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全球海事熱點議題有哪些?這裡有一份 全球海事焦點議題的調查報告

編譯|未來十年全球海事熱點議題有哪些?這裡有一份 全球海事焦點議題的調查報告

海運業向來是一個充滿風險和挑戰的行業,它既時常面臨戰爭、罷工、自然災害等傳統安全威脅,又面臨許多非傳統安全的挑戰,如經濟危機、全球變暖、計算機病毒、恐怖主義等等。海運業天然具有跨國性,它面臨的風險和挑戰自始至終都是全球性問題。因此,站在未來全球海運業發展的角度,認真審視當下海運業面臨的各項議題,對於海上運輸、國際貿易、海事海商法律實務等領域的從業人員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本文從議題的影響、發生的可能性和應對的準備情況三方面,介紹了當前全球海運業面臨的關鍵議題,並就數字化、脫碳化議題展開深入論述,供大家學習借鑑。

编译|未来十年全球海事热点议题有哪些?这里有一份 全球海事焦点议题的调查报告

譯:

李劍、郭燦、胡謙、楊喜平、李家春(上海海事法院青年翻譯員團隊成員);校對:李家春

编译|未来十年全球海事热点议题有哪些?这里有一份 全球海事焦点议题的调查报告

前言

這是一份關於未來十年全球海事熱點議題的年度調查報告。調查樣本取自對全球52個國家的海事高級從業人員的訪談,涵括了來自私企、政府部門或民間社團的管理者或決策者。調查問卷設計了三項重要參數,分別是:

(1)該海事議題對海運貿易的潛在影響;

(2)該海事議題在未來十年發生的可能性;

(3)海運業對該議題的應對準備。

概而言之,為影響(impact)、可能性(likelihood)和準備(prepared)三項參數。為便於比較,調查問卷的結果以數值方式表示,並進行排名,以評定議題的影響、可能性和準備情況。本文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介紹全球海事焦點議題調查報告,二是關於數字化、脫碳化議題深度研究。

编译|未来十年全球海事热点议题有哪些?这里有一份 全球海事焦点议题的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

全球海事焦點議題調查報告

首先,我們來看幾張表格。

<table><tbody>

表一:下述議題對海運貿易的影響情況

排名

議題

影響(數值)

1

全球經濟危機

3.73

2

能源價格波動

3.61

3

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取

3.61

4

交易模式變更

3.47

5

地緣政治緊張

3.38

6

勞力短缺

3.37

7

融資難/融資貴

3.10

8

空氣汙染

3.10

9

恐怖主義

2.88

10

基礎設施爛尾或不足

2.84

11

人為環境災難

2.81

12

大型安全事件

2.76

13

失敗的治理

2.66

14

自然環境災難

2.64

15

入侵物種擴散

2.52

16

猖獗的海盜

2.51

17

普遍的腐敗

2.41

數值1表示最小影響/數值2表示輕微影響

數值3表示中度影響/數值4表示重大影響

/<tbody>/<table><table><tbody>

表二:未來十年下述議題發生的可能性

排名

議題

可能性(數值)

1

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取

3.67

2

能源價格波動

3.53

3

交易模式變更

3.41

4

地緣政治緊張

3.35

5

空氣汙染

3.24

6

勞力短缺

3.18

7

融資難/融資貴

3.01

8

恐怖主義

2.95

9

入侵物種擴散

2.89

10

全球經濟危機

2.88

11

大型安全事件

2.75

12

基礎設施爛尾或不足

2.70

13

自然環境災難

2.59

14

人為環境災難

2.58

15

普遍的腐敗

2.57

16

失敗的治理

2.57

17

猖獗的海盜

2.50

數值1表示非常不可能/數值2表示不可能

數值3表示有可能/數值4表示非常可能

/<tbody>/<table><table><tbody>

表三:海運業處理下述爭議的準備情況

排名

議題

影響(數值)

