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掙奶粉錢接私活,無奈勞務報酬的個稅太重? 真相終於在此刻揭開

  大毛是二哥的朋友,本身是一個設計師,平時朝九晚五的上著班,拿著吃不飽餓不死的工資,日子倒也是逍遙自在。

  自從去年家裡帶了二寶,經濟壓力一下就大了起來,大毛媳婦首先坐不住了,每天都在想著怎麼賺的奶粉錢,微商無疑是首選,但是做微商談何容易,現在朋友圈一打開,微商遍地開花,能掙點錢也著實不易。

  看著媳婦都如此努力,大毛心裡也不是滋味,想想自己再怎麼也有一技之長,以前礙於情面,也沒去求誰攬私活,甚至有些朋友同學讓付費讓他做做設計他都以忙為由推脫了,而現在是必須主動承擔起掙奶粉錢的重任了。

  其實憑本事掙錢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大毛想通了後很快就接到了一個設計的活,6000塊錢,半個月就給別人弄好了,也驗收通過了。大毛很高興,但是結算尾款的時候,對方財務讓他開發票,這可為難死他了,所以第一時間他就找到了二哥,問他怎麼去開發票?

為掙奶粉錢接私活,無奈勞務報酬的個稅太重? 真相終於在此刻揭開

1

  其實現在像大毛這種除了正常工作外,業餘時間兼職的人很多,你提供了服務給別人,對方如果是正規核算的公司,肯定都是需要你開具發票的。

  對於自然人來說,肯定是沒法自己開發票的,那麼只有去稅務局代開發票,很多人對如何去代開發票流程不清楚,就像大毛,雖然是個優秀的設計師,但是對於代開發票這個事情就很懵逼。

  自然人代開發票現在已經相當方便了,支付寶、微信、電子稅務局基本都能申請,當然不同地方方式會有所不同,具體支持哪種方式,這個需要看你當地的情況,申請後要麼給你生成電子發票,要麼給你郵寄發票,相對於以前必須跑稅務局,現在網絡真的非常方便,代開發票涉及的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稅款也可以直接微信、支付寶直接支付。

  四川省電子稅務局代開

為掙奶粉錢接私活,無奈勞務報酬的個稅太重? 真相終於在此刻揭開

  支付寶代開

為掙奶粉錢接私活,無奈勞務報酬的個稅太重? 真相終於在此刻揭開

為掙奶粉錢接私活,無奈勞務報酬的個稅太重? 真相終於在此刻揭開

  大毛按照二哥的方法順利地在網上把發票給對方開了出來。

  6000塊交了174.76的增值稅,6.12的城建稅。

為掙奶粉錢接私活,無奈勞務報酬的個稅太重? 真相終於在此刻揭開

2

  怎麼算的呢?

  增值稅

  我國的增值稅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或簡易計稅方法,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九條規定,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其他個人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而《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為3%,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所以,自然人提供勞務報酬徵收率就是3%。當然,疫情期間是有特殊政策的。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除湖北省外,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1%。疫情期間,如果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要生活物資的快遞收派服務可享受相關優惠政策。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湖北省小規模納稅人免稅。

為掙奶粉錢接私活,無奈勞務報酬的個稅太重? 真相終於在此刻揭開

  大毛這個不是疫情期間的收入,所以還是3%的徵收率。含稅價格6000,實際就需要繳納增值稅

  6000/(1+3%)*3%=174.76元。

  城建稅

  城建稅是以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為計稅基礎,目前稅率7%、5%、1%三檔。大毛取得了6000的勞務報酬,實際繳納增值稅

  =6000/(1+3%)*3%=174.76元。

  那麼城建稅就應該是

  =174.76*0.07=12.23元。

  但是按照財稅〔2019〕13號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徵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自然人是天然小規模納稅人,也能享受此政策,而目前各省出臺的政策都是按50%最高幅度減免。

  所以大毛實際繳納城建稅=12.23/2=6.12

  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

  為什麼這裡沒有交呢?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也是以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為計算基礎。正常情況,如果代開發票時候實際繳納了增值稅,那就以實際繳納的增值稅乘以相應比率計算(教育費附加3%、地方教育費附加2%)。

  但是,按照財稅[2016]12號,自2016年2月1日起,將免徵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的範圍,由現行按月納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度納稅的季度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9萬元)的繳納義務人,擴大到按月納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10萬元(按季度納稅的季度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

