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點想點子!門頭溝有位“不知道困”的抗疫書記

夜裡三點,於秀銀一如既往地醒了。抗疫50多天來,她幾乎沒睡過一個整覺。作為32棟樓、7000多住戶的門頭溝區東辛房街道石門營五區黨委書記,於秀銀用一次次“靜夜思”想點子,找辦法,琢磨出了五張證、九本賬和三大網格的多方位、全覆蓋管控法,讓這個人數多、返京人員多的回遷社區在疫情面前“固若金湯”。

半夜三點想點子!門頭溝有位“不知道困”的抗疫書記

別看已經57歲,於書記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幹練、爽快、絲毫不拖泥帶水。無論談及社區內哪個樓門、哪家哪戶,都能清楚說出該戶家庭情況,有無返京人員。哪裡來的“超強大腦”?原來,秘密就是於書記的九本賬。

半夜三點想點子!門頭溝有位“不知道困”的抗疫書記

其實,九本賬遠遠不止九本,單單住戶體溫登記一類,就有五六本,加上返京人員臺賬、快遞員人員進出臺賬、每日上崗交接臺賬等,足有二十多本,分為九大類。仔細翻閱,會發現每一頁、每一行都記錄明確,並簽署經辦人姓名,做到可查可信。

半夜三點想點子!門頭溝有位“不知道困”的抗疫書記

為什麼要建立這九本臺賬?於秀銀說,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絕信息不對稱的“黑洞”,不論哪位社區幹部、在職黨員和志願者在崗,都可以對突發情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比如有住戶的子女來探望或者送東西,就可以從不同維度聯繫到該住戶,查明來人身份,第一時間進行核實。”於秀銀說。

這麼好的點子是如何想出的呢?其實,這源於於書記的“靜夜思”。疫情爆發初期,社區各項防控體系尚未完善,於秀銀作為當家人經常睡不著覺,翻來覆去琢磨。

半夜三點想點子!門頭溝有位“不知道困”的抗疫書記

“7000住戶,一家兩個親人或者朋友,潛在的防控對象就超過萬人,沒有依據怎麼行?”想到這兒,於書記爬起來,自己在心裡盤算著社區人員類型,第二天一早就和社區班子成員開會討論,終於拿出了九本賬。

有了這九本放心賬,於秀銀並沒有停下腳步。她發現在卡口執勤和出入證檢查環節,有小部分居民不配合,質疑執勤者身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書記又睡不著了。要是能把職能都變成證件,讓執勤人員按職能持證上崗,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大半夜,於秀銀拿著筆在草稿紙上邊想邊畫。第二天,“體溫檢測員”“出入驗證員”“出入登記員”“出入證發放員”和“車輛管理員”五種印有石門營五區標識的證件佩戴在了執勤人員身上,並且在十天內由三套變成了六十套。

半夜三點想點子!門頭溝有位“不知道困”的抗疫書記

於秀銀說,之所以半夜有靈感,主要是因為白天太忙了,需要不停接到電話,解決問題,協調人手,根本沒有想的時間。

高強度的工作讓這位“鋼鐵”般的書記意識到,只靠現有力量不足以打持久戰。一聲號召,由社區居民自願組成的“左鄰右舍”防控志願服務隊成立了。按照社區網格包樓包片,對900多返京人員進行點對點管控,確保每日至少巡視三次。

半夜三點想點子!門頭溝有位“不知道困”的抗疫書記

社區的防疫堡壘鞏固了,於秀銀又開始琢磨更換二代出入證的事。她真的不知道困?不知道累麼?誰都是血肉之軀,作為一名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社區當家人,於秀銀義無反顧地衝在一線,甘當先鋒。

在社區裡,只要群眾看見於書記,都會主動到招呼,說一聲“書記,辛苦啦。”看到大家的笑臉,這位全能書記也會洪亮地回一聲“為大家服務”。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驁 王海欣通訊員 趙盈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