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這是一篇醒腦筆記

“職業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探索出來的。”


一季知識分享社區之樂分享知識課堂

第13期《職業生涯探索》

時間:7月24日本週二晚上8點

主講人:王女士,一季知識社群群友,新精英認證職業規劃師

課程大綱

PART1 職業現狀

  • 職業發展困惑
  • 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PART2 事業探索

  • 高峰體驗及甜蜜點

PART3 目標實踐

  • 能力三核
  • 我的核心才幹

PART4 最終目標

  • 我的生活


- 正文 -


大家晚上好,我是王小娟。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線上講課,有點緊張,如果有講的不清楚的地方,希望大家在課後提出來。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

其實,職業規劃和職業探索有很多內容。今天我分享的是我在諮詢過程中大部分的來訪者經常會遇到的困惑,以及我所能夠給予的解決辦法。

那為什麼這節課我管它叫做《職業生業探索》而不是《職業生涯規劃》呢?

因為職業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探索出來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慢慢去發現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能要什麼、可以要到什麼。

職業生涯規劃其實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2

上圖(圖2)是我的介紹。

我學了很多課程也實踐了一些,但我很少去做專門的認證。在我看來,學到的知識必須通過實踐來發揮作用,東西要拿來用才有意義,所以我做的認證比較少。

PART1 職業現狀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3

上圖(圖3)是我們今天分享的內容,我會一點點地帶入,和大家一起去探索,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4

首先,我們為什麼要做職業規劃?

其實我們都會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擾(圖4),包括我自己的轉型時間也很長。

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包括幾大塊,它們是:

1. 我們的價值不能實現

2. 我們的職業理想被限制

3. 我們的上升空間被限制

4. 我們跟同事和老闆的關係

5. 我們做的不開心

6. 工作做的得心應手,但和家庭的關係處理不好,在這方面很多職場媽媽都有這個困惑。

在我轉型做諮詢師後,接觸的案例大多集中在工作5-15年的夥伴,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我現在做的不開心,想轉型,但是不知道往哪裡轉;

一個是我現在工作做的不錯,但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我也想轉型,也是不知道往哪裡轉;

因此,這次我想把關於這兩個方面的探索內容跟大家進行分享。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5

上圖(圖5)可以看到,我們的職業生涯分為三個階段:生存期、發展期和自我實現期。

生存期一般都是很短暫的。接著在我們工作幾年後,我們進入到職業發展期,我們可以在圖中看到,這段時間內的事業(自我)發展線是曲折的(時間軸下方的事業發展線)。

對於我們來說,在這個過程中是比較艱難的,也緩慢。這段時間也是我轉型的過程,那份苦我是能感同身受的。它是一個坎兒,因此如果我們遇到了這道坎,就要去探索怎麼把它跨過去。(圖6)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6

PART2 事業探索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7

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索我們的事業線,去發現我們新的起點。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8

大家看一下這張圖(圖8)

這張圖是我在自我探索時期畫的一張圖,我來拿我自己做一個例子。

如果我們在現有工作的時候做的不開心,找不到成就感或者意義感,而又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這裡有一個小方法。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9

我們找一張白紙,或者一面牆的大白板,效果會更好。我們把特別有熱情的事情寫下來,不要給自己設定限制,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可以使關於工作的,關於愛情的,關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

這時肯定會有小夥伴說,我寫了幾條就不知道寫什麼了。我這裡可以給大家一些座標:

我希望掙更多的錢

我希望獲得更高的職位

我希望體驗更多的生活

我希望去冒險

我希望去體驗能讓我開心或者與眾不同的東西

拿我自己舉例:我的運動協調性不好,但我很喜歡速度性的運動,比如滑冰,它是我慢慢探索的一個途徑。

然後會有小夥伴覺得自己想得還是不夠。那麼可以再去延展到這些東西,比如:

你特別崇拜的偶像身上的一些特質或者技能,是你很羨慕或者想去擁有的。你就可以把這個技能放到這裡,然後再去梳理。

或者說,你不喜歡的人一些特質,可能也會觸發到你,把這部分也寫下來。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0

接下來(圖10),在確定好哪些是我們有熱情的事情後,把自己有能力去做好的事情圈出來。在這張圖上我用了橘黃色圈出了我能做好的一些事情。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1

那麼這張圖(圖11),在剛才我們做的基礎上去做第三步:

圈出可以和社會交換資源的事項,其實就是換去金錢,換去社會位置等等。在這裡我用綠色把它標記出來了。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2

那麼現在這張圖(圖12)就是我們剛才探索工作的一個總結。

第一步找出熱情圈

第二步找出能力圈

第三步找出個性圈

第四步是社會價值圈

四個圈中間重疊的部分就是我們職業的甜蜜點。

剛才沒有提到個性圈,我在這裡用我的例子說明一下。

我以前是在一家德企工作,我很明確的一點是我很適合在外企工作,工作流程和目標都很清晰。我在跳槽的時候換了一家合資公司,我忽略了這家公司中國合資部分的影響力,或者說是權重。這家合資公司可以說是壟斷性的國企了,因此它的溝通方式和我之前所在的德企是完全不一樣的,等於說我給自己挖了一個很大的坑,然後跳了進去。

個性這部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大家要自己留意。如果不注意就會容易造成自己的個性和企業的工作氛圍產生衝突。例如比較在意生活質量的夥伴,如果去了996的創業公司工作,有可能就不會適應。

找到了我們的職業甜蜜點,接下來該做什麼呢?

