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了,父母們的這種談話方式,正在無意識地傷害著你的孩子,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重中之重,特別是在孩子進入初中之後,各種問題都在逐漸凸顯出來,可謂是給父母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所以總是有很多不同的家長卻發出相同的感慨:“我家孩子小時候多聽話呀,成績也好,怎麼現在會變成這樣了呢?”

其實,當下暴露出來的這些問題只是“果”罷了,而導致這個結果的“因”,都是在來的過程中“種”下的。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是要佔據到很重要位置的,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甚至比學校教育還要重要的多,一個家庭,家庭教育的好壞,可以直接決定孩子的將來,家庭教育好的家庭,帶出來的孩子再差,也不會差到那裡去,反之,一個問題家庭裡帶出來的孩子,再好,也好不到那裡去。

今天,我想談一談在家庭教育中,被很多父母所忽略的,但是卻很重要的一個問題。重要到什麼程度呢?重要到能夠影響孩子將來的一生。那就是:父母和孩子間的交談方式。

悲劇了,父母們的這種談話方式,正在無意識地傷害著你的孩子,

母親和孩子交談

01

父母和孩子交談方式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都知道要多鼓勵孩子,通過多說認可、加油的話或是給予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但是有時候,父母說話方式,可能正在無意識地傷害著我們的孩子。

前幾天,一個家長跟我聊天,說有件事到現在她還百思不得其解:

她家女兒10歲,讀四年級,有個同年級的妹妹(姐姐的女兒,比她小2個月),都住在同一個小區、一直以來兩個小朋友,都是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幾乎是同進同出。兩人的學習成績也不相上下,一直穩定在班上的前三名。但是自從兩人在上學期報了奧數班學習以後,我家這閨女的數學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越來越差,而她妹妹卻越來越好,差距越來越大。閨女看到比妹妹越來越差了,現在還對數學科目出現了牴觸的情緒。我老公得知後,父女兩談了一次心:“你一直以來都跟妹妹的成績一樣優秀的,就說明你們的智商是在同一水平同一檔次的,並不是你比她差,你是很優秀的,只是你的成績暫時落後而已,爸爸相信,你只要肯努力學習,端正學習態度,一定能趕上妹妹的,所以千萬不能自暴自棄哦......”

但是爸爸還沒說完,女兒卻哭的更難受了。

就這一個事,這位家長當時還真蒙了,到現在也弄不明白,孩子她爸也沒說錯啥呀,而且還說的很好,又是鼓勵,又是安撫的。咋帶來效果卻適得其反呢?

悲劇了,父母們的這種談話方式,正在無意識地傷害著你的孩子,

爸爸和女兒

其實這段站在父母的角度怎麼看都是無可挑剔的話,積極正面而且說話的口吻和語氣,都向教科書一樣的標準。但是這段話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就是好的嗎?並不見得:

02

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談話內容

孩子從爸爸的這次談話,處處都感受到一種對比:你比妹妹要差。期間出現了太多的敏感詞彙:比、落後、自暴自棄等。

其實在小孩子的內心裡面,正在為比妹妹數學成績差,而懊惱和傷心著呢?家長想通過“痛定思痛”“知恥而後勇”等方式來刺激女兒的鬥志,殊不知這樣會讓女兒幼小的心靈,發出一種信號:連平時最疼愛我的爸爸都認為我不如妹妹了。您瞧瞧、這不是在往孩子的傷口上,再撒上一把鹽嗎?

“無形的比較,正在隱形地給孩子帶來壓力和傷害”

有時候家長們談話,帶著一種無意識的,無形的比較,可能自己沒發覺,但是孩子是敏感的,聽著就往心裡去了,這就是為什麼,事件總沒有朝著自己預期方向發展。

那是因為,父母和孩子關注的面不一樣,那在生活中應該怎樣來預防這種隱形對比呢?如何引導孩子確立奮鬥的目標和榜樣,給孩子加油鼓勁呢?

