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泰陵的“風水”和“格局”講究

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兒子,乾隆皇帝的父親,他才能卓越,一生充滿傳奇,對己對人要求都十分苛刻,追求完美主義。據傳他執政13年每天批閱奏章的字數可以達到八千字,是康熙盛世中重要的起承轉接者。而泰陵作為雍正帝的陵寢,傾注了雍正生前大量的心血,是清西陵中第一個,也是最大最精美的一個陵寢。

雍正泰陵的“風水”和“格局”講究

1.上吉之壤,帝王分葬的先例。按清祖制,基本上都是子從父葬,那麼雍正皇帝應該是陪著順治和康熙入葬清東陵的。可雍正卻重選了陵址。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對風水講究的苛刻。據說,雍正四年,他最初開始選擇陵寢時也是定在東陵,剛開始選了尊化一個叫九鳳朝陽山的地方,並下旨採購建陵材料,但在雍正七年動工挖開地面時發現這個地方稍微有點缺陷-土質不太好,有砂石。我們知道皇帝陵寢的風水中環境十分重要,除了山川自然的形式外,“土”也很關鍵,即要選擇“上吉之壤” ,而砂石之地易滲水。因此這塊陵址最終以“規模最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帶砂石”而廢掉了。

雍正泰陵的“風水”和“格局”講究

2.龍穴風水,清西陵的選址。廢掉東陵陵址後,雍正讓親信怡親王和風水大師高其倬再尋陵址。風水上選陵址講究龍脈上,要有王氣。古人把中國山脈分為三大幹龍,而所有的山脈都發源於崑崙山,而由此鼻祖分出三支:北幹龍是黃河以北的這條幹龍,中幹龍就是黃河和長江之間,南幹龍就是長江以南。其實這和我們現在地理學上的中國山脈走向一樣的。古人認為幹龍之上氣場通常比較強,很強的氣場才能保佑帝王江山綿長。沿著北京往西南一脈山麓,最終他們找到了易州太平峪,祁連山龍脈脈在此地稍作頓腳,分為兩個大帳,太平峪環抱其中,平緩寬闊,土質好,排水順暢,雨水豐沛卻不容易發生澇災。清西陵選於此背靠永寧山,西有云夢山,東有九龍山,谷地內有數條河流緩緩流淌,正合背山,面水,左青龍,右白虎格局,前面東、西華蓋山像兩扇大門形成與外界的自然屏蔽,東、西華蓋山之間有一座端莊的小山叫元寶山,正合風水格局中朝山要求。選址於此,可謂“龍穴砂水無美不

雍正泰陵的“風水”和“格局”講究

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 ,確是風水寶地。傳說,陵墓開工採石時還出現了百鳥朝鳳的現象。

3.步移景換和步移景滯,泰陵的獨特格局。歷時八年,泰陵終於完成。其建築精華之一,即“步移景換”格局。它並不是人們想象的簡單一步一景。而是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和建築使得人們在神道移步前行中,感受景隨步移的奇妙。首先,神道的前端最先看到的是山間小盆地,進入後,是清西陵的照山-元寶山,然後是左邊九龍山,右邊九鳳山,以及後面的大紅門,幾座大山四面環繞,給初進門的人們呈現一個比較完整、閉合的四合院式實景單元。當繼續走到跟前時,人們會突然發現前面有三座石牌坊,它們和後面的大紅門又構成了一個小四合院格局。置身其間,石牌坊和大紅門越顯高大,莊嚴。進入紅門後,就被宮牆和紅門隔離開,又換了一個視覺單元,在這個單元中,周圍不見山景和其他建築,只有樹木掩映下大碑樓一座建築,尤顯莊重,充分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它是雍正帝的功德碑,記載了他一生的豐功偉績。碑樓四角,安放了四個華表來襯托,使得碑樓即顯突出又不會突兀。再往前,建築似乎一反古代建築中軸對稱格局,筆直的神道在100米處突然被一片森林截斷。前面就是泰陵的案山。它又是精心設計的體現,神道在這座山處拐個彎又回到中軸線上,這座山正起到天然屏障的裝飾作用,使得泰陵的觀景又有內外之分,不能一眼望穿,形成了又一個視覺衝擊。 在泰陵,設計者通過沿途兩邊的圍牆和地形,巧妙地把裡面其他景觀擋住了,只讓行人知道下個景觀到哪了,吸引人們視覺不斷變化,獲得更多美感。而“步移景滯”的格局,則體現在設計者通過地形和建築物設置的巧妙結合,形成視覺錯覺,給步入其中的人們一種彷彿時空停滯了的感覺,自然產生神秘,敬仰之情和祭拜的神聖感。按照近大遠小的說法,往前走後面的建築容易被前面的擋住,但沿泰陵神道往前走的時候,我們發現小碑樓的屋頂赫爾隆恩殿的屋頂及後面方城明樓的屋頂,三條屋脊線始終如一,彷彿自然規律在這裡失去作用。留意腳下,我們會發現,泰陵廣場前是上坡路,坡度的巧妙設計讓小碑樓隨著前進逐步升起來,使得人們行走時產生三個屋脊在同一水平上的錯覺,不由心生敬畏。沿著上坡向前行走,會覺得眼前豁然開朗,因為這個坡原來擋住了兩邊的柏樹牆,集中了我們的視線,到坡頂後,視線自然豁然開朗,前面出現的廣場上,碑樓、中軸線上建築,兩邊的建築都一覽無遺,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待到下坡時,前面的景物和小碑樓逐漸提高,並逐步超過最後明樓的屋脊,成為眼前最高大建築,使得本來矮小的小碑樓突顯高大,形成相對獨立視覺單元。過了小碑樓,則是隆恩門,其後東西配殿等隱約可見,設計者門在這裡通過視覺引導大家的,陵寢最核心和主導的部分-陵寢門已經到。進入隆恩門的臺階設計成一個小斜面,人們到這裡,都要低頭看著腳下往上走,而到了上面,抬頭看四周時,視覺由地面到空中,會發現一座巍峨壯觀的宮門展現在我們眼前,自然產生震撼的視覺差。

整個泰陵不但注重以完美的融山水環境、人文景觀為一體的中國“風水”相法,建築和整體佈局也最為完整和巧妙,堪稱“盛世經典之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