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感謝您的關注和轉發

張旭草書《肚痛帖》

《肚痛帖》真跡不傳,

有宋刻本,

明代重刻,

如今西安碑林。

全帖六行30字,

似是張旭肚痛時自診的一紙醫案。


《肚痛帖》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肚痛帖》是張旭的代表作,

是狂放大膽書風的代表。

字如飛瀑奔瀉,

時而濃墨粗筆,

沉穩遒邁,

時而細筆如絲,

連綿直下,

氣勢連貫,

渾若天成。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在粗與細、輕與重、虛與實、

斷與連、疏與密、開與合、

狂與正之間迴環往復,

將諸多矛盾不可思議地合而為一,

表現出如此的合諧一致,

展現出一幅氣韻生動、生機勃勃、波瀾壯闊的藝術畫卷,

天馬行空的胸襟與氣質,

無處不體現作者創作時的藝術衝動和無拘無束。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清張廷濟《清儀閣題跋》雲:

"顛、素俱善草書,

顛以《肚痛帖》為最,

素以《聖母帖》為最。"

部分單字高清圖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張旭草書最高水平 ——《肚痛帖》賞析



賞析


釋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冷哉。


1、關於釋文

出現了三個“冷”,從字形上看,第二行、第四行的兩個“冷”與第四行的有明顯差異,我總是趨向於,前兩者更接近於“臨”的草書字形。


2、書寫節奏

我們從總體上感受這個帖的章法,會想到孫過庭的這句話:“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前一句,“導之則泉注”,說的是線條的流動之美,涓涓細流,靜靜地流動。後一句“頓之則山安”,沉實、渾厚,說的是點畫的渾厚之狀。這兩點在《忽肚痛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前兩個字“忽肚”,純粹頓挫,點畫沉實,從第三個字“痛”的左下部分開始流動起來,第二行的“是臨”流動後的節奏變化,第三行是純粹的奔流之下,第四行兩端頓挫,中間流動,第五行到“計”開始放縱至收尾。這是書寫節奏的變化,這種流動與頓挫的穿插進行,使得視覺感受豐富起來。


3、章法

虛實關係,非常清晰。線條的輕重形成了整個作品的虛實關係。開始比較重,末尾重,中間輕。


4、中軸線的變化

從第二行開始,各行的末端都是向左下傾斜,每行是一條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