其實,古人早有名言:“以史為鑑依理踐行”,在生活中,家長如果要給孩子對比,可以借鑑歷史事件和先賢名人等方式給孩子樹立目標和榜樣。這樣的方式,站在孩子的感情世界裡,會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悲劇了,父母們的這種談話方式,正在無意識地傷害著你的孩子,

比較中被傷害的孩子

03

關注孩子本身,而非其他方面

在回到爸爸的這段談話內容上來,除了拿女兒和妹妹隱形對比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把重點和矛頭指向成績。成績暫時落後,成績提高,成績會超過妹妹等等。這段話的內容等於是把點鉚定在成績上了。

家長的注意點在那裡,孩子就會跟向那裡。

在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和孩子的談話過程中,會經常性地犯這種錯誤。注意的焦點和重點並沒有放在孩子身上,太過在意孩子本身以外的點和麵。

這樣的談話往往會導致兩點致命的傷害:

  • 導致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天生的、不可替代的安全港灣,無論孩子受到多麼嚴重的委屈或是其他因素的影響,都會下意識的,尋求來自父母的安全庇護。只要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安全感,就能堅定信念,感到很滿足。反之,孩子一旦發現來自父母的安全感都喪失了,這個打擊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是致命的,這種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 自信和成功都是因外部因數獲得,而非孩子內心的強大獲得的。

人在收穫成功的路上,都會受到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的影響。父親的談話過度的導向了孩子外部的因素,想通過和妹妹對比來提高成績,就好比,人們常說的“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通過這樣方式刺激,就算這孩子通過努力超過了她的妹妹,也不能長久,因為這種因外部因數收穫的成功是很不穩定的,一旦外部因數發生變化,很容易導致目標、信念的崩塌和再次失敗!

悲劇了,父母們的這種談話方式,正在無意識地傷害著你的孩子,

自信的孩子

因此,家長們在鼓勵孩子的時候,應該多注重孩子自身的感受,要聚焦在孩子的身上,用來自父母的愛,去引導和激發孩子由內而外的改變,只有讓孩子的內心強大起來了,才不會被外部因素左右。

比如這樣和孩子說:孩子,你如果感到累了,就休息一下,和媽媽說說話吧,等休息好了,媽媽陪著你一起,咱們把沒過關的知識在過一下,好嗎!

04

鼓勵要量力而行,目標太高,容易受傷

目標是一個人前行的方向和動力,但是如果這個目標定的太高或者說太過遙遠的話,不但起不到預期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感到無力、挫敗和牴觸!所以,父母在和孩子的談話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用高標準和高要求來“提醒”孩子,想採用這樣的方式去激勵孩子,反而會讓孩子受傷。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無力反駁和反抗,但並不代表他們內心是認可和接受的,只是迫於父母的強大,把內心的真實意願隱藏了起來。但是隨著時間的累積,這種情緒和壓力會一直在孩子內心深處“成長壯大”。當年齡越來越大,累計到一定的程度後,終究就會爆發出來的。這也就是本文開頭時所提到的:孩子以前還好,怎麼突然就變壞了!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父母們不要在和孩子交談的時候,帶上高標準和高要求!

悲劇了,父母們的這種談話方式,正在無意識地傷害著你的孩子,

要求太高,孩子不聽

父母平時應該怎樣和孩子進行交談和鼓勵呢?

  • 誇後天努力得到的,不誇先天存在的

比如說孩子通過努力,不但把佈置的任務完成了,而且還完成的很完美。父母們不要對孩子說你太聰明瞭,這麼有難度的事都能做的這麼完美。

因為一個人的智力、身高、長相等優勢是要歸功於基因的,這些東西是天生的,並不是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應該誇孩子在完成這次任務的時候,不畏困難、付出了艱辛和汗水,努力拼搏後取得了成功,值得表揚。

這樣不但讓孩子感受到他的付出是值得的,被認可的,更能讓孩子養成勇於挑戰,不畏艱難的高尚品格

  • 誇點不誇面

父母在鼓勵孩子的時候,經常喜歡用“你太棒了”“這事做的太漂亮了”“考這麼好,真是個好孩子”等話語對孩子進行表揚。可能孩子在剛聽到時候比較高興,但是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任何作用。因為父母說的這些話,沒說到點上:到底是哪裡棒了,哪裡做的漂亮,哪個科目的那個方面考的好了?

父母們要把“點”說出來,讓孩子感受到這些事真實存在的,不是空談、虛幻和敷衍的。

比如,孩子今天主動幫媽媽洗碗了,媽媽想要表揚他。不應該這樣說:兒子你今天表現實在是太棒了。而應該這樣說:兒子,今天主動幫媽媽洗碗,媽媽感到很高興,雖然洗碗的過程中,您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但是,媽媽看到了你的成長,你又一次體驗了勞動的收穫!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在家庭教育中如何用好談話這個最常見的技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我是塵啃教育人,一個喜歡用舉例來幫助家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寫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或啟發,請點贊關注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