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這兩年越聽越好聽?

《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這幾年越聽越好聽?

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大賣,王菲翻唱的同名主題曲也火遍了網絡。

這首歌的原唱是李谷一,問世於1985年,差不多和阿星我同歲。

對這樣的愛國歌曲,80後當然有集體記憶,這聲音一般來自大喇叭,從教學樓上、電線杆上,或者從灑水車裡飄出來,也是學校文藝活動的保留曲目之一。

那會兒的我,帶著紅領巾,嚼著乾脆面,瘋狂地喜歡上了黑白電視機裡的小虎隊、林志穎,學四大天王講話,跟著BEYOND唱粵語歌,模仿周星馳無厘頭。

那會兒放歌還是磁帶,好不容易攢錢買了個隨身聽,每天做完作業就戴上耳機,把粗糙的立體聲當做至高無上的享受,張信哲、濱崎步、后街男孩的歌詞完全可以倒背如流,即使並不完全知道歌裡寫的是什麼。

2000年的時候,華語樂壇進入新時代,MP3裡除了周杰倫,還有孫燕姿、林俊杰、陳奕迅。《雙節棍》“呵呵哈嘿”被長輩批為“這也叫歌?”然而我覺得這才是真的酷。

奇怪,《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這兩年越聽越好聽?

後來隨著網絡普及,華語流行樂壇有點走群眾路線開倒車的意思,排行榜上淨出些《小薇》《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愛情買賣》這些口水歌,我也還能勉強在KTV和大家一起唱。最近這些年,有時候用手機聽聽張學友、王菲、陶喆,還是覺得蠻享受的。

可是,我並不知道怎麼唱《我和我的祖國》。

因為在幾歲的時候,我就把這類歌曲歸為“土”的一類。即使我聽過幾百上千遍。

它不在我的磁帶上,不在我的MP3中,不在我的手機裡。

嗦啦嗦發咪瑞哆嗦……這麼多年,只要前奏響起,我就會換臺。

最近幾年,我突然發覺我變了,在很多場合偶然聽到有人播放它,我怎麼覺得它越來越好聽了?

在電影上映之後,我問我身邊的人,大家竟都點頭表示:真的變好聽了。

歌曲本身不會變,變的當然是聽歌的人。

幾年前的微博,說自己愛國就會被扣上帽子,被撕到抑鬱刪號。

2013年,香港影星劉嘉玲在天安門前發了一條自拍,寫道:“48年…我終於來到了這裡!東方紅 我心中的太陽!”

奇怪,《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這兩年越聽越好聽?

一句很平常的情感表達,在當年,竟被噴得體無完膚,評論區成了恨國黨發洩的陣地。+0姐堅持沒有刪博,給了我們一個回頭看的機會,現在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這條微博下面的評論,一年一年翻過去,那些讓人沉思和感慨的變化,正能量最終戰勝了汙穢。

感謝敵人,感謝苦難,他們想象不到,歇斯底里的圍剿,反而讓我們更加清醒,更加團結,飯圈、帝吧,年輕人一夜長大,在異國他鄉為國旗撐起雨傘,高唱《義勇軍進行曲》,齊聲吶喊“祖國萬歲!”

奇怪,《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這兩年越聽越好聽?

同一首歌為什麼在多年以後會變得好聽?

歌曲不過是一個符號,我很清楚自己的內心:我過去不僅是覺得這歌土,而是覺得我的祖國土。雖然我深愛她,但有時候還是會在心中懷疑她、批判她。

幾十年來,祖國取得了光輝的成就,不僅有《我和我的祖國》影片中提到的兩彈一星、女排奪冠、香港迴歸、北京奧運、神州飛船,還有三峽工程、自造航母、高鐵奇蹟、一帶一路、移動支付……

堅韌的中華民族再次經歷了滄桑鉅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崛起的不僅是國家。

實際上,這是我們幾代人共同的光輝歲月。

雖然我們曾經迷茫,曾經屈辱,曾經自卑。

大浪淘沙,正道的力量在心中覺醒。

洗盡鉛華,終於覺悟什麼是美。

大家的愛國情感在歌曲當中融為一體,這讓人感到極度的感動和幸福。

臺灣歪屁股寫手龍應臺2016年在香港大學作演講,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龍應臺問臺下聽眾,你人生最早的啟蒙歌曲是什麼?一位中年聽眾,操著廣普答道:是大學師兄們教的《我的祖國》。然後,措手不及地,全場開始合唱……

奇怪,《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這兩年越聽越好聽?

奇怪,《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這兩年越聽越好聽?

奇怪,《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這兩年越聽越好聽?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

稻香不只是稻香,大河也不只是大河。那是我的祖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