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995年底的通信對照當今的文化旅遊,箇中危機,你家有沒被說中


1987年到1995年,華為公司用了不到10年時間,員工人數從6人至1750人,銷售收入從0到15億元。1995年11月-12月,任正非眼光如炬,敏銳分析市場形勢,作了《解放思想 ,迎接96年市場大戰(11月18日辦事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目前我們的形勢和任務(12月26日1995年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今天,重新精讀兩篇講話,對今天文化旅遊景區發展而言,確實有許多借鑑吸收的地方。

形勢上:任正非分析,中國的通信“危”在:“未來三年將是中國通信廠家發展最暗的歷史時期,競爭困難,技術發展沒有資金實力,在這個時期裡,外國廠家憑藉技術經濟實力,在政府的支持援助下,不惜一切代價繼續爭奪這塊當前世界上最大的,發展最快的市場,同時,中國通信業持續十年的大發展,中國的通信製造業快速發展,都超大規模投入,中外產品嚴重撞車,極度過剩,使本來惡化的競爭更加惡化…”

“機”在“因為外國機器的軟件價格十分昂貴,而且響應中方要求也不及時,瞭解中國文化還有一個距離,我們要重視其他國產交換機的盟軍作用,這是我們共同抵抗外國廠家絞殺的戰友,只有團結在一起才有森林的抗風暴作用…”

除了國家重視高科技產業、中央和地方關懷華為的發展,華為公司有許多積極的內因:自身的改革、高度團結,能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領導班子。

任正非分析“企業的民營機制是高科技產業現階段取得成功的一個機會”理由歸納:民營的核心是自主決策,自己承擔全部責任。自主決策帶來的是決策快,行動快,掉頭快。自主承擔全部責任帶來的是求生存,求發展的源源不斷的推動力。國營企業為了安全必須實行規範化管理,而相當多的還不是獨立法人,管理決策程序較多,而且最後,最有權決策的人往往不明白決策的這件事。規範化必然犧牲了效率。

華為公司實行“日常運行大權落在基層幹部手裡,使用權管理、制約平衡大權在大部門手裡,重大決策權在充分聽取反映後握在高層手裡”“公司內每一件事、每一種內容僅有一個管理控制中心,大大壓縮組織平面,提高效益”。

1996年之後的未來三至五年,主要任務是“與國際接軌,到本世紀末,要達到一個國際中型公司的規模與水平”。

任正非提出:各個辦事處要實行“剃頭”宣誓,一定要為明年大市場的爭奪敢死隊,春節前,所有市場部正職幹部提交述職報告,檢討95年工作,提出明年工作計劃。在遞交述職報告的同時,也要提交辭去正職的報告,在兩份報告中公司一定會批准一份。辦事處主任也可以要求你的下屬這樣做。

啟示:在1995年總結大會上,任正非首次提出末位淘汰的思想,每年保持5%的自然淘汰率真和10%的合理流動率。哪一個部門的人員凝固了,就說明哪一個部門的領導僵化了。通過人才的合理流動,以保證“我們失去所有物質財富的時候,只要擁有華為的員工,我們可以再造一個更新的華為”。

文化旅遊的發展,歸根結底,也是市場的發展。供需之間的平衡和突破,這和90年代的通信業大發展的大市場頗為相似。大家好像在踢一場沒有裁判的球賽,市場競爭中,混水只有強者摸魚,戰爭從來不會同情弱者,拯救我們的,沒有神仙皇帝,一切靠我們自己。

文旅企業,面臨的“產品嚴重撞車,極度過剩”問題,誰最有發展優勢?究竟國有的戰鬥力強,還是民營的優勢大,沒有最終的答案。依靠“門票”的露水,能否養得住景區的嫩筍?唯有一個辦法,把露水收集起來,會不會出現奇蹟?但最重要的還是,靠人才,靠最大化地激勵人才的積極性,通過危機意識,逼出能動性,爭地盤,守住地盤,讓自己的地盤多產糧食,這才是王道。

企業和員工一樣,努力實現與市場接軌,不要“投機”坐等,山羊為了不被獅子吃掉必須跑得比獅子快;獅子為了不餓肚子,必須比山羊跑得快。

又是一年市場大戰,一場沒有銷煙的戰爭即將打響,如果你是一家文化旅遊企業,明年做好打大仗的準備了麼?


用1995年底的通信對照當今的文化旅遊,箇中危機,你家有沒被說中


用1995年底的通信對照當今的文化旅遊,箇中危機,你家有沒被說中


用1995年底的通信對照當今的文化旅遊,箇中危機,你家有沒被說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