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把viva heart賣到了港澳臺,還是沒搭上馬雲的快車

我2003年來到大連,是為了女朋友來的,因為她是大連本地人。在那個時候她的兩個表哥就都有自己的服裝廠,主要做外貿訂單。當時某寶剛剛設立,我也沒有那份頭腦,白白的把這麼好的資源和這麼好的平臺浪費了好多年。後來結婚生子,老婆休產假一休就是三年,閒的沒事她就拿廠裡的尾單去服裝城附近擺攤,沒有想到尾單會那麼受歡迎,一個月的時間純利潤3w多,但是也只賣了一個月,因為爆款賣光了。

嚐到了甜頭,老婆就經常往服裝廠跑,拿一些新款尾單接著擺路邊攤。當時庫存有一款品牌是viva heart的高檔高爾夫專用球服,她也拿去擺攤,我記得很清楚,一件上衣賣價是80元。本以為這是大牌肯定會很好賣,但現實是一個星期才賣出去一件,因為買路邊攤的人根本不認識這個牌子。當時我和老婆說,這種衣服只能在網上賣,然後就掛在了某寶上,定價199。開始的幾天她還怪我定價太高,但接下來的熱賣又讓她樂開了花。那時候某寶對尾單還是不聞不問的,而且競爭也沒有現在這麼激烈。我們的衣服賣的很好,基本都是南方的買家,甚至還有一些港澳臺的買家。我記得很清楚,當時一澳門買家說我們店裡的照片拍的效果太差(我們只是把衣服平鋪在地上拍一張整體照片),她就把買的幾套衣服穿在模特身上,配上高爾夫球杆拍了幾張特寫發給了我們,真心很謝謝這個買家。尾單的致命弱點就是數量少,碼不全,如果誰說能保證長期穩定的供應固定一款的尾單,那絕對是仿單。我們的viva heart很快就賣光了,其中有80件是被一某寶店主一次性包走了,因為當時這款賣的不火,索性就都賣給她了。

每次家庭聚會的時候,我們都會和哥哥說尾單的事,說尾單的缺點,說尾單的受歡迎。哥哥也知道其中的弊端,他也和服裝圈的朋友們探討了這個問題,其他服裝廠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因為貨品單一,尺碼不全,也很難向外銷售。如果包庫,價格又難以接受,利潤都被這些承包商賺走了。所以他們就商討了一個方案,依託互聯網平臺成立服裝行業微利銷售聯盟,這樣一來可以在貨品上進行互補,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最高興的還是我,我又可以依託這個強大的後盾,賺點零花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