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在疫情期間,肉製品需求旺盛,PE或達到20倍以上

為股民服務,每日精彩解讀,喜歡的加波關注。

(1)雙匯肉製品發展歷程

2002年以前為雙匯肉製品鼎盛期,主要受到高溫肉製品帶動;

2003-2010年,高溫增速放緩,中溫休閒類放量增長,迎來“第二春”;

2011-2015年瘦肉精事件導致銷量斷崖式受挫,競品模仿、休閒零食消費的替代品出現,導致雙匯中溫休閒肉製品銷量持續下滑,綜合導致肉製品銷量下行;

2016年-2018年肉製品銷量維持穩定,但是新品存活率低,未能成為驅動增長的主要動力。

2019年是肉製品表現的拐點之年。

一方面,新品減量增質,2019年新品數量減少約30個,但表現優異,較為成功的有無澱粉王中王、辣媽辣火腿腸、筷廚,2019年新品利潤增速顯著高於其收入增速(高約5pct),表明新品質量高,對利潤貢獻呈現積極正向的趨勢

另一方面,2019年雖然報表端肉製品銷量基本持平(增0.05%),但考慮到中溫休閒類縮規格,按件數計算的公司肉製品總體銷量是增長的。2019Q4開始公司全面推動肉製品渠道與網絡的立體化搭建,並將其提升至公司戰略高度—新招經銷商、設立辦事處面向新渠道新產品,精耕原有渠道,加大陳列面;配合以銷售人員考核制度改革—從原來的考核量轉為考核收入與中高端產品銷量,將有積極效果。

(2)2020年或進入肉製品量價齊升階段。

目前,疫情下消費者居家時間延長,肉製品需求旺盛,雙匯供應鏈反應能力強,疫情影響相對有限。

後期,肉製品將進入量價齊升階段,分產品,中溫休閒類恢復增長可期(潛在大單品刻花香腸補充產品線),高溫有望維持穩定增長(提價大幅提升渠道利潤+渠道立體化網絡建設,渠道動能加強,加上升級產品無澱粉王中王替代老品),純低溫、速凍、中式放量(餐飲市場空間大,公司成立餐飲子公司,速凍、中式產品有望持續滲透)。

由於新品培育、新經銷商磨合、新渠道執行力養成均需要時間,預計產品結構升級對肉製品噸價、銷量的拉動作用將在2021年以後顯現,根據測算,中性假設(新品存活率25%,次新品銷量增速20-30%)下2021年肉製品銷量增2.8%,產品結構升級貢獻噸價提升1.2%。

(2)對標柯美而,PE或達到20倍以上。

過去幾年雙匯PE顯著低於我國其他消費品龍頭,主因過去幾年肉製品收入增長緩慢,屠宰受到豬週期影響盈利波動大,即“消費品”屬性不夠。我們認為2019年是雙匯肉製品的拐點,產品結構升級+渠道變革,肉製品有望迎來量價齊升新階段。

雙匯PE有望突破歷史估值區間(15-20倍),達到20倍以上的水平。

雙匯發展在疫情期間,肉製品需求旺盛,PE或達到20倍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