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山國家森林公園: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巖泉

​古風浩蕩,吹皺了湘西北的版圖,留下了這麼多的褶皺和這麼美的山水。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巖泉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石門縣城東南八公里處,因境內東西雙峰對峙、南北一道中通而得名“夾山”。森林公園規劃區域面積1530公頃,現經營面積740公頃,森林覆蓋率90%以上,園內群巒疊翠、萬木崢嶸,空氣清新、環境幽靜,以人文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秀美成為江南名勝,是邑郊園型森林公園,2014年被評為“中國AAAA級旅遊區”。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巖泉

夾山寺,又名夾山靈泉禪院,位於夾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心景區,距石門縣城東南8公里,歷代為“楚南名剎”。唐鹹通11年(公元870年),善會大和尚獲唐懿宗御賜領眾僧開山建寺於此,稱普慈寺。後有宋神宗、元世祖先後下詔敕建,故有“三 朝御修”盛名。夾山寺千百年來,歷盡興衰,至明代由於兵火連年,殿宇大多毀壞,僅有僧人60餘名。到清代順治初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以奉天玉法名駐錫於此,帶領數千僧兵,大舉叢林,形成九殿一宮、“騎馬關山門”的宏大格局。

「夾山境地」

雖然禪茶大盛,卻還沒有人正式地提出“茶禪一味”的觀點。畢竟茶只是興於唐,而盛於宋。

說到“茶禪一味”,又不得不先提到“夾山境地”。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巖泉

湖南常德石門縣,有寺名“夾山”。夾山因“兩山對峙,一道中通”而得名,寺隨山名。唐代時朝廷派高僧善會和尚來夾山開山建寺。

善會,人稱“夾山和尚”,於唐鹹通十一年,受朝廷之派,“定居夾山,聚二百眾,自成一個農禪基地”。善會在夾山居住了十餘年,第一個提出了茶禪境味的觀點。《祖堂集》卷七記載:「夾山和尚自號“佛日”,人問:‘日在什麼處?’對日:‘日在夾山頂上。’……又問:‘如何是夾山境地?’對日:‘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巖泉。’」這便是流傳千古的“夾山境”名偈。其中的“夾山境”並不是單單指夾山的風光,而是指夾山的禪境、茶境、茶禪結合機緣之境。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巖泉

善會大師的“夾山境”,使得茶與禪的結合、統一達到了近乎天成的境界。雖然還是沒有產生“茶禪一味”的觀點,卻為其奠定了最主要的基礎。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巖泉

遊夾山、覽古寺、品禪茶,已成為歷代僧人、文人的雅事,如唐朝著名詩人李群玉《夾山寺上方》詩云:“滿院泉聲山殿涼,疏簾微雨野松香。”五代人周樸認為這裡是終隱的住處:“為報五湖雲外客,何妨到此老林泉。” (《天門靈泉院》)。”這些瀰漫著禪機茶香的詩句,表現了夾山作為茶禪源頭的神姿天韻。


侵立刪

微博:@綠色湖南欄目組 微信:中經傳媒綠色湖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