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有助他們改善親子關係

最近給國內來的高中生上課。他們有的已經來加拿大幾年了,有的只有幾個月。為了讓他們不忘出國留學的初心,我們第一堂課就“當初為什麼來加拿大留學”展開討論。

“距離”有助他們改善親子關係

多數同學所說的原因都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擔心在國內考不上好大學,將來沒有好的出路,希望出國能改變命運”。

但是有一位同學說:“最開始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那年過年打麻將時,我媽隨便問了一句去加拿大上學吧?我也隨口一回:好啊!然後,有一天我媽突然就說已經買好了十天以後去加拿大的機票。我就是這麼稀裡糊塗地來的。不過現在我知道為什麼了。”

另一個同學說:“我最開始也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兒,那年暑假本來是我媽帶我來多倫多看一個表姐的,來了以後,就說我不用回去了,留在這裡繼續上學。我是被迫的。”

“我媽也是這樣,什麼都是她一手包辦,根本不跟我商量。”有一個學生接著說。

顯然,這些父母都是把自己的意願不由分說地強加給孩子。

由此,同學們七嘴八舌暢所欲言地談論起自己的父母。他們中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衣著打扮直言不諱看不慣,讓孩子有失自信的。有的是一言不合就動武對著幹的。還有的是公共場合不留情面大聲批評孩子,令孩子很傷自尊的。也有的父母是被孩子認為有“潔癖”,在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等等。不難看出,父母的強勢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當他們的討論告一段落時,我問他們:“現在回國見到父母還是這樣嗎?”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當然不是啦!我們每次回到家,回到父母身邊,感覺特別好。可是,有時過了幾天,回家的新鮮勁兒一過,彼此就又開始現原形,看著不順眼了。但是,我們覺得每年就回去這麼幾天,還是不要像以前那樣爆發,要體諒他們,儘量不要讓他們生氣,也學會了妥協,緩和及化解矛盾,不跟他們針鋒相對地爭吵。

聽到學生們這樣說,希望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的美”,而是他們與父母的相處真正趨向和諧,親子關係更加協調。

其實,親子關係是雙向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我們作為父母,看到孩子們在為之改變,在各方面都變得成熟,感到欣慰的同時,也該好好反省自己的言行,收起自己的強勢和控制慾,給孩子自由生活的空間,為孩子們,也為自己,營造更加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若真如此,這應該成為孩子出國留學的一個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