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的“三道坎”

苗苗的“三道坎”

苗苗的“三道坎”


苗苗今天夢想成真,大家有口皆碑。都說這不是老天的恩賜造化,而是取決於她自己的“能征善戰……”


突遇第一道“坎”

她是家中的獨苗,所以取名“苗苗”。小時候爸媽上班工作繁忙,放在爺爺奶奶那裡上幼兒園,早送晚接,倒也省事。可是,上了小學,苗苗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道坎。為什麼呢?當時爸爸在市裡行政單位當辦公室主任,媽媽在區上一行政單位上班,本來這溫馨安逸的家庭,還算得上幸福美滿,但由於媽媽工作推動力強,人品好,幹起事來是個“傻”認真,竟神不知鬼不覺地被提拔為涇河北岸一個鄉的副鄉長。為此,媽媽以女兒苗苗上學沒人接送、做飯、輔導作業等為由找單位領導、找組織部、找區上分管組織的副書記反映情況說:“我當個一般幹部就行了,孩子還小,家裡確實有困難,請求領導結合實際,另選高明,不要誤事。”結果找來找去,領導以事實說話,用政策、制度以理服人,苗苗媽媽如期走馬上任……


苗苗的“三道坎”

且說苗苗這娃,媽媽去鄉里當“官”了,留下她成了“留守兒童”,上下學書包一背,胸前鑰匙一戴,親戚也接,朋友也管,爸爸如遇單位加班或有接待,父女倆誰也管不了誰……爸爸為她既當爹又當娘,做飯、洗衣服、輔導作業,經歷著生活的煎熬和賦予的磨難。直到苗苗上初中時,媽媽才從鄉下調回城裡工作……

隨著年齡的增長,上中學之後,苗苗變得性格開朗、喜歡體育,頗有男子漢的風度。高中畢業後,有一段時間,她去批發市場打工,每天理貨、銷售,和老闆打成一片後,她用極低的進貨價拿貨,走上街頭“自尋門路”,走進夜市擺攤設點賣衣服,她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充實完善自我,實現自身價值賺經驗。在那個過程中,身邊不乏冷嘲熱諷的唏噓,“真是白上了這麼多年學”,“女孩子還是要早點嫁人”,那段時間,她用十五天時間賺到了當時公務員一個月的工資,那一年,她才十八歲。 同年,她考上了省內一所本科院校的體育系,四年的大學生活,她擔任了學生會主席,鑄就了指揮協調、運籌帷幄的組織管理才能。

苗苗的“三道坎”

笑迎第二道“坎”

大學畢業後,苗苗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二道坎。那一年,國家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取消了大學生統配製度,用人單位實行凡進必考,而市內學校體育老師“嚴重超編”,農村學校也是“額滿為止”,嚴酷的現實將她拒之於體制內就業的門外。對此,爭強好勝的她,並沒有臨陣脫逃,望而卻步,而是面對現實,笑迎生活的浪潮。別人放不下架子,她能放下;別人不敢幹的事,她敢幹。

秋季,國家號召從大學生中應徵入伍,這催生了她的“軍營夢”。於是,她當機立斷報名體檢,不顧父母與家人的反對,用“木蘭從軍”的歷史典故激勵自己,如願以償地穿上了父親曾經穿過的橄欖綠走進了軍營……

在武警部隊,她成了一名通信兵,完成了大學生與軍人的角色轉換。兩年的軍旅生涯,使她的人生更加完美、絢麗多姿。根據兵役法規定,服役滿兩年可退役返鄉,她拒絕了部隊首長繼續留在軍營的提議,脫下橄欖綠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父母身邊……

苗苗的“三道坎”

挑戰第三道“坎”

退役後,命運再次向她拋來了“橄欖枝”,她走進了擁有24家子公司的某投資控股集團,成為一名黨務幹事,接待、組織活動、解說、配音,她走在前、幹在先,她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遇,經常加班加點,犧牲節假日,但這並沒有讓她揚起理想的風帆,而是週而復始地重複著昨天的故事。她覺得人之一生,應該擁有更多的挑戰與努力,於是,她選擇了辭職,另擇出路。

這是她遇到的第三道坎,但她信奉“知識改變命運,勤奮成就未來”的信條,義無反顧地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研”衝刺。離開大學校園已經四年之久的她,用短短三個月時間,廢寢忘食、挑燈夜戰,終於被西安某所211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錄取,實現了人生峰迴路轉的夢想。

入校後,她成了多面手,多次主持學校大型晚會、朗誦會等活動,舞臺上的她,落落大方,從容淡定……

年末歲首之際,舉國上下疫情肆虐,苗苗不慌不忙地宅在家裡溫習功課,參與家庭的一切防疫抗疫活動。前些天,由於爸爸工作繁忙,把自己五十六歲的生日忘了個一乾二淨,但女兒苗苗默不做聲地做了“清蒸鱸魚、開口笑、紅燒茄子”等十個菜和“長壽麵”,為老爸慶賀生日,並獻唱了《生日快樂歌》,直樂得老爸老媽合不攏嘴,兩眼“眯”成了一條線。

對她來說,一路走來更覺得親情可貴,幸福是什麼?幸福莫過於廚房有煙火,家和萬事興……

苗苗的“三道坎”

作者簡介:盧永鋒,男,研究生學歷,現供職於涇川縣政協。1987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在《人民日報》《甘肅日報》《時代學刊》等發表詩歌、散文、雜文、圖片、劇本近千篇200多萬字,作品多次入編國內文學選集。曾獲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平涼市第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散文徵文獎等70多項。其中:散文《故鄉的金果》、報告文學《原梁之路》被省級多家新聞媒體刊發並獲獎;歌曲(作詞)《王母故里是我的家鄉》《美麗神奇的羅漢洞》《歌唱英雄吳煥先》《揚起理想的風帆》等先後獲省市創作獎。出版《涇川人物錄》《涇川見聞錄》作品集兩部。系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盧氏歷史文化源流研究會監事長、涇州盧氏歷史文化源流研究會會長。電話:18193368766

苗苗的“三道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