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的职场困境如何破解?这里有“吉祥三宝”,请查收

很难想象,如果你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在这个微信时代会如何忙碌?如何碌碌无为?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时代,似乎,你早就明晰地知道“该如何发展”。每个人,都是掌握某种“秘密”的专家,因为“秘密”过于廉价。一早起来,你会从微信中收到好多推送,告诉你一些“你所不知道的秘密”,于是,你成了职业发展专家;晚上睡前,你还会被“秘密”惊到,得到许多“干货”分享,告诉你“这件事该如何做”“那件事该怎么办”,于是,你坚信自己已经是职业发展的专家。因为揭秘的都宣称:阅读,定让你脑洞大开!分享的都承诺:做到这个,让你瞬间提升!

教师们的职场困境如何破解?这里有“吉祥三宝”,请查收

简单接纳的结局只能是“原地立正”。一次,我在“语文榕”发布一篇《捉拿时间盗贼》的文章,结合我自己的时间运用法则,分享如何节约时间的方法。一个网友留言“方法好,照搬。”如今,估计无条件接纳的这位朋友依然忙于应付,被24小时戏耍。做不到的人,唯一的原因就是“做不到”,而不是“不知道”。给他再好的方法,都是无用的。批判性思维,就是让“知道”转化为“行动”的关键枢纽。“批判”,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批示、审断”,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一提”。批判中的审视、判断,就是一种能够自我保护的思维体系。康德认为“批判”是极为重要的,他强调:如果我们把一件事情当作是另一个客体观念底下的事物,而这组成了某个原则去理解并决定它对此的一致性;那我们是教条式地去处理这个概念。黑格尔认为批判是指某种系统性的审问。不要小看这个“系统”,它能够帮助我们探询教条,能够指示边界。

有了批判性思维,我们能够“审慎”,不轻信,不盲从;“去弊”,摒弃教条,主张自我;“不逾矩”,规范稳重,妥善行事;“超越”,基于传统,不断创新。很明显,一切都有益于专业发展。

专业,最为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上。青年教师希望给出简约、快速、有效的方法。必须说,这个“希望”中就缺乏批判性思维。用惯性思维,臆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有秘诀的”。而所谓的“秘密”是公开的,就三个关键词“观课”、“磨课”、“反思”,这被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介入批判性思维后,针对传统的“吉祥三宝”,青年能做出选择性改良,实现个性化操作,获得属于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先说观课。惯性思维是要听“好课”,批判性思维提示我们不要苛求听“好课”,名师的课也有优劣成败之分,你要用兼容包并的心态听各种课,然后做好三类处理。例如,听到优质的课,你多模仿。哪些具体可用的方法、技巧可以为我所用,记下来,然后立刻去实验,在自己的课堂上操作。注意,“听懂”和“做到”完全两种感觉。“做到”和“做熟”不一样。喜欢一种方法,做它两三次,这个方法可能就是你的方法了,只是喜欢,毫无意义。其二,发现名家的不足之处时,要学会去回避,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的问题,有没有同样的错误。想一想,连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怎么能在自己身上重演呢?第三,听到疑惑处,可以商讨的地方,可以用“代入”法:如果是我,这一课怎么上?这个片段怎么设计?也可以拿相同的课例来对比,看看那种最好。经过这样的实践折腾,不进步都难。例如,我无一例外地观摩王崧舟老师的课,之后挑选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重新设计,创出属于我的课堂。很明显地在过程中感觉吸收借鉴了王崧舟老师的智慧,迁移转化之后有了仅属于我的惊喜。

关键问题是——听课时万一三类问题都发现不了,怎么办?付诸实践,听的不够多,自然听力不够。到底听多少才够?听到自己一下子能有发现,听的过程中就有感觉了,那才叫“进入状态”。批判性思维观照下,我们善于反观自我。

