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忧虑

在网上看到一篇台湾同胞写的文章,内容是对那里的愤青现象的批评。这使我惊讶,台湾也已有愤青,并且已有气势。文章如下。

“他们没有学习的愿望,并拒绝引导与启示,只把精力聚集在口腔内,遇到他们的心中早已刻画过的对手,语言就成为迅猛的倾泻,而谩骂,则是他们声音中奔涌的强悍礁石。

由于没有思考的习惯,他们经常处于被诱惑的状态--被历史、被随意的听闻、被简单的传说与谣言。由于没有分辨力,这些荒唐的引导就成了他们的精神来源,成了他们的行为的策划者。他们不断地和那些浅薄的引导一起成为新的社会浅薄。

一个社会有不成熟状态的充斥,经常表现出一种躁动。任何与他人、他国的纠纷都会被他们放大,安装上阴险的目的,从而成为被他们设计出的对手。他们欣赏自己的设计,并激情地、迅速地开始与这博斗,散发出弥漫社会的不良烟尘与呼喊。

这种状态在一个群体的经常出现,分散了社会的精力,践踏了人们的爱心,使社会焦灼不安甚至隐隐恐惧。

消除这种心态,是很难的。首先媒体应表现出自己高尚的职业操守,让事实及时地出现在公众的目光深处,而不是让事实被寂静深深地遮蔽。这种遮蔽,是谣言最渴望、最舒适的温床,给了谣言喧嚣、灵活的肢体、不可阻挡的凌厉气势。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不会有众多的对手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们的星球是充满善意的,它存在的目的是让人们彼此温馨,而不是互相仇视。人们在阳光、空气、水中,可以看到造物主清晰的爱心。即使是动物世界,对人类也没有极端的威胁,驯兽师就能把凶悍的动物驯服成取悦人类的明星演员。而人类自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光里,彼此交流的愿望是强烈的。马布里在北京的绵长喜悦,几百万华人在在西方的流连忘返,都使交流、而非敌对,成为星球的壮观,成为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

自然,纠纷是有的,但纠纷在任何群体内部、甚至在一个小小的家庭内也是清晰的。难道一个群体、一个家庭的成员就为一点纠纷轻易地挥拳相向吗?家庭不能,群体不能,世界自然也不允许。

一个群体最基本的教育,应是爱心教育。否则,爱心消失,敌对心态强烈,会极大地起束缚自己的智慧。而对外的愤怒,也会轻易地转移到群体内部,形成更极端的混乱。

这是真正的威胁。

成熟与强大,智慧与魅力,从来都是产生在由正常心态组成的群体里。

而愤青心态,只会成为群体智慧的对手,成为没有心智的呼喊,成为民族灵魂中倔强伸展的不良棍棒。”

文章风格简朴,但却有真正的焦虑。作者职业大概是老师之类。

愤青,已成为海峡两岸共有现象、共有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