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个好榜样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个好榜样

老师反反复复说教:“你要好好学习,你父母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挣钱多不易,再不好好学习能对得起他们吗?……”

母亲慈祥的说教:“妈妈工作辛苦,每天给你洗衣做饭、辅导你学习很辛苦,你要体谅我、要省心点……”

父亲生气的说教:“我说这话都是为你们好,你们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这些责任感爆棚的说教是如此有道理,如此厚重,不可反驳,不可怀疑。

然而,过度说教,喊破嗓子,也不如父母自己做出样子。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个好榜样

01

不切实际的过度说教造成亲子隔阂

25岁的甜心桃觉得现在还不能嫁人。她刚刚从一份朝九晚九的工作中挣脱出来,准备在新的行业里大干一番。

她斗志满满,未来可期,她甚至连下周开会用的套装都买好了。

我有预感,再过几年,甜心桃就是个穿prada的小女魔头。

桃子妈这个时候打电话问她准备什么时候跟男朋友订婚。

“妈,这两年我心思不在结婚上。”甜心桃干脆地说。

我知道你还想再玩两年,但是你记得,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情。

你还年轻,经验少,听我的,现在结婚,30岁前把孩子生了,我还能帮你带一带。30岁以上生孩子,身材就很难恢复啦。

妈,我还不想……

听妈一句,我是过来人……

哦,知道了,好的,行……

没办法,甜心桃只能把手机音量调到最低,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应付。

半年后,甜心桃华丽转身为职场小精英,到处出差,鸡血满点,走起路来步履生风。

但就是和妈妈打电话再也没有那么亲密了,她甚至隐瞒了和男友分手的事情。

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孩子再走一回。

但如果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以过来人自居,过度说教时就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极度反感,根本无法摄取到任何有益信息。

长此以往,不切实际的过度说教,最终只能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造成隔阂。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个好榜样

02

长期过度说教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你怎么连筷子都拿不好?”饭桌上,妈妈的说教又来了。

“妈妈,这样我才拿的稳。”小音委屈的小声说到。

“你不看看这样多丑,在外面是要被人笑话的,妈妈是为了你好,妈妈是过来人,不会害了你的。”

在母亲反复的说教下,小音只好把握筷子的方式换成母亲要求的,这个姿势让小音的手十分难受,甚至菜都不好夹,可是看着母亲严肃的神情,小音只好坚持下去。

随着年龄增长,妈妈对小音的说教越来越多,后来不管做什么,小音都要先询问母亲。

妈妈却又觉得小音没有自己的主见,一点都不像自己。

家庭中作为弱势一方的孩子,不敢反抗家长。

经常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时,内心深处容易滋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

长期说教的家长也往往难以理解孩子,“这孩子真笨!”“你为什么不这样做?!”这些说教之词往往脱口而。

很多孩子被家长旷日持久的说教击倒,妄自菲薄,放弃自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

如果说辱骂、指责、打击等是家庭中硬性的语言暴力,那么过度说教就是家庭中软性的语言暴力。

哪里有一个喜欢说教的家长,哪里就有一个丧失自信的孩子。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个好榜样

03

人很难被说教,但可以被影响

皮肤黑的人不穿浅色衣服;黑眼圈的人喜欢戴墨镜;体质差的人逃避体育课……

当自己的缺点被人说教时,情绪是抵触的。

这就是人很难被说教的原因。

我嫂子是中学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

她给我讲了作为数学老师是如何教一名差生学好英语的故事。

班里有一个学生天资特别聪明,可他沉迷于网游,经常旷课,谎话连篇。早已对父母的各类说教产生强大的免疫抗体,任你怎么说,依据我行我素。

父母磨破了嘴皮的说教,甚至请同学老师一起劝说,对于他都是耳旁风。

嫂子并没有放弃这个顽劣的学生。

为了教育他,嫂子作为班主任老师也开始学习网游,并诚心地请那个学生当自己的指导老师。

学生教老师,前所未有!这激发了学生强大的好胜心。

他特别想向自己的老师证明自己在网游上取得的好成绩,但很快发现自己英语基础太差,连游戏中经常出现的英语单词都不认识,他自感惭愧。

我嫂子就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开导,让他明白了学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行动的感召力是神奇的,巨大的。顽劣学生开始下苦功夫学英语,并且英、汉对照着记忆,英语成绩迅速提高。

甚至还参加了包头市教育局组织的英语竞赛,并且获得全市前20名的好成绩。

运动嘴的简单说教,就算是长期反复,仍然是惰性的说教,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嫂子用实际行动引导教育学生,可谓煞费苦心,但效果却是显著的。

因为人很难被说教,但却可以被影响。

正如郑渊洁曾说:

家庭教育的秘诀就是,作为爸爸妈妈,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

演示给孩子看,一了百了。

尤其是你家特别穷,一穷二白的时候,你这个时候一定要通过你的正当劳动,当着孩子的面,把你的一穷二白的家变得富有。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个好榜样

04

对孩子喊破嗓子,不如家长做出样子

一位崇拜圣雄甘地的孩子非常爱吃糖,他妈妈喊破了嗓子进行说教,仍然没有效果。

为了让孩子戒掉糖,妈妈千里迢迢找到甘地,希望甘地能劝说自己的孩子。

可甘地却说,你三个星期后再带着他来。

母亲说我们家很远,好不容易来了,就请你帮帮我吧。

甘地坚持说,你三个星期后再来。

于是,这个母亲三个星期后又带着孩子去见甘地。

甘地告诉孩子要少吃糖,孩子答应了。

孩子的妈妈质问甘地,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上次不说,非要自己等三个星期。

甘地说,我也很喜欢吃糖,我花三周时间让自己戒掉糖,我才有勇气跟他讲。

同样是一句简单的说教“孩子要少吃糖”,妈妈喊破了嗓子,孩子都没有听进去。而当甘地做出了样子,再去劝诫时,孩子乖乖戒糖。

“既然父母都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得更好”这就是当父母做出样子时,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回到我们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上。

我们是否过度说教,却忽视了自我成长?

我们是否只知道说教,忽视了自己也不完美?

如果我们不做出样子,如何要求孩子?

做父母的,少一些说教,多一些行动。

即便是平凡的父母,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稍微不平凡的成果。

不做出样子,拿什么证明自己说教的东西是对的?

孩子身上必然会有父母的样子,该奔跑的不仅仅是孩子,也该是父母。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如果不想让孩子输,喊破嗓子说教,不如父母自己做出样子。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个好榜样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