再说“磨课”。批判性思维主导下的研磨,不是数量的叠加。先认识到“刀越磨越快”,课越上越好。不要幻想一下子就把课上好,也不要自大到不经过试教就去展示。我的《匆匆》前后上过十四次,十四次不同方案中,我们折中选择其一。我第一年走上岗位的参赛课《蛇与庄稼》,将年段的五个班拆分十组,就是为了有足够的磨课经历。且不说你还不是名师,名师也是经历千锤百炼。也许你听说名师上公开课不用磨,其实名师的磨课机会比你多,可以把每一次的公开教学都当做研磨。关键在于怎么“磨”。第一,每一次磨课都是一种尝试,试试这个方案可以么?那种上法小孩能接受么?上砸了更好,至少正式上的时候不这么莽撞。第二,每一次磨课都去感受学情,不同学情都经历,应对课堂突发情况时,心里有底。第三,每一次磨课都请他人来找茬,来挑刺,感激说真话的人,批评的意见越是猛烈,说明你的可塑性越强,潜力越大。

和吉林省教研室前主任赵士英老师谈到一个问题,对大家应该有启发。我们发现两年一届的国家级大赛,选手在赛前与赛时判若两人。国赛选手从选拔到参赛,经历两三个月的集训,期间就是不断打磨一节课。这个经历使得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师到参赛时熠熠生辉。两三个月中,他经历的是怎样一种历练呢?其实,就是不断研磨。我参加过这个过程,发现研磨内容丰富:试教,观摩名家的课,改进自己的课,推翻已有的设计,回避雷区问题……两个月下来,瘦了十斤。但一切的经历都很值,赛场上我应对自如。有人说这样的磨课不值得,那要看你如何应对。如果你只在意获奖,磨出一节课,走遍大江南北,那就是浪费生命。所以有人发现那样出彩的选手,赛后多归为平静,为什么?很简单,因为磨课方式不对,很短视。而你把磨课当做研修的路径,通过磨课学习课堂教学,提升执教能力,眼光放长远,时间自然会给你满意的答卷。

教师们的职场困境如何破解?这里有“吉祥三宝”,请查收

看出来了吧,一切都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批判性思维让你去除简单和冲动,去除外力的压迫,让改变来自内心,除非你悟性极高,否则你和我一样,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浸泡,研磨。笨笨的方法,有效就去做。

最后说反思。这是极为容易被忽略的实践行动,但在我看来,“无反思不进步”。这是批判性思维的最佳写照。几乎可以说,前两种实践,就是为了给反思提供素材。不断观摩课堂实况,反思可以是一种模仿。通过模仿获得收获。不断研磨课堂,反思就是对研磨中出现问题的再思考,在与错误的切磋琢磨中,总结与提升。行动永远是滞后的,思维可以成为行动的先锋。

我提供一种很有意思的反思方式,我常用的——思维演课。在大脑中,将课堂场景用想象的方式演播出来。具体注意四个方面:一,想象课堂的大板块。环节简单,但做什么?几个板块?心里要清楚。二,想象师生应答。特别是多元预想小孩会怎样回答你的预设。那些“不给糖就捣乱”类型的答案,也想一想该怎么应对。真要遇上了,心里不慌。三,想象哪个细节会出彩,设计两种以上方法,确保能出彩的地方更出彩。例如,课件运用,表演介入,音乐电影等帮忙等。最后,想象上不完怎么办。万一上不完,用什么方法戛然而止?以上四个问题,可是我的不传之秘。

教师们的职场困境如何破解?这里有“吉祥三宝”,请查收

真的改变,源于实践。观课,磨课,反思,就是青年教师进步的吉祥三宝。在我身边,凡是在某一个领域内做出一定成果的人,无不适用。此外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就是阅读,长时间跟踪执着与某一个方面的阅读。例如深圳的李祖文。他在上个月的微信中就展示了最近入手的几本书,这是他能收集到的关于绘本的最后几本专业书籍。阅读之后,加上实践,他必成为这个教学领域的专家,能对我的课进行批判,对我而言,自然有巨大启益。再比如浙江的干国祥老师,热爱哲学,他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哲学的思考、追问结合起来,以哲学的思维模式设计课程,很鲜明地让一个薄弱校变为特色校,而且言说内容有持久永恒的光芒,不是昙花一现,不为博得眼球。这是我身边的又一位大师级人物。相比之下,那些如同“下跳棋”一样,各处蜻蜓点水,四处沾边吆喝,但都不深入的实践过程,纯属浪费时间。

说到这里,终极秘密已然浮出水面——不要听别人的,埋头自己做起来。学习,都是从苦苦的实践,傻傻的犯错开始。

欢迎关注 ,更多教学方法点击专栏获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