PART3 目標實踐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3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4

下一步就是把甜蜜點變成事業線。舉個例子:

比如說我確定了一個甜蜜點,在把它變成事業線之前其實風險很高。因為我們要經歷離職、換工作、或者去創業做合夥人等等,這些不能讓我們確定自己是不是從一個坑裡又跳到了另一個更大的坑裡。

所以,在把甜蜜點變成事業線之前,需要軟著陸,做得穩一些,去小範圍地實踐一下。

又簡單又好的實踐方法是什麼呢?還是拿我自己來舉例子。

我之前是做培訓的,經過各種探索後,我覺得自己適合去做諮詢。產生了“去做諮詢”這個想法後,怎麼去確定這個想法是不是適合我呢?我是分這麼幾個步驟去做的:

第一步,去找一些行業內的認識的行家,問他們行業的現狀、行業的趨勢,從業人員的收入和困難,以及他們的生活現狀。比如說我得知做職業諮詢月收入是8000塊錢,我就會去評估一下這是否符合我的預期,能不能滿足我的生活質量。

第二步,去看做職業諮詢的能力素質要求是什麼,即這個崗位需要的能力模型。去看哪一塊是我該去補足的,然後怎麼補足。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5

下面說一下能力模型(圖15).

能力模型用的比較多的工具是能力三核。能力三核包含三層,最外層是知識,中間層是技能核心層是才幹。對於我們來說,這三層的獲得難度是依次遞進的,最簡單的是知識,最難的是才幹。

從左往右看,最左邊的是工作需要的能力,最右邊的是我已經具備的能力,那麼中間紡錘型的這部分就是我們需要去補足的能力,它是能力之間的差距。

知識是最好補足的,我們可以通過參加培訓、看書、上課去學習。技能則需要一些時間,才幹則是最難的,因為才幹會涉及到一些先天的東西,它在我們的身體裡。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6

上圖(圖16)是人格探索的工具。在我們不確定的時候測一下,它能夠幫助我們清晰地認知自己。比如說是MBTI測試,這個測試會告訴你一些自己的特質:比如說是更關注人還是更關注事情,重邏輯還是重細節。測試後也可以問在這方面比較懂的朋友,這樣會更加清晰。

舉個例子。

我有位朋友是公司老闆的大助理,例如公司上市前的準備,都是他一手準備的,他的項目能力和執行能力都很強。但後來他換了份工作,是做運營崗位,這個崗位在細緻層面要求的很多,這讓他對自己的產生了懷疑,因為糾細節這方面是他的最弱項。可以說,運營崗和他本人是很不匹配的,但這也是他自我探索的開始,通過這份工作他發現自己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再說一下我的情況。

我測完MBTI後,我的性格特質評估下來是ISFG,其中的F是關注人。具體解釋是我喜歡和人打交道,那麼我就適合做職業諮詢,因為諮詢就是和人打交道。如果你不喜歡和人打交道,或者對人不是很關注,那麼做諮詢就不太合適了,也不會感受到樂趣和幸福。

另一個性格探索是九型人格,這也是我正在學習和使用的。九型的主要類型有九個,副類型有三個。我收穫比較大的是副類型部分,它分為:自保、一對一、社交。我自己測試完後的結果是“強一對一”,拿這個結果和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現進行對比,我發現自己確實是很喜歡一對一的諮詢工作,我做的很開心,來諮詢的人也有收穫,這就是一個相互滋養的過程,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7

好的,接下來,我們再往下走。

第一步,我確定了甜蜜點

第二步,我也確認了這個行業是適合我的

第三步,不要著急,還需要再穩妥一些,進一步去觀察行業狀態。

這裡面有幾個觀察方法:

一種是隨同體驗。跟著行業內的朋友做項目,或者近距離去觀察朋友工作的狀態,跟著他一到兩天,這樣都能讓你設身處地地去感受一下目標工作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種是實習/小範圍嘗試。利用週末時間或者其他業餘時間兼職或者實習,這樣會有更多的感觸。

還有一種是現在流行的“斜槓”。例如我之前在培訓行業的很多培訓師就回去兼職做諮詢,這方面大家做的也很好。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8

