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哲學王子王德峰講王陽明心學及其現代意義(三)禪宗思想

佛學中國化的最高成果是禪宗,禪宗就是心學,是用佛家的語言說的心學。禪宗的宗旨就十六個字。“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法相宗就是唯識宗。


復旦大學哲學王子王德峰講王陽明心學及其現代意義(三)禪宗思想

禪宗就抓住了心了。弘忍法師說,他的弟子們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世人生死事大。涅槃叫不生不死,學佛求的是涅槃,不是隻求福田。自性若迷。自己的本體看不到,佛何可求。自本體就是佛性,人人都有佛性,見性成佛,誰去見這個性呢?就是心。


看到金器,不睹眾相,常觀金體。相與相的差別就消解了,只是看到金器本身,他不是看不到相,而是不為相所惑。不著相,不住相。你的名牌包不妨礙我的普通包還是包。我們看到了包的差別是用什麼來看的,我們看到還是包是做什麼看的,你看到金器是用五識來看的,但是你看到金器本身是用心來看的。此心一來,是常觀金體,不睹眾相。


八個字是金剛經思想的核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住是住相,相是客觀的,但是你不要停留在裡面,相是我們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人、都區分個高低貴賤,這是相,還停留在這種區分裡,叫住相。如果你不住相了,叫本身起來,而生其心。只要本心起來,見了佛性。就好像那個人來到金器的倉庫看到了金子本身。這個比喻太有意思了,金子本身你的肉眼是永遠看不到的。要用心來看的,你的眼耳鼻舌身只能發現不同的器。


復旦大學哲學王子王德峰講王陽明心學及其現代意義(三)禪宗思想

第二個問題在問,金子本身可能單獨存在嗎?不可能。金子本體叫金體,它只能在不同的器裡面存在,脫離種種的器,另有一個金子本身讓你看到,不可能的。它又說明什麼道理呢?別把佛性從這個現實世界當中抽出來,專門在那裡,等待我們看,就好像金子本身總是在不同的金器裡面存在,一樣的道理,所以修佛不要離開現實世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能離開世間來覺悟,“離世覓菩提”,離開這個現實世界尋求那個最高的智慧叫菩提,“恰如求兔角”。就好像你要離開這個現實世界去另求一個專門在那裡等著你的佛性,就好像你要求兔子長出二個角來。


這有二層意思。第一,你要擺脫眾相對你的迷惑。這一步叫出世,常觀金體。出世,但是回到世界中來,金子本身不脫離種種物體。你要求金子本身也在種種的器裡面求吧。這是第二層意思。


我們再轉化一句話,禪宗教我們修行,就拿煩惱來修。煩惱即菩提,人世間充滿了煩惱,所以叫灰塵的世界。別把灰塵拒絕了,因為煩惱來自心,如果沒有心,它沒煩惱,只有肉體痛苦,所以煩惱不是拒絕它,因為它跟我們的智慧來自同一個根源,心。就心有兩種用法,一種用法,用出煩惱來,還有一種用法,用出智慧來,都來自於心。我們的煩惱證明了我們的無限心,證明了孟子所講的心,沒有此心,即無煩惱。怎麼修呢?煩惱成了我們修行的材料,這是非常自信勇敢的修行方法,叫禪宗。不要害怕我們有煩惱,拒絕煩惱,心安靜的如水一樣,一點波紋都沒有的水,風一吹水就有波紋,很正常,如風吹水,自然成紋,你生活在世界上,怎麼會不遇到風呢,風一來不是水面就不平靜了嘛,那叫煩惱來了,但是你不要跟著煩惱走掉了,煩惱是水上的波浪,水還是水。水的波浪起來或者下去就不會增加水或者減少水。大海每天的海面在洶湧澎湃吧,大海的總量增多了還是減少了,不增不減,所以這就是禪宗,要我們抓住煩惱來修這個心,因為煩惱也來自於心。

復旦大學哲學王子王德峰講王陽明心學及其現代意義(三)禪宗思想

禪宗的這個思想是非常偉大。後來的宋明儒學把禪宗的思想吸收進來,變成了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了。這二個學派的目標是相同的,就是王陽明說過的那句話,我們中國人人人心中有賊,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心中賊如何去破,就像煩惱如何去破,用我們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