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期間,別給孩子長高路上添塊“絆腳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零食、飲料、iPad、電視機成了

很多幼兒、青少年宅家必備“四件套”

加上家長們餐桌上“愛的供養”,兒童生長髮育問題也日漸凸顯。

東陽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童生長髮育專科門診3月8日(週日)恢復接診當天,就有多例年齡小於8週歲的女孩因乳房觸痛或有“小疙瘩”前來就診,其中最小的僅5週歲6個月。

宅家期間,別給孩子長高路上添塊“絆腳石”……

中國醫師之聲直播課堂《疫情期間好習慣伴成長》

7週歲6個月的桐桐,近期胖了一圈,個頭也“躥”高不少,正得意於孩子吃得好、長得快的媽媽,在為其洗澡時卻發現孩子雙側乳房均有個硬結。考慮半年前也有乳房發育經歷,當時就診的醫院診斷為“單純乳房早發育”,予中藥治療。這次,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桐桐媽媽,在朋友介紹下找到東陽市紅十字會醫院張顏麗主任,最終確診為“中樞性性早熟”。當醫生與桐桐媽媽聊起孩子生活狀況時,發現家長從未對桐桐進行過行為干預,最終導致了這後果。


真相

宅家期間,桐桐晚睡晚起,早午餐以肯德基外賣為主,晚餐是魚蝦肉大宴,還時常隨父母啃薯片、喝飲料、刷抖音、看劇、吃宵夜每天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超過8小時……

“隨著生活條件提高和營養水平的改善,現在兒童青春期發育普遍比上一輩早,近年來性早熟發生率也顯著增高。一般女孩8歲前出現第二性徵發育或者10歲前月經初潮;男孩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的發育,我們都稱之為性早熟。”

宅家期間,別給孩子長高路上添塊“絆腳石”……

張顏麗提到,近期確診的性早熟兒童有個共性,短時間內體重增加較明顯,這與他們宅家期間營養過剩、不健康飲食習慣、電子屏幕過度刺激、晚睡等因素有關。

在成長過程中,貧困、家庭衝突,父親缺位和消極養育等早期不利環境都可能與女孩月經初潮時間有關。家長朋友要提高對性早熟危害的認識,知曉性早熟不僅影響未來身高發育,還會引發自卑、焦慮,影響學習和人際交往,帶給兒童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

張顏麗特別提到,宅家期間飲食問題,“部分孩子除了三餐吃得特別多、特別豐盛外,還常有加餐,一些反季節水果如草莓、葡萄等尤受兒童喜愛,還有部分家長帶孩子在家吃宵夜、吃外賣,將‘絆腳石’送到孩子跟前。”

宅家期間,別給孩子長高路上添塊“絆腳石”……

由於疫情所困,部分兒童生活規律紊亂,家長應結合營養、運動、教育、心理等為孩子安排宅家生活計劃表,尤其是女童家長。為預防和降低性早熟,張顏麗簡單地歸納了以下四個原則:


01 遠離富含激素的食品

1. 少吃速成禽類,尤其是禽頸,速成家禽體內有激素殘留,最好吃牛肉、老鴨、土雞等自然生長的優質肉類。

2. 少吃養殖的黃鱔、甲魚,避免蝦子、魚子醬,選擇其他養殖或野生的魚蝦蟹類。

3. 少吃反季節水果、大豆及其製品;

4. 避免各種補品,如蜂皇漿、雪蛤等。


02 合理膳食 拒絕外賣

1.飲食要講究,早餐吃飽、午餐吃好、晚餐吃少,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細嚼慢嚥也能預防性早熟。

2.減少高熱量、油炸、膨化食品的攝入,增加食物種類,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3.內分泌干擾化學物質如雙酚A(BPA)可能導致青春期早發育,尤其是對於女孩,故應減少和避免兒童長期接觸塑料製品、一次性餐盒以及進食有農藥殘留的食物。

宅家期間,別給孩子長高路上添塊“絆腳石”……


03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 保證充足睡眠

1.電子屏幕的強光照可導致褪黑激素水平降低,誘發兒童性早熟,對於必須上網課的孩子而言,課間讓眼睛休息也很重要,可以閉目養神或望遠。

2.睡眠不足的孩子食慾更高,會增加高碳水化合物和高鹽食品的攝入,所以晚睡的孩子更容易肥胖,肥胖兒童發生性早熟的概率更高。

宅家期間,別給孩子長高路上添塊“絆腳石”……


宅家期間,別給孩子長高路上添塊“絆腳石”……

04 動靜搭配 教養結合

1.改善家庭養育環境,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保證每天有固定的鍛鍊時間。

2.注重兒童心理變化及疏導,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協助兒童將好習慣從“他律”轉變為“自律”,培養孩子自主安排的能力,配合學校上好這堂新冠疫情下的“社會課”。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