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薪火相传 检察精神

牢记检察使命,行稳致远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未央区人民检察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重建,已经走过近40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的检察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他们对检察事业的执著和热爱从未改变。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No.1

检察事业的蓬勃发展,是老一辈检察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新一代检察人继承创新、奋勇拼搏的结果。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零口供”也要将你绳之于法


张福军,未央区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批检察官,如今已退休十年。1983年,时任重型机器厂农场场长的他,恰逢检察院第二次向各大工厂抽调干部。他当即毛遂自荐,在层层筛选之后,成为了未央区检察院的一员。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那时办公在工棚,工作之余还要参与到检察院办公楼的建设之中,条件很是艰苦。但这并没有阻挡住张福军的决心,他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愿意为国家司法的公平与正义付出一切。”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面对案件,他总是不达真相不罢休,也从未停止学习的步伐。记得有一起摩托车连环盗窃案,因无法从嫌疑人供述中取得其绰号的证据,导致案件始终无法提起公诉,多名办案人一时束手无策。面对此景,他说,“让我试试吧,最近我了解了很多相关的案例,如果他不愿意说,那我就零口供办案。”

在接手此案之后,他直接到犯罪分子的老家调查。在与其家人的交谈之中取得了犯罪嫌疑人绰号即是其小名的关键证据,并得到了村委会的证明。最终在审判庭上,以“零口供”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搁置已久连环盗窃案终于有了结果,“那是未检第一件零口供办的案子。”

2009年,张福军退休。这位见证了未央区检察院从恢复重建到蓬勃发展历史的老检察人,心里由衷地感到欣慰。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No.2

“在工作中要戒急戒躁,在侦查实务中多向业务能手、侦查尖兵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来到检察院后,前辈们对刘昕炜的建议,他怀揣着坚定的职业信仰,踏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证据,体现在每个细节里


刘昕炜,现任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在2011年进入未央区人民检察院之前,他在外企做了8年的程序员。2011年,他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未央区检察院,成为了反贪局的一员。边工作边学习的他,用了三年时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2017年,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转隶,刘昕炜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新选择。他没有犹豫,“我要成为一名检察官,我愿意接受人生的挑战。”

从那以后,他便重新成为了一名“学生”,以助理的身份,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办理刑事案件。在办理一起盗窃案的过程中,刘昕炜将自己审阅过的卷宗交到了检察官手中,没曾想却出现了问题,“当时老师发现,公安提供的辨认笔录不合理。因为犯罪分子根本不可能在辨认笔录中提到的时间中从一个地点抵达另一个地点。”

“起初我不理解,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关键证据,而且这个证据只是程序上出现的小问题。”刘昕炜回忆道,因为定罪的关键证据已经拿到了,所以这些细节无关紧要。但承办检察官当时说了一句让他印象极为深刻的话,“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一次虽然这条证据不重要,但如果这是一条关键证据,那就会让整个案件的审理出现问题,甚至会冤枉一个好人。”

检察官的话醍醐灌顶,从那以后,他总是仔仔细细的审阅卷宗,发现拿不准的地方,便请教同事,有的还通过检察官联席会议研究讨论,确保案件质量。他说,“如果案件质量出了问题,人们只会说是未央区检察院办的。为了集体的荣誉,我必须一丝不苟。”

2019年,刘昕炜遴选为员额检察官,成为该院第二检察部独当一面的检察官。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No.3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认真办案,立检为公,不畏权势,敢于担当!在前辈们踏实严谨的作风中,感受着检察工作的艰辛与使命,荣誉与自豪,接过捍卫法律维护公正的“接力棒”。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实地查看胜过纸上谈兵


王琼,2016年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了未央区人民检察院。作为一名西北政法大学主修刑法专业的研究生,在最初选择报考时,毅然选择了检察院。她直言,“从上学时起,我便觉得检察官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刚进院工作,她的岗位是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在审查一起砸车玻璃盗窃案时,王琼发现卷宗中对现场的描述让她无法直观感受到案发时的情况,于是向检察官请教。“老师在看过卷宗之后反问我,为什么不实地去看一看现场呢?”

“起初我还觉得老师在故意刁难我。”但在前往案发现场实地查看之后,她对卷宗中的描述一下子清晰了起来,这才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有时候单凭笔录描述是搞不清楚的,深入现场就会有更直观的认识,把握会更准确。”

“参加工作三年多了,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帮助很多。”王琼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因为业务还不够熟练,导致她辅助的检察官办案效率不高。经常到下班时间了,却还没有完成当日的任务,为此常常加班加点。“但我从不孤单,因为经常有同事变着法找借口,留下来帮我,还教会我很多工作方法技巧,我的收获很大”,王琼感激地说。

“一定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一定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绝对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如今,王琼一五一十地讲着自己的“办案经”。2020年是她从事检察事业的第四个年头,虽然不长,可她却颇有感慨:“在前辈们的带领下,我对检察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地坚守。”


薪火相传,三代检察官的同一份坚守

不忘党员初心,风雨兼程;牢记检察使命,行稳致远。老一代检察人在栉风沐雨中的坚守与执着,为检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为检察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新一代检察人紧随其后,传承着未央检察的铁军精神,一个个新时代检察人,一支优秀的检察团队,在传承中发展壮大。是他们,延续红色检察基因;是他们,传承时代检察精神;是他们,接过了检察事业的接力棒……这就是薪火相传,初心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