1

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取

2.34

2

全球經濟危機

2.42

3

地緣政治緊張

2.59

4

空氣汙染

2.65

5

失敗的治理

2.66

6

人為環境災難

2.67

7

勞力短缺

2.69

8

基礎設施爛尾或不足

2.71

9

自然環境災難

2.73

10

能源價格波動

2.89

11

普遍的腐敗

2.89

12

入侵物種擴散

2.93

13

恐怖主義

2.97

14

融資難/融資貴

3.03

15

交易模式變更

3.20

16

大型安全事件

3.36

17

猖獗的海盜

3.47

數值1表示毫無準備/數值2表示沒準備好

數值3表示既非毫無準備也不是準備充分

數值4表示有所準備/5表示充分準備

/<tbody>/<table>

基於調查報告對三大重要參數的考察,“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取”“全球經濟危機”“能源價格波動”和“交易模式變更”這四個議題顯得最為突出。以下專門對這些議題進行論述。

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取

“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取”是未來十年內發生可能性最高的議題,在影響方面位列第三,應對準備也最為不足,因此該議題對海運業顯得尤為複雜。

根據威達信公司(Marsh&McLennan Company)全球風險中心主任Richard Smith-Bingham的說法,由於網絡攻擊的發展方式和惡意程度日益上升和複雜化,我們對“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取”常常準備不足。

Richard Smith-Bingham稱:“海運業對網絡攻擊可謂毫無準備。隨著整個價值鏈中的公司越來越多利用互聯網和自動化手段,威脅的形勢在不斷髮展,攻擊面也在擴大。”

在2018年全球經濟論壇的全球風險報告中,網絡攻擊佔據了風險度第三的排名,這表明網絡攻擊不僅是海運業的議題,也是全球性的風險議題。高德納公司(Gartner,一個美國諮詢公司)認為,到2020年,60%進行數字化運營的企業將面臨與數字化議題相關的大規模服務故障。此外,網絡攻擊一開始是難以檢測到的。IBM計算得出,這些攻擊行為的破壞時間是197天,最終控制攻擊行為還需要69天。以貨幣衡量的話,IBM表示,“與那些花費超過30天來解決問題的公司相比,在不到30天的時間裡控制攻擊行為的公司能夠節省超過100萬美元”。

在被“NotPetya”勒索軟件攻擊之後,馬士基(A.P.Moller-Maersk)旗下的集裝箱運輸和物流公司重新安裝了超過4,000臺服務器,45,000臺計算機和2,500個應用程序。馬士基最近遭遇的上述苦難可能會使海運業對該議題更加警惕。在馬士基事件發生一年後,中國的航運和物流公司中遠集團也發生了類似的勒索軟件攻擊事件。雖然該公司設法維持其業務運營系統的穩定性,但其在美國長灘港的碼頭還是受到了影響。

根據勞埃德船級社(Lloyd’s Register)首席執行官Alastair Marsh的說法:“面對這種複雜的網絡威脅形勢,我們需要轉變思維方式。海運業需要採取更具戰略性的方法來保護關鍵資產和業務驅動因素。我知道這對行業來說是一個挑戰,特別是當它並不完全清楚誰可能發動攻擊以及他們將要攻擊什麼的時候。”

他補充說,“我們首先要更好了解威脅和更廣泛瞭解供應鏈的脆弱性。一旦一個組織掌握了足夠的關於誰可能會攻擊以及他們將要攻擊什麼的信息後,他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可擴展的(scalable)安全狀態,通過不斷調整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威脅形勢。”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部門完全可以從馬士基和中遠集團的事件中吸取教訓,因為兩家公司都沒有隱瞞這些攻擊事件。許多攻擊事件沒有公開報道。海事和其他部門在這一方面缺乏透明度已經成為解決這一議題的障礙。

全球經濟危機

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危機”被認為對全球海運貿易有最大的潛在影響。人們認為,缺乏抵禦全球經濟危機的準備可能與近年來該行業所面臨的困難市場條件有關,這使建立抵禦衝擊的金融彈性變得困難。