  正常情況,教育費附加=174.76*3%,地方教育費附加=174.76*2%,目前也有多地執行的財稅2016年12號文,對於滿足條件免徵了。大毛在代開發票時候累計未超標,所以這塊免了。

3

  大毛覺得這個稅收的也挺合理的,自己也能承受,把發票給對方財務後,大毛實際6000塊只收到對方支付的5067.96。

  大毛當然打電話問了,對方說按照稅法規定代扣代繳了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

  大毛很苦惱,6000塊錢,開票時候自己在網上交了174.76+6.12=180.88的稅,而現在呢對方財務只打款5067.96,又扣了932.04的個人所得稅。這來回一合計就交了1112.92的稅金,佔6000的18.55%,接近20%,也太多了。

為掙奶粉錢接私活,無奈勞務報酬的個稅太重? 真相終於在此刻揭開

  大毛想不通,又跑來問二哥,怎麼個人所得稅這麼高?

  其實並不是大毛感受到的那樣。

  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後,勞務報酬的個人所得和以前大不同了。原勞務報酬稅目取消,併入綜合所得,原勞務報酬稅率取消,按綜合所得稅率。也就是說其實勞務報酬自2019年開始和工資薪金的個稅是一樣的算法。

  之所以大毛還覺得高,是因為雖然勞務報酬併入了綜合所得,但是在預扣預繳環節,其扣繳方法還是沿用的以前的勞務報酬算法。

  如果是2019年以前,大毛取得這筆收入個人所得稅扣繳就是實際繳納了,那就是

  (6000/1.03)×(1-20%)*20%=932.04元

  但是2019年後,大毛只是在平時預繳932.04。

  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1-20%)=(6000/1.03)×(1-20%)=4660.19元

  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4660.19×20%=932.04元

為掙奶粉錢接私活,無奈勞務報酬的個稅太重? 真相終於在此刻揭開

  而彙算的時候,大毛需要把這筆勞務報酬和自己取得的其他綜合所得合併一起再算一次個人所得稅。

  比如大毛在甲企業任職,2019年1月-12月每月在甲企業取得工資薪金收入10000元,無免稅收入;每月繳納三險一金2240元,從1月份開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共計每月為2000元,無其他扣除。另外,2019年6月取得這筆勞務報酬收入6000元。

  那麼大毛2019一共應該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我們來算一下。

  年收入額=工資、薪金所得收入+勞務報酬所得收入+稿酬所得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

  =10000×12+(6000/1.03)×(1-20%)=124660.19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餘額為收入額

  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年收入額-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124660.19-60000-(2240×12)-(2000×12)

  =13780.19元

  全年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13780.19×3%=413.41元

  通過申報表填寫結果也是413.41。

為掙奶粉錢接私活,無奈勞務報酬的個稅太重? 真相終於在此刻揭開

  其中前面勞務報酬預繳了932.04元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預繳了273.6的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預繳的個稅具體算法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120000-0-60000-(2240×12)-(2000×12)=9120

  累計預扣稅額=9120*3%=273.6

  所以,大毛個稅所得稅彙算時候還需要退稅

  =413.41-(273.6+932.04)=792.23。

  所以你看,其實大毛的這個收入,勞務報酬實際個人所得稅的也就是3%而已,並沒有20%那麼多,如果大毛工資薪金收入再低點,極端點他就取得這6000的勞務報酬,那麼彙算時候一算,他預扣的932.04的個稅都會全部退。這個時候勞務報酬個稅實際就是0。

  而現在正值2019年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期間。

  現在大毛要做的就是趕緊下載個人所得稅APP,

登錄後進行彙算退稅。

  而勞務報酬個稅高的真相也就此解開。

  和2018年勞務報酬計算相比,2019年後勞務報酬的個稅實際已經降低了很多。勞務報酬不僅和工資薪金一樣是用的一套稅率表,其次勞務報酬還可以扣除20%併入收入額。

  大家平時提供勞務報酬感覺個稅重是因為勞務報酬預扣方式的沿用導致,預扣方式還是適用單獨一套稅率表,導致在平時你需要先墊點稅。

  所以,這裡也提醒,儘快查一下你是否有勞務報酬所得,如果有,一定注意,你可能會存在退稅的情況,要進APP操作一下。

更多財稅資訊、考試資料、工具模板、實操課程分享,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