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草木間,悠然滋味長


不知從何時起,我喜歡把玩漢字了。人在草木間,便構建了一個意味悠長的茶字。

草木是為人師,歷來倍受文人墨客喜歡。

陶淵明愛菊,因菊在秋日傲霜綻放;周敦頤愛蓮,因蓮出淤泥而不染。毛澤東喜梅,因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柳宗元詠柳,因柳有曼長披拂,碧玉般鮮美的枝條點綴了剛剛開始的春天……自然界裡的草木,吸取天地間精華,涵養的各種秉性,與人可以說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人與草木為伍,草木的風骨,影響著人,指引著人。看看,女性多以花,梅,蓮,萍,莉等為名,男性則有松,竹,樹等為名。草木為師的痕跡比比皆是。

人在草木間,安居,樂業。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從古到今,無論鄉村還是城市,人居之處,必定栽植著花草樹木的。養眼,環保,健康。

每逢節假日,草木豐盛的景區爆滿。人在草木間,心如脫兔,無掛無礙啊。蹲下身去欣賞一株小草,一朵小花,對著它們說話,彷彿遇見了知己。因為草兒,花兒,不會惱,不會洩露你的秘密。尤其是你看得久了,你會被草木的大美無言感染,山崖石縫裡有它們,幽谷山溪旁有它們,土地豐饒處有它們,乾涸貧瘠處也有它們。它們的腳步隨著天地延展。扶搖大風中,泥土是故鄉。於是,你就想,向草木學習吧,隨遇而安,處世淡然,才是天長地久。

人在草木間,悠然滋味長


清明前,遠在浙江的好友在微信群裡說,她要去茶園採茶了,採明前茶,並且說要親手炒制。一時間,引得好茶的友們羨慕不已。都說明前茶,是茶中極品,親手摘,親手炒制的茶,就是極品中的極品。有人甚至約定,要好友回新疆時,一定帶回這親手採制的明前茶,約在一起品嚐一下。

我與幾個好友都喜歡茶,常常約在一起去小城那個叫“大益茶莊”的雅室一聚。豪爽的宇,總是做東買單。這次疫情緩解,宣佈解封沒有幾日,宇又在群裡約,要到茶室一敘宅了四五十天的體驗感受。一向爽快的馮小妹卻兜頭澆了瓢涼水:還是先忍忍吧,才解封呢。急什麼!是的,急什麼呢?性急的人,是不會把盞飲茶了,得去和一夥人飲酒。

好友華,是我所認識的茶友中的頂尖人物。每每見到好茶,都會兩眼放光,一定要買一點嚐嚐。不過她的好茶從來都不用來獨飲。她總是在朋友來了,拿出來沖泡品味,她說,好茶,需要和朋友一起品味,才不辜負其中好滋味啊。

人在草木間,悠然滋味長


提起茶,不得不提陸羽和他的那本著作《茶經》。

經過這個新冠病毒製造的魔幻的春天,我對《茶經·六之飲》提到的“茶有九難”特別有感覺。

原文如下:“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

這意思是說,茶有九難:一是製造,二是識別,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質,六是炙烤,七是搗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飲。

想想我們歷經的人生,不就是如茶嗎?

都說茶禪一味,我很贊同。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前些年到雲南遊玩,有幸感受過一次茶道。身著民族服裝的白族女子,姿態安閒,洗茶,沖泡,封壺,分杯,分壺,奉茶,聞香,品茗。我得到三小杯茶。被要求用三指捏著茶杯,三口慢慢啜飲,完成品茶。先是一杯苦茶,接著是一杯甜茶,最後一杯清淡有味。

表演茶藝的女子說,這就是人生三道茶,體會人生三重境界。苦茶,人生逆境,人生立足創業階段,這個階段,苦澀滋味是煎熬,是考驗。這讓你體會到生活的原汁原味。甜茶,人生順境。人生收穫階段。痛苦的付出有了回報,生活的快意蘊含其間。清淡的茶,人生淡泊之境。此階段,人已經有了豐厚的閱歷,成功來過,失敗來過,執著之心淡然,只慢慢回味箇中滋味。寵辱不驚,淡泊安然。

人在草木間,悠然滋味長


人在草木間。品味三個構成茶字的元素部件,想起母親和母親的藥茶了。

小時候,隨母親到山野割豬草,總看見她順帶採下一些草葉,問她有什麼用,她總是不直接回答,而是一樣一樣地教我認識,這像豬耳朵一樣的草葉,是車前草,這細細高高杆兒如竹節似的草,是益母草。然後才說車前草,利尿消炎,益母草,可以治女子小腹陰冷疼痛。

真的這麼神奇嗎?不諳世事的我,那時還不能夠相信,不是醫生的母親,會知道這些。後來,母親用車前草治好了自己的尿路感染,用益母草調理好了我冷痛的小腹,我篤信和愛上了這些草藥茶。

如今,母親已經遠去了,那日清理置放閒物的櫃子,發現遺忘在角落裡的一包東西,打開一看:是母親曬制的蒲公英茶。

淚光裡,我彷彿看到身形瘦瘦的母親,提著籃子,正在春天的山野彎腰採挖草藥的影像,看到她把蒲公英一遍遍淘洗乾淨,然後用小剪刀將蒲公英的葉子細心地剪成碎片,晾曬在太陽底下的情景。茶在,製茶的母親隱沒在遠方,我再也尋不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