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脉焦虑症”困扰的你,该做些什么?

关注“吕子杰有话职说”,每周为自己充点电!

公号: 吕子杰有话职说(lzjitalk)

厨师有菜谱,职场有职谱。

有关职场、管理、企业经营,你想知道的,我所知道的,都将在这里呈现。


17号的凌晨1点多,一位好朋友突然在微信上给我留了一段文字:

“老大,我现在特别焦虑。今天和副总一起吃午饭,他今年40岁,也就比我大4岁,认识很多企业的人事、经理、总监什么的。他还提到了自己的一位朋友,说那位朋友人脉很广,年近45岁转行,竟然也能过得非常好。 听了他说的这些事,我突然感觉自己挺渺小的,人脉少的可怜,几乎忽略不计。外头优秀的人才一大堆,他们有学历、有能力、有人脉,年轻点的还比我有更多的时间。 如果我到了40岁手里还没有优质的人脉,也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估计也就只能止步于经理级别了,职场生涯的天花板也就这么高了吧?! 老大,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改变这样的窘境?至少可以让我提前准备起来。 是不是到了某个阶段我们就该考虑别的道路?而我是不是已经准备的太晚了? 忽然觉得很恐惧,虽然心里明白注重当下才最重要,但我也想给自己多留几条退路。”

被“人脉焦虑症”困扰的你,该做些什么?

这条留言给我的冲击还是挺大的,人类似乎从出生开始就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幼年时担心父母不爱自己;青少年担心考不上好学校;大学毕业了担心找不到好工作;到了30岁后又怕被年轻人所替代;年近40岁焦虑再一次升级,人们开始担心失业和养老,所以尤为羡慕人脉广、路子多的人……

我相信同样的问题与焦虑在很多人身上都有,当你翻着自己的朋友圈,发现没有几个重要的朋友,也没认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时,你开始焦躁,觉得自己的路子不够,白混了这么多年。

被“人脉焦虑症”困扰的你,该做些什么?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周围有很多人正在强迫自己社交。 他们养成了收集“人”的习惯,拼命地去参加活动,以求露脸。他们每天带着厚厚的名片以便随时交换;他们喜欢合影、打卡、加微信、加社群……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如何认识更重要的人。 那么这样的方式对于自己的职场人生到底有没有帮助呢?

我不敢笃定说没有,但是我想就算有帮助,大多数的帮助恐怕也是微乎其微。因为用这种方式所认识的人,一般很难提供真正的价值给你。

被“人脉焦虑症”困扰的你,该做些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人脉不是你认识谁,而是谁认识你。 记得HR伙伴跟我分享过一个有趣的招聘经历,去年7月份我们公司招聘新媒体运营时,她遇到了一位26岁的年轻人,这位面试者曾经是某头条公司的客户维护经理,所以背靠大树好乘凉,接触过不少资源。

HR:“你最擅长的是什么?或者优势是什么?”

年轻人:“我的人脉很广,我在过去的工作中认识很多人。”

HR:“对于我们公司,你可以如何利用你的这个优势?”

年轻人:“我可以找到专业的写手帮我写文章,可以找到大号帮我推广,可以找到专业的运营公司帮我运营……”

接下来,HR伙伴正式开启调侃模式……

HR:“那成本方面你有考虑过吗?我们给不了那么多预算。”

年轻人:“这个你放心,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想免费帮我不是太大问题。”

HR:“你既然有那么多免费资源,没考虑兼职做个中间商,专门为其他企业提供资源?”

年轻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

HR:“我不太理解,你的新媒体工作不都让那些朋友帮你做完了吗?怎么会没时间?”

……

仔细想想,与上诉这个年轻人类似想法的人其实真不少,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他真的有那么多为他“免费服务”的朋友,不过大多数情况并不乐观。更多时候,他们的很多社交和人脉可能都是无效的,或是有限期、有代价的,只是他们没意识到。

被“人脉焦虑症”困扰的你,该做些什么?

只有当对方认识你,叫得出你的名字,记得你的成就和价值的时候,你才能把对方当成你的人脉,当成你的资源。否则只是你认识对方,取得对方的数据,但是对方并不认识你。再直白点说,你于对方而言就是个路人甲,而作为路人甲的你,显然很难成为对方的人脉资源。 当然,你也可以把认识当成第一步,接下去再往深度迈进,而这可不是交换名片或加朋友圈那么简单了。

被“人脉焦虑症”困扰的你,该做些什么?

和你合影、换名片与加朋友圈这是出于礼貌,而是不是要和你深入互动,甚至成为朋友,这就是对方的选择了。这种选择通常基于你的个人价值,或者你对于他的价值。因为互动要消耗时间,而对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有限的,除非你对他而言是有意义的,否则对方未必会愿意在你身上投入时间。 那么,四十岁的你可以做什么事情? 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

与其花大量时间到处去找人脉,不如努力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 你要为自己创造口碑,让人家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人家。要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或产品来经营。去思考如何让你的客户(和你接触的、互动的人)满意你。当别人说你好的时候才是真的好,因为它的可靠度往往大于你的自夸。 在商业上,我们都知道被人所满意、感动的产品,大多有很强的口碑效应,即,体验过产品的人会自发跟很多人说产品好,就像当年锤子手机的第一批种子用户,哪怕是手机市场几乎被华为、小米刷屏的现今,仍还有一批人在坚守着锤子的OS系统,罗永浩的微博粉丝仍有1600万余,而这些人就是锤子的底气。

被“人脉焦虑症”困扰的你,该做些什么?

所以,如果你确实有价值,你完全不用担心人脉问题,更不用担心别人不认识你。而你唯一要思考的事情是——你要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这个价值如何对其他人有帮助? 始终要让自己保持竞争力,如果你的核心价值足够领先,那么每当别人想到与之相关的工作时,你必定是他脑中浮现的第一人选。只有这样,你才能算真正的高枕无忧。 第二个建议好好经营与照顾你现在的人脉 或许你现在认识的人大多不是总监、总经理,你可能觉得他们对你的事业似乎没有什么价值。 但请你

不要轻忽这些人,因为每个人都很重要。你一定听过一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语,其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今天的老师就是明天的校长,今天的警员可能就是明天的局长,今天的业务员也可能就是明天的总经理。每个人都在努力与成长,每个人也都有无限机会。只有你在早期就和对方培养出深厚的情谊,未来当对方成为大树的你才有机会收获。

被“人脉焦虑症”困扰的你,该做些什么?

在社交领域里有一个猜想,叫六度分割理论(又名小世界理论),指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人。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事实上所有的人都离你很近,所以只要你拼命做好自己,照顾好你现在的人脉,当有需要的时候,你就会有机会接触到你要找的那个人。 我自己的一次经验,十年前网络信息传递还没有现在那么便捷,有一次我想要写一封信给某知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为了投诉他们家产品问题,而我完全不认识他,所以只能把这封信放在个人微博里请朋友帮忙传递,结果当天下午这封信就被那位董事长收到了,速度之快,让当时的我非常吃惊。

被“人脉焦虑症”困扰的你,该做些什么?

最后一句话,送给四十岁有人脉焦虑症的你:努力做好自己,其他的根本不需要担心。


END往期精选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