在這方面,海運業與許多其他行業不同,許多行業近年來都享有良好的商業條件。多里安液化石油氣公司(Dorian LPG)的首席執行官John Hadjipateras對此有一個有趣的看法。他說,由於船東和經營者習慣於處理不可預見的事件,他們會發展出一種固有的敏捷性,使他們能夠有效應對危機,甚至是那些可能引發全球經濟崩潰的危機。他認為,與其他業務一樣,對於航運中不可預見的風險而言,最佳的保護是一個強大的資產負債表。整體商業環境的差異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海運業比其他行業更關注經濟風險。根據2018年全球經濟論壇的全球風險報告,該年經濟問題沒有列入五大影響全球的風險,而主要的問題都是關於環境和技術方面的。然而從2008年到2012年,經濟議題一直佔據五大風險地位,而且嚴重危機和資產價格崩潰成為全球高管關心的關鍵議題。

對於海事部門而言,無論是東部還是西部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都可能是使“全球經濟危機”被認為會對未來十年的海運貿易產生最大潛在影響的原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對貿易保護主義擾亂交易模式的擔憂。但也有人指出,雖然“全球經濟危機”將產生最大影響,但在評估的17個議題中,該議題發生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能源價格波動

鑑於能源價格波動和全球經濟危機的歷史共生特性,“能源價格波動”議題成為影響最大的三大議題之一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當涉及到該行業的應對準備時,這個議題似乎比“全球經濟危機”更加樂觀。這個議題在應對準備方面排名第十。此外,全球約40%的海運貿易(例如2016年的貿易量超過40億噸)與能源商品的運輸有關,無論是石油,煤炭還是天然氣。這意味著能源價格波動會對貿易量產生重大影響。

除此之外,威達信公司的Richard Smith-Bingham強調,由於物流和地緣政治原因,海運業特別容易受到油價波動的影響:“鑑於燃料在運行成本中所佔比例很高,且對於貨運客戶來說燃料價格也面臨挑戰,海運業比其他許多行業更容易受到由地緣政治驅動的油價波動影響——儘管存在對沖機會。”

調查參與者普遍感覺能源價格波動的可能性很大,這種觀點可能受到能源部門目前的一些變化動態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國能源出口的增加,這可能會使該國在未來幾年內成為能源淨出口國。這是一個可能改變全球能源貿易格局的重大變化。此外,地緣政治事件,如最近重新引入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以及能源產地新的衝突,也可能對能源價格和貿易量產生重大影響。

同時,為實現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目標,需要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這會對未來的能源結構產生深遠影響。然而,這種能量轉變的確切影響及其發生的速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它既依賴於政治決策,又依賴於關鍵技術的發展。

交易模式變更

大約90%的全球貿易量是通過船舶進行的,這使得“交易模式變更”被認為是一個可能對海運業產生巨大影響的議題。但是,它也獲得了第三名的最佳應對準備評分,表明海事從業者已經意識到正在發生的變化。

交易模式變更的驅動因素之一是新興經濟體的重要性持續增長,尤其是在亞洲,這是由更廣泛的人口和經濟趨勢推動的,並得到重大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持,例如在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BRI)背景下開展的基礎設施投資。

與此同時,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可能會阻礙貿易增長,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會瓦解世界貿易組織建立的當前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嘉吉海運業務(Cargill’s ocea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總裁簡•德勒曼(Jan Dieleman)認為,與交易模式變更有關的議題主要圍繞貿易議題展開:“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衝突的影響正在對經濟增長和世界貿易造成嚴重後果。雖然我們預計短期內對幹散貨運輸的需求不會產生任何負面影響,但關稅和報復措施可能會改變貿易流(trade flow),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全球市場的長期調整。”

還應當指出的是,貿易議題不能脫離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因素,因為地緣政治衝突往往直接或間接地蔓延到貿易流。根據斯考爾控股公司(SEACOR Holdings)的董事兼副主席Oivind Lorentzen的說法:“我認為,隨著中國繼續進入新的領域,貿易格局將會發生改變。”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取”這個議題是海運業面臨的最緊迫議題,也顯示海運業對數字技術的影響有敏銳的認識。本文第二部分將對此作深度研究。

此外,其他熱門議題似乎都傾向於經濟風險因素,如“全球經濟危機”“能源價格波動”和“交易模式變更”。這使海運業與其他目前似乎不太關注經濟風險的行業區分開來,這可能是由於航運業務面臨持續的困難導致的。然而,另一種解釋可能是,海運業是全球經濟中的金絲雀,在經濟風險真正開始前就已經發現了經濟風險的跡象。