PART4 最終目標

在我們做完以上的事情後,還需要的就是一個契機。但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契機這件事又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契機。因為工作的最終目標是生活,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狀態時不同的,所以我們要個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調整和把握。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19

我在這裡說一下我的理解。(圖19)

我們這麼努力地去學習和成長,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我們熱愛的生活。因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最近看到一句話還蠻喜歡的:

“你想有熱愛的工作就一定要有熱愛的生活。”

那每個人對於所熱愛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們可以再在另一張紙上畫下我們想要的生活藍圖。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20

上圖是我自己的生活藍圖(圖20)。

我的職業夢想是助人助己,有錢有閒,自己過得開心能照顧到家裡和自己的愛好就已經很好了。

還有一部分是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他們一起成長,比如每個月和朋友見面,聊聊近況。這是對自己本身有一個很好的滋養,這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還有最重要的一塊是我很嚮往自由的生活,我希望未來的工作能夠擁有充分的時間彈性,這也是我從培訓師轉型到諮詢師的一個重要原因。我未來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成為真正的自由職業者。

綜上所述,職業規劃中的轉型對於我來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以實現的。

大家可以嘗試去做一下我所分享的測試,如果想得到更確切的評估結果,可以聯繫我(PPT中的二維碼,筆記中不展示),我會給大家一個具體的反饋。

感謝各位的聆聽。

Q&A

Q:甜蜜點那塊,最右側的價值和熱情怎麼區分?

A:價值指的是會認可的價值。比如說我打字特別快,我也很喜歡打字這件事,也很有熱情。那麼打字特別好是我的能力,喜歡打字是我的熱情,但是這件事拿到社會上卻不能兌換出很好的價值。例如我做諮詢,一個小時收費500-100元,說明這件事是能兌換出價值的,它本身就具備了社會價值,它是有市場的。價值其實就是去評估你想做的事情有沒有市場。

Q:我在做職業探索的時候,我的能力還有價值不太明確怎麼辦?

A:能力其實比較好探索。我們在工作中其實就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大概的評判,比如說是撰寫PPT的能力、演講能力等。或者說去做類似蓋洛普測試,我在課上沒有提到這個測試,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做一下。蓋洛普測試可以讓你知道自己具備優勢的五項才幹,以及它們分佈的區域,比如說有的才幹是屬於戰略部分,有的是屬於關係建立,有的是屬於影響力,有的則是執行力部分。

當然,除了長板,這項測試也會告訴我們自己的短板在哪裡。但既然我們知道了自己的長板,就是自己擅長的地方,那麼就花更大力氣用自己的優勢做事情,這樣容易做的更好,不會很費力氣。

自我探索的部分,它和閱歷、經驗、運氣都有關。比如我認識的朋友他一直在某個行業中做得很好,他也沒有做那麼多的探索,那麼這裡面就有運氣的成分在。他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愛的東西,不用去做那麼多的探索,可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要去做職業探索的。

Q:老師,ISFG是什麼意思?是測試的選項結果嗎,請問這個事自己測就可以嗎?

A:是的。每個字母代表的意義不同,課程結束後群主Summer會把這些測試發給大家,大家可以去做一下,有問題也可以找我。大家其實不用特別著急。探索其實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職業轉型是需要時間的,我們需要去補足自己的一些能力,所以在轉型前要做足準備。

Q:九型人格怎麼測呢,直接網上測的就是了嗎?

A:群主Summer會發給大家的。

Q:一個不善於溝通的人選擇了去公司做管培生,目前正在職業適應期,情商太低感覺總是與同事關係緊張,目前不知道該如何去緩解?

A:情商太低在描述上是不客觀的。要去思考這個頻段是誰給你的?是自己還是別人?首先我們要學會客觀描述事實和別人,不能先給自己下某個定義和標籤,讓自己處在一個負面的頻段中。

你可以去思考一下“不善於溝通”和“情商低”的區別。在我的認知中,管培生在我理解是公司準備要花很多錢去培養一個人,那證明他的潛力和素質在各方面肯定是很好的。

Q:剛才您說的,那咱們現在做探索是可以隨時實踐探索的,還是等現有的生活狀態出現問題的時候再做探索呢?

A:在我接觸到的案例中,其實生活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有那麼一個卡點會讓你想去探索。至於探索的時間,就看那個卡點或者痛點什麼時候出現了。然後找到一個合適的途徑去探索自己。

工作5年後,我想轉行,該怎麼做?

圖21


-結束-

一季職場知識社區由教育行業市場人一季君和戴哥發起,4000位來自BAT、京東、浪潮等知名公司的中高管已來到一季社區,在這裡共享921個行業的行研報告、案例模板及技能工具等各類職場學習資料,開設自己的專業課程傳授經驗、交流觀點,對接人脈資源。在職場,專業能力是資產,人脈是底氣。專業深度決定職業高度,與專業的人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