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人:“誌哀” 還是 “致哀”;“暴發” 還是 “爆發”?

近日,因為一張圖片的說明疑似有錯別字。不少網友提醒“誌哀寫錯了,趕快改一下吧。”

這不是第一次網友提醒有疑似錯別字。疫情暴發初期,就有網友提醒“暴發”用錯了。

那麼,這些字真的錯了嗎?

“誌哀”

“致哀”

天安門廣場下半旗誌哀

@漯河人:“誌哀” 還是 “致哀”;“暴發” 還是 “爆發”?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修訂本 第五版)1755頁標註:“誌哀:(動詞)用某種方式表示哀悼。”“志”,含義為“記”。在常用詞“永誌不忘”中,“志”就是這一用法。

同一版本的《現代漢語詞典》的1758頁,對“致哀”有這樣一條解釋:“致哀:(動詞)對死者表示哀悼。如:向死難烈士致哀。”“致”在這裡是給予、向對方表示的意思。

金銀潭醫院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哀

比較而言,“誌哀”,只指通過某種形式或活動以表示對某事的哀意。而“致哀”,就是用語言或行動向別人傳達自己對某事、某人的哀意。“致哀”,是雙向的行為,有發出者和接受者,其行為對象是確定的。

因此,“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誌哀”和“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致哀”都是準確的用法。

“暴發”

“爆發”

查閱《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現代漢語學習詞典》等工具書可以看出,“暴發”跟“爆發”都表示“突然發生”的意思,但用法有所不同。

@漯河人:“誌哀” 還是 “致哀”;“暴發” 還是 “爆發”?

“暴發”一般用於洪水、傳染病等。例如:

(1)這時,突然暴發山洪,沖斷了道路,車隊只好繞道而行。

(2)由於連日降雨,上游暴發了洪水,村邊的小橋被沖毀了。

(3)那時,這一帶暴發了鼠疫,不少群眾患病。

(4)雖然已經取得防控疫情的顯著成效,但要繼續嚴格防控,不能鬆懈,謹防反彈,杜絕暴發新的疫情。

另外,在“暴發戶”一詞中,宜用“暴發”不宜用“爆發”。

@漯河人:“誌哀” 還是 “致哀”;“暴發” 還是 “爆發”?

“爆發”一般用於火山、戰爭、重大事件等。例如:

(5)這座火山昨天突然爆發,濃煙沖天,附近幾個村莊的人員都撤離了。

(6)在歷史上,這一地區曾爆發過兩次大規模戰爭。

(7)那時,由於稅收制度改變以及種族歧視等,引起當地許多群眾不滿,爆發了大規模遊行。

(8)公元前209年,爆發了大澤鄉起義。

(9)在這一歷史時期,爆發了“五四”運動。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表示,觀察人民網等主流網站,可以看到,“暴發山洪”“疫情暴發”“爆發戰爭”等數量顯著佔優,是主流用法。也就是說,從工具書的闡釋以及社會的實際使用來看,“暴發”用於洪水、傳染病等,而“爆發”用於火山、戰爭、重大事件等,是社會規範、主流的用法,應當遵循。因此,宜寫“疫情暴發”,不宜寫“疫情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