典型的環境議題相對較少,如海事議題裡的“空氣汙染”和自然或人為的環境災害。這不應該被視為缺乏對全球環境議題的認識,特別是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議題。本文第二部分將對脫碳化問題作深度研究。調查的另一個關鍵點是,海運業普遍認為自己沒有做好處理所調查的眾多議題的準備。從樂觀主義者的角度來看,這可以被解釋為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海運業已經意識到他們面臨的風險,並準備採取必要的措施,通過個人或集體行動來解決這些議題。無論是否確實如此,對全球海事議題的關注都有助於跟蹤相關風險。

此外,“議題監測”(Issues Monitor)在未來可能會擴展到海事領域中出現的各種新議題。行業利益相關者已經將“勞工多元化”和“回收船舶”作為可能與之相關的議題在未來的調查中指出。但它也可能是其他突然出現的議題,因為在海事世界中——用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觀點而言——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第二部分:

關於數字化、脫碳化議題的深度研究

一、數字化議題深度研究

我們先來看幾張表格。

<table><tbody>

表四:未來十年對海運貿易產生影響的事件

排名

因素

影響(數值)

1

大數據

3.59

2

區塊鏈

3.49

3

物聯網

3.37

4

人工智能

3.28

5

自動化技術和機器人

3.26

6

非海運行業的進入

3.20

7

3D打印

2.66

數值1表示最小影響/數值2表示輕微影響

數值3表示中度影響/數值4表示重大影響

/<tbody>/<table><table><tbody>

表五:未來十年最可能發生的事件

排名

因素

可能性(數值)

1

大數據

3.54

2

物聯網

3.45

3

區塊鏈

3.43

4

自動化技術和機器人

3.23

5

人工智能

3.20

6

非海運行業的進入

2.98

7

3D打印

2.96

數值1表示非常不可能/數值2表示不可能

數值3表示有可能/數值4表示非常可能

/<tbody>/<table><table><tbody>

表六:海運業是否就下列問題做好準備

排名

因素

準備(數值)

1

非海運行業的進入

2.26

2

人工智能

2.33

3

3D打印

2.54

4

自動化技術和機器人

2.62

5

區塊鏈

2.62

6

大數據

2.81

7

物聯網

2.81

數值1表示毫無準備/數值2表示沒準備好

數值3表示既非毫無準備也不是準備充分

數值4表示有所準備/5表示充分準備

/<tbody>/<table>

數字技術是增長和革新的重要因素,它提升效率,打破傳統。當今全球日益指數化,數字革命是全社會面臨的緊要問題之一。

海運貿易覆蓋全球。海運業一直尋找在傳統和新型商業模式中運用新數字技術的方法,海運公司與新科技公司成為戰略伙伴的聲明屢登頭條。但是,數字化的變革也帶來了風險。“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取”事實上已成為包括海運業在內各行業普遍面臨的高風險。Amazon、Google、Uber和Airbnb等高科技公司則代表了另一種風險。這些公司引入新商業模式和價值鏈顛覆了許多傳統行業,海運業也成為了他們的潛在目標。

除了大科技公司,創業公司也會影響傳統行業。創業公司會為海運投資提供專業知識、革新思想和一攬子解決方案。這對希望將數字技術運用到商業模式中的公司有巨大價值,將決定哪一種海運業務模式能夠在數字化革命浪潮中存活。

數字化與海運業現存和新興的數字技術主題非常接近。調查顯示,大數據、區塊鏈和物聯網有望在未來十年對這一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儘管對這一問題看法仍不統一,但調查還表明,海運業認為其對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整體上未做好充分準備。

一個充滿機遇的領域

未來十年內影響海運貿易及海運業等相關行業的前三大議題是大數據、區塊鏈和物聯網。大數據被認為有最具潛在影響力,也最具發生可能性。最具潛在影響力方面,區塊鏈以微弱差距緊隨其後,物聯網位列第三。而在發生可能性上,區塊鏈和物聯網互換位置。

