匯聚合力,激濁揚清、凝聚力量

做好疫情防控思想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新聞工作者的職責所在。既要隨時關注疫情引發的輿情和熱點敏感問題,及時對各類不實傳言和謠言進行查證核實,第一時間發佈疫情防控權威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更要加大權威信息發佈力度,加強政策措施宣傳解讀,持續振奮精神、凝聚力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輿論支持。

為匯聚合力,疫情期間,市委宣傳部吹響了“集結號”,調集大眾日報菏澤站、山東廣播電視臺菏澤站、菏澤日報、牡丹晚報、市廣播電視臺、大眾網、魯網、中國山東網等多家媒體數十位記者,彙集全市新聞力量,加強統籌,整合資源,凝聚力量,用更多有溫度、有態度的報道,為疫情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加油鼓勁。

自大年初一以來,我市陸續有67名醫護人員奔向湖北一線,從離別一刻起,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家鄉父老鄉親的心。期間,各媒體的記者們多次嘗試與菏澤奔赴一線的醫護人員連線,在不影響前線抗擊疫情工作的前提下,醫護人員擠出時間簡單介紹一線情況和他們的工作狀態。

一線的緊張忙碌和壓力,遠非後方所能理解。記者在與多名“逆行者”斷斷續續的連線中,能體會到她們工作的高負荷、高強度。前一天,醫護人員尚能在休息的時候擠出時間與記者交流,而第二日,忙碌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就與記者“失聯”了。

與“逆行者”並肩 ,講好戰“疫”故事——菏澤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側記


“記得一個晚上,半夜迷迷糊糊中,聽到微信提示音,我連忙爬起來看手機,是一位醫護人員的回信。當時已經接近凌晨一點了,剛剛結束忙碌的醫護人員回到宿舍休息,才擠出時間回覆信息。對一線醫護人員的敬佩和新聞責任感讓我立刻睏意全消。而這些,僅僅是採訪中的小細節。”菏澤日報記者王振宇說。

群眾關注的、需求的,就是媒體報道的重點。為起到團結穩定鼓勁的作用,營造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輿論氛圍,牡丹晚報圍繞市立醫院、疾控中心、隔離村莊和小區等重點疫情防控一線,進行探訪、報道,推出了一系列群眾關注的稿件,並精心策劃出版了32版“戰疫情·迎春來”大型特刊,從動員令、阻擊戰、逆行者、兩地情、復工號、大事記等10個部分,對菏澤人民眾志成城、凝心聚力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整體情況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報道,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激勵、引導作用。離病毒越近一步,危險就增加一分,為了拍攝記錄到最真實的情況,記者們面對危險沒有退縮,面對任務義無反顧,毫無怨言,“連續作戰,吃住在單位,白天做採訪,晚上寫稿子”成為他們的常態。

為警示市民,將全民對疫情防控的認識統一到全市決策部署上來,牡丹晚報新媒體中心根據菏澤市確診病例的相關信息,梳理出各個病例之間的傳播關係,刊發了《菏澤多個確診病例關係分析,父子、夫妻、親友....大家還是別聚了!》等稿件,並通過製圖等方式更清晰易讀,提高了公眾的警惕性。“新聞報道要‘想群眾所想,解群眾所惑’,用有力量、有溫度的報道,激濁揚清、凝聚民心,共抗疫情。”菏澤日報社副總編輯、牡丹晚報總編輯潘若松說。

與“逆行者”並肩 ,講好戰“疫”故事——菏澤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側記


據瞭解,疫情期間,我市在各網站、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平臺累計發佈信息1萬餘篇,推出閱讀量10萬+文章近百篇,單日最高閱讀量達84.5萬。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聯播》、光明日報等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持續關注我市經驗做法,廣泛報道我市各條戰線在抗擊疫情中湧現出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蹟,累計發稿1500餘篇,生動講好菏澤戰“疫”故事,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重要影響。

時代總是在探索與艱辛中前行,時光會記錄下那些奮鬥的故事。同樣,歲月也會鐫刻下那些記錄者的身影。因為,他們在與“逆行者”並肩、同行。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武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