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妻,從彩禮開始

近幾年,結婚這個詞讓人望而生畏,談婚色變。彩禮,成了成為了人們幸福路上的絆腳石。


身邊很多朋友,自己談了好幾年的戀愛,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雙方家長開始介入。戀愛的理想主義,被拉進現實裡來。在耳邊聽到的不再是甜言蜜語,而是房子多大,是城裡買了樓房還是在家裡蓋的房,買的多少錢的車,要多少彩禮。本來相親相愛,卿卿我我的兩個人,被這些現實的東西拉開了距離。都開始據理力爭,都會為自己父母為自己的家境考慮,都會為自己親人著想。

爭吵的藉口
開始為房產證的名字爭吵,開始為彩禮的多少爭吵。一個按照標準要彩禮,另一個以感情為理由,能少給就少給,能不給就不給。就為這彩禮錢,多少曾經恩愛的年輕人變成了陌路,轉頭又去忙於相親,幾年的時光歲月,幾年的感情投入隨之付諸東流。

正確的面對彩禮問題
關於彩禮,我們沒必要看的那麼重。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把這當做攀比當做炫耀,也可能違背了彩禮的初衷。曾幾何時,一個髮簪即為定情信物。彩禮,也是一種信物。也是對感情的肯定和對婚姻的一種責任。真的沒有必要把彩禮上升為衡量輕重的地位。

不要盲目攀比和跟風
有些富門子弟百萬彩禮千萬的嫁妝。我想他們也不是為了顯擺自己的經濟實力,而是社會地位的驅使,排面而已。非富即貴的家庭,都有著千絲萬縷說不清的社會關係,婚姻大事辦的草率會影響到以後商業的問題,所以那些人更講究排面。並不是為了炫富。在我們普通百姓眼裡,彩禮應該量力而行,不要非逼著跟著行情走。人生的幸福路不會停留在結婚的那一天,也不會因為更多的彩禮就註定婚後的生活就永遠幸福。

幸福,要靠自己經營

幸福的生活需要穩定的經濟做後盾,但是和諧相處才能走的更遠更幸福。

對於彩禮我們不要用極端的態度去面對,既不要說越多越好,男方也不要說一分不給,彩禮畢竟是傳統的風俗習慣。量力而為。談婚論嫁,到結婚的這個關鍵環節,我們就要多談,多溝通,過高的彩禮也會讓男方家人感覺到無奈。房車的消費已經很高了,即使在農村蓋房就現在在水平也不花費太低,雖然比買房便宜很多,但是對於農村人來說確實是一輩子的積蓄都會拿出來。誰都想讓自己兒女的婚禮體面一些。誰都有個臉面問題,所以奉勸雙方在結婚彩禮等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要把對方都逼得無路可對,到最後受傷的都是自己,不管是哪一方提出分手,都是傷低一千,自損八百。好事多磨,不要因為一時談不妥就走向分手的道路,人生沒有多少十年,何況還是大好的青春,一段感情哪那麼容易放下,揹著過去的包袱去尋求下一段感情,都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不負責任。

個人寄語:

在此我也希望做家長的都開通一些,各退一步,成人之美,何樂而不為。

我相信疫情過後,那些久別重逢的情侶會更加認識到,沒有什麼比兩個人在一起更重要。


寵妻,從彩禮開始

不要讓彩禮拆了囍字

以上皆是個人觀點,接受討論和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