考慮到這三個主題的重要性,海運業似乎作了較好的應對。這三個議題位列海運業亟待應對的數字化風險的前三位。可能的原因是,這三個議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很多航運公司運營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些海運業領導者已經宣佈他們計劃在商業模式中採用區塊鏈技術,這標誌著這一技術將很快進入商用階段。

如果說前述三個議題有了更高程度的準備,這是由於這些技術逐漸融入了海運商業模式中。這也能夠解釋為何人工智能、自動化技術和機器人不那麼重要。這些數字技術在海運領域的運用大多還處於發展階段,不太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對全球海運貿易有重要影響。

這一分析被海運業投資者所證實。丹麥船舶金融的負責人Christopher Rex表示,“大數據、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的運用顯然會升級部分日常操作和決策程序”。至於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他認為這些技術與這一行業中會有重要的關係,但仍需要較長時間。Lasse Kristoffersen,Torvald Klaveness的CEO Lasse Kristoffersen同意調查結果顯示的大數據的重要性,但提出一個重要的警告,“我認為大數據的真正價值只能通過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實現”。他還補充道,“在15-20年內,人工智能將會成為創造和捕捉新價值的最重要的技術”。

調查包含的最後一個議題,3D打印技術被認為是影響最小、發生可能性最小,同時也是三個海運業應對準備最不充分的議題之一。3D打印主要與原型設計或者專門應用程序有關,至少在不遠的將來不太可能對傳統制造程序和貿易活動產生重大威脅。此外,原材料運輸是全球海運的重要部分,但3D打印不太可能對原材料運輸有重大影響。

不考慮這些數字技術應用的時間性,數字技術能夠改進海運部門本不該被忽視的多個方面。Lasse Kristoffersen 認為,短期來看, 5-10年內,物聯網將對優化船舶運營管理產生重大影響。殼牌公司船舶和海運部副總裁Dr Grahaeme Henderson指出,大數據分析可以作為識別安全風險的新工具,以便在事故發生前採取行動;使用傳感器技術也能夠遠程監控船舶狀況,以提高效率,改進安全性,減少排放,並減少費用。

來自外部顛覆的風險?

調查結果顯示,“非海運業顛覆者影響力增加”的議題在影響力和發生可能性的排序上均位列第六,僅高於“3D打印”。由於數據公司的影響日益增大,數據在社會中的權力日益增長,一些人對這一調查結果感到驚訝。這一議題同時也是海運業感覺準備最不充分的議題。海運業的准入障礙是由於行業自身准入要求,或是行業利潤太低不足以吸引新的公司進入,還是主要海運公司股東沒有被充分披露潛在風險,這需要進行進一步調查。

威達信公司的Richard Smith-Bingham認為,這一風險比調查的結果更可能出現。他建議,行業顛覆可能發生,因為“現存船公司面臨與技術巨頭激烈競爭的威脅,技術巨頭在更多價值鏈中看到機會,特別是高利潤的部分,他們有數據分析能力和進入市場的資本。”

Christopher Rex支持這一觀點,他提醒到,我們可能很快需要再思考商業模式,改變戰略願景和盈利模式。”他認為,海運業過於關注因船公司併購而產生的潛在權力變化,而忽視了由貿易平臺引起的變化。“未來客戶渠道已經被併入少量貿易平臺,這些平臺中大多數貨物的數量是固定的。船隊所有人在這一場景中將變得不那麼重要。”

面向未來的深遠影響

數字化深度研究主要關注10年內的變化,表明海運業有在不遠將來利用數字技術的機會,這與考慮可能的長期場景同樣重要。在更遠的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現在考慮這些問題非常重要,不然就為時晚矣。

跳出海運業來看,牛津大學 Ian Goldin主任認為,人工智能、機器人和3D打印將在未來海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他們會造成經濟去實體化,本土化生產和大量工作機會的瓦解,隨之影響經濟和政治。

Christopher Rex贊同Ian Goldin的評論,但認為很可能這一轉變將從十年後開始展開:新技術的介入將促進更多本地化或地區化的生產,從而改變海運需求的前景;在新興市場降低勞動力市場前景,降低全球供應鏈中的不效率,減少全球經濟的能量密度並最終減少外貿依存度。”如果這些深遠改變真正到來,這將使得海運商業模型發生系統性的變化。

二、脫碳化議題深度研究

我們繼續來看幾張表格。

<table><tbody>

表七:未來十年以下議題將對海運貿易的影響?

