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天貓 2684 億成交額的背後,智匯優品卻看到了實體店的春天

今年的雙十一,在前前後後熱鬧半個月後,終於落下了帷幕。天貓最終的交易額定格在 2684 億元,這一數字比去年增長了 26 %。

在這個當口,不少人順勢唱衰實體店鋪,但智匯優品並不這麼想,從表面上雙十一電商看似一路狂奔,實則背後一地雞毛...

今年複雜的參與規則,使得不少人放棄線上雙十一;

今日播出的《新聞1+1》中,也關注了雙十一的各種問題,諸如虛假宣傳、二選一、營銷套路等;

不少電商因系統出錯,被薅羊毛導致破產的新聞層出不窮;

還有各種快遞問題。

電商成本高過實體店,增速放緩

雙11天貓 2684 億成交額的背後,智匯優品卻看到了實體店的春天

在經歷野蠻生長、人口紅利消失後,電商的成本越來越高,已經不低於實體店:人工11%、天貓扣點5.5%、推廣成本15%、快遞12%、售後2%、財務成本2%、水電房租2%。

加上稅務,如果沒有50%以上的毛利率,電商根本沒有辦法持續經營。

但反觀實體商業,降租普遍。這兩年,連地標性的購物中心都在順應趨勢,給商家更多折讓。

對比往年天貓雙十一的數據,每年的數據雖然都在增長,但增長速率卻一直在下降,2013 年同比增長 83.25 %,到2019 年已經下降到 26 %。

雙11天貓 2684 億成交額的背後,智匯優品卻看到了實體店的春天

根據商務部統計,2018 年網絡零售佔全社會零售額的 45.2 %,突破 9 萬億大關,而這基本是電商的極限了。

城市化加快,新零售崛起

據統計,2019年三季度(7-9)全國開業購物中心125個,商業總體量1117萬平方米,其中超6成集中在9月份開業。越來越多的商場開業,裡面空蕩蕩的商鋪就是我們實體人的機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以平均每年 1 %的速度在增長,預計我國 3 億人口將在未來進入城市,這一部分群體加上原本的城市人群將是實體人騰飛的機會。

雙11天貓 2684 億成交額的背後,智匯優品卻看到了實體店的春天

特別是近幾年新零售逐漸成為零售行業新的增長驅動力,面對這種局勢,各大電商紛紛佈局線下新零售。

線上轉線下,將是未來人氣電商的大勢所趨。雙十一的狂歡曾經只是電商的獨歡,但從消費者的購物衝動和消費激情上看,對實體店卻起著引導的作用。所以說,過去,現在,還有未來,線下零售始終都會是零售業的核心與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