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刷屏的武漢網紅“清流哥”偷拍照,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多讀書了

01


前幾天,武漢連夜搶建的“方艙醫院”正式啟用。

一張照片迅速走紅網絡:眾多床位中,有人在躺著玩手機,有人在聊天。

唯獨一位年輕人正專心致志地看書,彷佛身邊的紛繁嘈雜都與他無關。


看完刷屏的武漢網紅“清流哥”偷拍照,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多讀書了


他手中的書,是《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看完刷屏的武漢網紅“清流哥”偷拍照,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多讀書了


原來,這位“清流哥”今年39歲,是一位留美博士後。


這次他回武漢探望父母,沒想到和家人都中招。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依然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望,從容淡定地翻著手中的書本。


評論區裡,很多網友都表達了自己的佩服之情。


看完刷屏的武漢網紅“清流哥”偷拍照,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多讀書了


有人說:“他看的不只是一本書,他看到的是另一種生活狀態,另一種心情,另一個世界。


我們大多數人,現在都被手機綁架了,是常態,是工作需要,是打發時間,是無奈。

能靜下心來讀書,也是一種幸運和幸福。”


看完刷屏的武漢網紅“清流哥”偷拍照,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多讀書了


有人說:“看了半天新聞,心情五味雜陳,看到了他瞬間有點歲月靜好了。


覺得明天一覺醒來,世界又恢復了往日的嘈雜,陽光照滿每一個角落,我們又開始忙碌,一切都回到正軌。”

記得英國作家毛姆寫過一本書,叫《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看了這張照片,我才知道:

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大概就是給自己營造了一座避難所。

在書中可以暫時忘卻世界中的痛苦,令生命被無限延長。


02


2月5日,一則荒誕的傳言在貴州六盤水傳出。

傳言稱,一頭母豬在生下小豬後開口說話。

它說,瘟疫嚴重,只要煮9個雞蛋吃下,就不會被傳染,一家平安。


看完刷屏的武漢網紅“清流哥”偷拍照,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多讀書了


這麼明顯的謠言,居然還真的有很多人相信了,立馬跑去買雞蛋煮雞蛋。


看完刷屏的武漢網紅“清流哥”偷拍照,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多讀書了


專家出來闢謠:這個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吃雞蛋要注意適量食用。


連吃9個雞蛋,蛋白質含量很高,容易增加肝、腎臟的負擔,膽固醇含量也會增高。

散佈謠言的朱某某也被行政拘留,承認自己所發的信息是假的。


看完刷屏的武漢網紅“清流哥”偷拍照,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多讀書了


然而,這件事情最魔幻的地方在於,居然有這麼多人相信如此顯而易見的謠言?


看完刷屏的武漢網紅“清流哥”偷拍照,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多讀書了


社會心理學認為:“群體沒有判斷力,只要公共話語權提出某個現象是事實,他們便會認為這個結論是對的。”


群眾不善於推理,卻急於採取行動。低水平的認知,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會讓人容易被煽動,喜歡人云亦云。

多讀書,才能讓你摒棄愚昧和無知,學會批判性思維,懂得辯證思考。

有人說,看到吃雞蛋這件事,就想起以前非典的時候喝綠豆湯的傳言。


看完刷屏的武漢網紅“清流哥”偷拍照,終於知道為什麼要多讀書了


那時候,她表妹特別相信,甚至用蔑視的表情表達著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不信。


後來表妹勉強讀完高中後,就早早嫁人了,生活裡除了曬娃就沒有其他,對沒結婚的人有著莫名的優越感。

那些無知的人,往往比飽讀詩書的人更驕傲。

而讀書可以讓人認識這個世界,看到更廣闊的天空,減少內心的傲慢,對真理更有敬畏。


03


我最喜歡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蒙冤入獄的安迪,有次被典獄長關禁閉一個月。

那是個暗無天日,只有老鼠作伴的地方,普通人連短短3天都難以忍受。

當安迪被釋放出來後,獄友瑞德看著他說:“難以置信,你竟然挺過來了。”

安迪指著自己的腦袋回答:“有莫扎特陪著我。”

閱讀、音樂、詩歌、藝術的作用,就在於此。

要擁有很多內在資源,才能不懼怕獨處,才能在失意時忍受世界上所有的孤獨和痛苦。

一本書就像一個精神的小宇宙,可以給人帶來無窮的慰藉。


詩詞、書籍的美好,就在於它們不因歷史的改變而褪色,永遠能引發人們的共鳴和震撼。


讀書的作用,不一定在於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讓你獲得內心的平靜,拓展了見識和眼界。

就像作家亦舒說過:“人生所有煩惱會不多不少永遠追隨,但學識涵養可以使一個人更加理智冷靜地分析處理這些難題。

深以為然。


04


看過一句話:“全民族靜下來,是一個國家深度思考的開始。


在以色列,週六是安息日。

商店、飯店、娛樂場所大都關閉,公交也停運,人們在家中靜心祈禱、反思。

唯獨讀書、買書是被允許的,書店照樣開,買書的人絡繹不絕。

因為猶太人有句俗語:人不能只靠麵包活著。

在他們看來,讀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詩歌、文學、藝術如同水和糧食一樣重要。

在猶太人家庭中,書櫃一定要放在床頭,而且,書損壞了一定要修補。

猶太人剛剛開始教孩子讀書的時候,會放一罐蜂蜜在旁邊。

孩子讀一句書後,讓他舔一口蜜,即“書中自有甜如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

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

而對比之下,去年中國的人均閱讀量僅為7.99本。

這也就是為什麼猶太民族的人口只佔世界的0.2%,但卻獲得了近30%的諾貝爾獎。

我們總是用浮躁代替了思考,用焦慮代替了行動,卻忘了,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我們有過太多繁華的帝國,後來隨著歲月慢慢湮沒;

有過太多奢靡的物質,今天早已化為無形煙火;

有過勝利也有過屈辱,有過風光也有過卑微。

但最後留下來的,只有那些最偉大的精神。

所以我們應該閱讀經典,只有通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那些浩瀚如海的作品中最閃亮的存在。

這樣,我們才會更平心靜氣地面對自己個人的挫敗。

就更有了在這個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並存的世界中活下去的勇氣和決心。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