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中國政府重申糧足價穩不必囤

外媒稱,中國政府多部門重申,中國市場糧食供應充足,民眾沒必要搶購囤積。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6日報道,重慶市民王璐前幾天再次阻止父母去超市搶購大米,這已經是她今年來第二次為了“要不要囤糧”和家人爭執。

王璐哭笑不得地說,今年2月中亞蝗災暴發時,父母就因為擔心大米減產,一口氣買了好幾袋米回家。“最近他們聽說好幾個國家限制出口大米,又想去超市搶米,可是之前囤的米連一半都沒吃完。我跟他們說中國大米供應充足,但他們還是放心不下。”

報道稱,除了位處西部的重慶,其他省份如湖北、浙江和甘肅過去一週都出現糧油搶購潮。網民在微博上曬出的照片顯示,超市裡售賣散裝大米的米槽空空如也,還有人一口氣囤了50袋大米。一些地區大米價格隨之上漲,多隻糧食概念股價格則水漲船高。

新媒:中国政府重申粮足价稳不必囤

4月3日,重慶市一所成品大米倉庫內,工作人員操作工具車裝卸袋裝大米。(劉潺 攝)

新媒稱,為防止擔心糧食斷供的恐慌情緒在民間蔓延,中國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以及商務部等多部門官員一週來頻頻向民眾信心喊話,從產量、庫存、苗情和加工各個方面論證中國糧食安全不會受新冠疫情衝擊,呼籲國民不要搶購囤糧。官方媒體新華社5日也通過採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進一步安撫民心。

新媒報道稱,在接受採訪時,袁隆平表示,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希望大家不要擔心”。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4日則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強調,中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國家有充分調控手段平抑糧價,沒有必要搶購囤積,並與大家分享“糧食還是吃新的好”。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魏百剛說,中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目前稻穀和小麥庫存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市場消費需求,穀物年度進口量僅佔中國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

報道稱,出席同場發佈會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則披露,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尚未動用中央儲備糧,絕大部分地區沒有動用地方儲備糧,不少城市的成品糧市場供應能力在30天以上。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在4月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今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夏糧苗情長勢好於常年,“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則從加工層面分析,全國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復工率已達88.2%,每日可加工小麥和稻穀96.2萬噸,足夠全國14億人吃一天多。

新媒援引中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的分析稱,中國所需的稻穀和玉米超過98%都是自產,對外依賴最大的農產品是大豆,高達83%需進口,其中又有超過一半來自美國。根據年初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今年將向美國購買更多大豆,這確保了大豆供應不會受影響。“整體而言,對糧食安全的恐慌並沒有實質依據。”

德國哥廷根大學發展和新興國家農業經濟學講席教授於曉華則撰文指出,雖然越南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已限制糧食出口,但美國、巴西和加拿大等主要糧食出口大國均未出臺禁令,中國發生糧食安全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不過,他提醒政府抑制恐慌情緒蔓延和資本市場炒作,避免往年“蒜你狠”和“姜你軍”等農產品價格被炒作暴漲的事件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