排名

議題

影響(數值)

1

能源利用效率

3.54

2

選擇減排技術和策略

3.49

3

監管的不確定性

3.33

4

非化石燃料

3.25

5

氣候變化對海事運營的影響因素

3.23

6

替代性推進技術

3.08

7

慢速航行

2.95

8

北極航線航行

2.80

數值1表示最小影響/數值2表示輕微影響

數值3表示中度影響/數值4表示重大影響

/<tbody>/<table><table><tbody>

表八:以下議題在未來十年發生的可能性

排名

議題

可能性(數值)

1

選擇減排技術和策略

3.50

2

能源利用效率

3.49

3

氣候變化對海事運營的影響因素

3.21

4

監管的不確定性

3.19

5

慢速航行

3.10

6

非化石燃料

3.05

7

北極航線航行

2.93

8

替代性推進技術

2.88

數值1表示非常不可能/數值2表示不可能

數值3表示有可能/數值4表示非常可能

/<tbody>/<table><table><tbody>

表九:航運業對以下議題準備程度

排名

議題

準備(數值)

1

非化石燃料

2.46

2

氣候變化對海事運營的影響因素

2.58

3

替代性推進技術

2.58

4

監管的不確定性

2.68

5

選擇減排技術和策略

2.78

6

北極航線航行

2.96

7

能源利用效率

3.22

8

慢速航行

3.48

數值1表示毫無準備/數值2表示沒準備好

數值3表示既非毫無準備也不是準備充分

數值4表示有所準備/5表示充分準備

/<tbody>/<table>

航運業每年的溫室氣體(GHG)排放量佔據了全球總排放量的2.5%,同時卻承運了大約90%的全球貿易量。海運長期以來被認定為是具備最高效費比和最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運輸形式。然而,伴隨著其他行業的脫碳化進程和貿易量的穩步持續增長,海運的全球GHG排放份額將不成比例地持續增長,故而在應對氣候問題時,航運業的角色不容忽視。

2018年4月,國際海事組織(IMO)成員國制定了一項應對氣候變化的初步戰略,根據該戰略,國際航運業務至2050年時至少要減少50%的GHG排放量。這是打造更為氣候友好型海運貿易征途上的關鍵一步,但前方還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

IMO規劃了四條實現減排目標的路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發可再生能源、使用低碳含量燃料、研發運營排放氣體清理技術。如果航運業要實現IMO的2050目標,那麼所有如上路徑在航運業的未來發展中都將佔據一席之地。

研究表明,航運業將“能源利用效率”和“減排技術和戰略”視為下一個十年對業界影響最大的議題。但是到底選擇何種減排策略似乎還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性可以解釋為什麼業界認為其應對脫碳排放相關議題的總體準備水平相當之低,同時卻令人矚目地立即採取了節能措施和選擇減速航行(slow steaming)策略。

減少GHG排放:路在何方

提高船舶的能源利用率和決心實施減少GHG排放的戰略,是海運業實現脫碳排放道路上的兩項重要初始舉措。所以海運業領導者們將“能源利用效率”和“選擇減排技術和策略”視為未來十年對業界影響最大也最有可能產生影響的兩大議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能源利用效率”也是業界在準備程度上得分最高的議題之一,這反映了業界致力於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已有數年之久,且正在準備該領域相關必要措施的實施——業界對其在“減速航行”方面的準備程度打了最高分,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另一方面,“選擇減排技術和策略”是業界感覺尚未做好應對準備的一項議題。目前所有化石燃料的競爭性技術替代品均被視為不夠成熟或能耗過高,該事實也反映了這一問題。

業界認為,“非化石燃料”及“替代推進技術”這兩種通往減少GHG排放量目標的潛在路徑均不會在未來十年產生多大的影響,這也反映了前述欠缺替代傳統推進技術的成熟技術的狀況。業界對該兩個議題準備程度的較低認知水平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非化石燃料”在該部分得分最低;而“替代推進技術”得分也僅排在倒數第三。

