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嗎?父母狠心打斷女兒尾巴骨,“反智”到底是什麼?

你瞭解過反智之風嗎?

反智主義

反智主義又稱作反智論,是一種存在於文化或思想中的態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論.反智主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對於智性(intellect)、知識的反對或懷疑,認為智性或知識對於人生有害而無益.另一種則是對於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

反智主義從出現到興起有其歷史和現實背景困素,與輸不起,死不認錯的面子文化,不敢面對現實的弱者心態有關。除了本身素質低下、知識殘缺之外,也有出於投機主義而出賣靈魂的情況。其類喜歡用各種理由體現已勝、將勝和必勝的預期,宣傳特徵十分明顯。其實,早認錯、早認輸更利於輕裝上陣,重頭開始。

今年網絡突然開始流行“反智之風”了,眾多說法,起因或是因為這個……

女孩的尾巴骨,被打斷自己的父親打斷了……

事發一個完美之家,兒女雙全。兒子16歲,女兒14歲。

兒子還好,品學兼優。女兒打開始也品學兼優,忽如一夜春風來,這丫頭叛逆了。

14歲的女兒,愛上初三的一個男生。

老師約談雙方家長,最終達成開明的共識:不暴力干涉,但絕不允許孩子逾越底線,不可因此影響學習。

孩子置若罔聞,學習成績從前10名,飆落到倒數第6名。

再跟女兒談話,女兒卻是有備而來,小母雞嚼玻璃,一口明瓷,要求父母尊重人權,遵從自由精神。

爹媽完全說不過她,接下來,女兒放學回家開始玩失蹤……

女兒入夜不歸,父母慌了神,四處尋找。

最後在一家酒店,成功的堵住女兒,和她的小男友。

把女兒帶回了家。

母親想息事寧人,但父親氣不過,怒罵女兒不知廉恥,不愛惜自己。把女兒揪過來,打了一個耳光。

女兒狂怒,把書本砸向親爹的臉

親爹轉身出去,再回來手拿冰球杆

反鎖上門,14歲的女兒,發出驚天動地的慘嗥聲

媽媽害怕出事,帶著兒子用力撞門,撞不開,找來個錘子砸門,總算把門砸開了……

女兒已經趴在地上動不了,後背、腿上全是傷。

一動就疼,站起來也動不了,去醫院一看,尾巴骨骨折。

整個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

聽過嗎?父母狠心打斷女兒尾巴骨,“反智”到底是什麼?

此事,被母親發佈在網上。

頓時一片喧囂。

基本上的觀點,都是支持父親。

都是打……打……打

有說:如果不打醒女兒,會害了她的終身

還有跟說:老祖宗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些小兔崽子言傳身教沒有用,就是欠揍。妥妥滴揍一頓,讓她記住比什麼都強!14歲就敢夜不歸宿,跟老爸動手,該打!

許多人現身說法,列舉的事例分兩種:

一是身邊的人,因為中學時陷入早戀,放棄讀書,最終人生一片灰暗。

二是以自己為例,本來陷入早戀,踏上灰暗人生,幸虧爹媽果斷,一頓往死裡削,終於幡然醒悟,從此走上陽光大道。

諸如此類等等

……感覺這世界,暴戾瀰漫,殺氣騰騰,已經非人間。

當事情的解決,需要用腦子而不是簡單的道德判斷,有些人就暴露出智商不夠的短板。

直接就武力槓上了……

聽過嗎?父母狠心打斷女兒尾巴骨,“反智”到底是什麼?

14歲,是孩子至關緊要的人生險關。

社會化人格開始形成。父母的威權,在孩子心裡迅速降低,他們根本不在意父母或老師對他們的評價,更注重於同伴群體的認同。

進入叛逆期,實際是陷入到心智困境。

叛逆行為,是在向父母發出求救訊號。

父母能否聽懂,取決於他們的認知層級。也影響著孩子日後的成長。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以自己的觀點為主,就極有可能會造成反智的行為出現……而後就會出現那些怨聲載道的父母在抱怨自己家的娃兒怎麼這麼讓人想死?一步一步將娃兒逼上懸崖……

除了父母方面,在當下的社會,也存在著很多反智的現象,諸如

“一年!只要一年,我希望你們高三這一年堅持住!上大學就不用怎麼學了,只要不掛科你們願意怎麼玩怎麼玩!”

這些話,相信你也曾經聽過,其實這是最最普遍最最徹底的反智主義。

為了edu(教育)上的偷懶(當然也有家庭,社會,媒體的不良引導),不惜徹底的否定大學教育來讓高中生保持高強度的機械記憶與練習。全然不顧高中的通識教育與大學素質教育的區別。這不就是所謂的反智嗎?

如果對知識,對智慧尊重真的能說出這種話嗎?

高中那點知識真的能取代大學本科四年的學習?

而大部分的大學生還真信了這句話。

所以時間在大學生那裡是最沒價值的,孰不知這是人生最寶貴最聰慧的四年。四年在圖書館認認真真看了600本書養成初步的學術素養與渾渾噩噩陷入當代娛樂致死的時間空洞真的一樣嗎?

代表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都不尊重知識,還指望浮躁的社會嗎?然後這浮躁的社會又反過來影響教育。

當然還有這些觀點,比如比爾蓋茨大學沒畢業,愛因斯坦成績很差等等之類之類的……

你覺得你成績差只是因為不努力,而你不努力只是因為努力沒有意義。你張口閉口高分低能,你奮力拼搏,也有一片天地,你聽說碩士博士也找不到工作,於是你認定讀書無用,不如自己未來創業,年薪百萬。

你覺得人文學科沒有什麼好學的,學者耗費數百年研究出來的“民主是好的”和你奶奶口中的“少數服從多數”沒什麼區別。你覺得自然學科也沒什麼好學的。你常常思考理科教育的意義。最後發現數學知道個加減乘除不就行了,物理有什麼好學的。三角函數,複數,微積分統統沒有意義。

“這些反正以後買菜也用不到。”你寧可在學校學買菜。

你知道成功的一萬種方法,你知道馬雲說的每一句話。你知道成功和讀書沒有關係,讀書那是窮人思維。

你把智商不如情商重要時時刻刻掛在嘴邊。雖然你自己也不知道情商究竟是什麼。

屠格涅夫,民粹主義,精神分析法。你聽到專有名詞就煩。你覺得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最直白的白話說清楚。談起政治就是國家陰謀論,說起經濟就是羅斯柴爾德。你解構專家,認為所有的專家不過是一群騙吃騙喝的低能兒。

分歧與矛盾永遠是存在的,否定和肯定是並存的。

聽過嗎?父母狠心打斷女兒尾巴骨,“反智”到底是什麼?

我們只能從客觀辯證的角度去積極接納並反思問題。我們需要審時度勢,堅定正確的立場,堅持理性的思維。我們需要一個權威正確的聲音去捍衛正義真理,來積極引導大眾,這個聲音不是什麼名人也不是大部分人或小部分人的聲音,而是廣大學界精英、知識分子群體的共同認知。反智主義是矛盾分歧的產物,並不是所謂知識和無知的博弈,也不是哪一方在立場上做出妥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