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骨科主任冷濤:十年磨劍心不冷,濤聲依舊伴小城

不久前,一張醫生手纏繃帶做手術的照片,讓洪澤中醫院的骨科主任冷濤被大家所認識。

  一個月前,冷濤手臂摔傷打了石膏,因為人手緊缺,遇到難度大的手術他只好繫著繃帶自己上。做手術時精神的高度集中,反而讓他忘了手臂的疼痛。

  在冷濤的信念裡,從來沒有不為患者著想的醫生,如果有80分的能力,就盡力去做100分的事情。

中醫院骨科主任冷濤:十年磨劍心不冷,濤聲依舊伴小城

冷濤畢業於浙江中醫藥大學,是洪澤中醫院的第一位研究生。2010年畢業時,看著大學同學們都去了省市的三甲醫院,分配到洪澤的冷濤不免有些失落。

  2015年,洪澤區中醫院將冷濤送往國內最頂級的創傷科醫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進修,相較於其他縣區醫院只派遣醫生在市內範圍學習,這一決定在當時是個“不得了的舉動”,而在上海六院學習期間,大家聽說冷濤來自一個小縣城,都覺得不可思議。在醫院領導推心置腹,動之以情的挽留下,冷濤毅然決定留在小城洪澤,留在中醫院。這一留,就是十年。

  十年前中醫院科室設置不完善,如今已經發展成了有十幾個科室,400多名員工的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在冷濤以及大多數中醫院的青年醫生們心中,都有一分鬱郁勃發的使命感。

  雖然如今的骨科已經可以做膝關節置換這樣的大手術,但冷濤剛來時,甚至部分同事家屬的診療,也會被介紹到更大的醫院去。“醫患之間,甚至同事之間,都缺乏交流與信任”,冷濤說。

中醫院骨科主任冷濤:十年磨劍心不冷,濤聲依舊伴小城

失落、羞愧、恥辱、尷尬,每一份感情都成為他進步的養分,他深知信任的積累是漫長而困難的,所以他認真地對待每一位病人,甚至是“珍惜”每一位病人,拿起手術刀時總是心懷畏敬。有時在外地進修期間,病人的一個電話冷濤就立即趕回洪澤,而這樣的態度和堅持也漸漸贏得了同事與患者的心。

  “有一次幫病人拆鋼板時忘記了收費,結果病人第二天自己回來補繳了5000元費用,當時就覺得這十年沒白乾。”冷濤說。

  自三十歲而立之年來到洪澤,冷濤在中醫院“磨劍十年”,期間有過困惑,也始終不惑。十年間,一批批新的醫科生來了又離開,但更多人的選擇像冷濤一樣留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