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香港環境局原副局長陸恭蕙對於本報告在“能源利用效率”和“減排”兩方面的調查結果並不意外:“航運業已經就此做出過決策,所以相應的影響也會在未來十年裡體現出來。但是在應對挑戰的充分性方面,海運專業人士們似乎並不確定他們的行業是否做出了正確的減排決策。”

Alastair Marsh補充說道,要實現IMO的目標,需要多管齊下,但是“鑑於目標實現路徑取決於生產和基礎設施上的投資方向和對船舶部署的安全與工程風險的管控需求,目前尚無清晰的實現路徑。”

適應監管變局

對於航運業無法直接控制的議題,其在影響力和可能性兩個尺度上的得分相對較高。“監管的不確定性”和“氣候變化對海事運營的影響後果”兩項議題在影響力尺度上的得分分列第3和第5,在可能性尺度上的得分分列第4和第3。航運業對這兩項議題,都是感覺既非做好應對準備,也非毫無準備。

IMO海事環境保護委員會委員齋藤秀明就上述結果做出了回應,稱IMO的初步GHG戰略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但他表示實現2050目標的具體措施和實施架構都還沒有敲定,還在走相應的程序。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監管領域在海運領導者們眼中呈現出不穩定的特性。但是,齋藤先生依然強調稱:“我堅信IMO將會與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合作建立有力的國際性措施以有效減少GHG排放量,並清楚展示所實現的GHG減排量。”

然而,齋藤先生也意識到了前路艱難:“為保證有效減少GHG排放量,並保障國際海運這一在全球市場中地位卓著行業的公平競爭環境,在建立和實施任何措施上,保證在IMO框架下的國際一致性是至關重要的。”他在此警告單邊主義的監管將會侵蝕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成效。

另一方面,氣候變化及其對海事運營的影響後果這一議題,是一項更為複雜的挑戰。據Ian Goldin所言,氣候變化“會引發更為強烈的風暴,干擾諸多港口的運營,終將導致洋麵上升而擾亂很多港口的運營,進而催生對新設備投資的強烈需求。氣候變化還會改變經濟競爭和貿易”。因為氣候變化會產生諸如此類的巨大而不可預知的影響,該項風險可能會被證明難以管控。

最後,“北極航線航行”被認為是未來十年對航運業影響最小的議題。這可能是因為北極水域是否以及何時可開放航行並不確定,且北極航線主要關乎北半球特定地域之間的貿易往來。該項議題在準備應對方面的得分卻高居第三,看起來業界對這些事實瞭如指掌。

進一步展望

儘管本部分詳解討論了海運業議程上的很多關鍵脫碳化議題,但無意就這個廣泛而深遠的議題進行全面綜合的論述。在這個限制性前提下,Jan Dieleman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來觀察本議題追蹤報告可能忽略的領域。他聲稱尤其應當將綠色船舶融資擺在更重要的位置:“銀行業正越來越多的要求貸款給那些越來越多的被要求證明自己有能力承擔公司社會責任的企業”。

另外,Jan Dieleman 將碳排放定價視為一項重要議題,因為其可以使得業內公司去減少其GHG排放量:“我們對業界如何吸引外界創新來研發減排技術保持關注,一項碳排放定價的倡議潛在的有可能激勵這一事項的推進。”

面臨的挑戰

放眼未來,Ian Goldin 認為:“儘管海運業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微小,但是也會逐漸受到監管審查,長期而言會要求大量投資於低碳推進技術,並會對依賴高碳燃料(硫化物或氮化物燃料也一樣)推進的船舶進行報廢或施以重稅”。相對的,Alastair Marsh則相信行業已經意識到了他們所面對的這個困難的任務有多大的規模。但是,他也認為“挑戰實質是現在就行動起來和今天就開始革新來加速無碳燃料基技術的生產和使用來以促成至2030可以交付無碳排放的船舶的緊迫感”。他補充道,行業要想針對氣候變化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就需要理解這些議題,並提高對這些議題的認識程度,和產業鏈上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合作並共創未來,在採取自發的引領性活動和創新中展示商業機遇。

编译|未来十年全球海事热点议题有哪些?这里有一份 全球海事焦点议题的调查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