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疫,向陽而生

楚天都市報記者 向清順 通訊員劉晶晶 黃璜 攝影:記者鄒斌 黃士峰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今天,封閉76天的出城通道重新開啟,武漢開始全面復甦。車水馬龍,繁花似錦的春天已然來到。

這個76天,既是我們戰勝彷徨無措、焦心恐懼的76天,更是我們萬眾一心、抱團取暖的76天;

這個76天,既是千萬市民刻骨銘心、共克時艱的76天,更是每個人磨礪心智、自我修行的76天。

這個76天,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遇危境時擔當、處困境時堅強,他們身著鎧甲,心有燈盞,守護你我,暖化時光。

讓我們重溫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心聲,與他們一起,經此戰“疫”,依然向陽而生!

经此一疫,向阳而生

【逆行天使】“我們一定要撐住,才能救更多的人”

45歲的武漢市第五醫院血液內分泌科主任許瑩,雖然個頭不高,身材瘦弱,卻用精湛的醫術和頑強的意志,挽救了一個又一個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病人。

一名剛生完小孩的二胎媽媽感染上新冠肺炎,血小板幾近為零,隨時有生命危險,許瑩帶領團隊研究治療方案,經過幾十天的精心治療,這名媽媽最終治癒出院。“我要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謝謝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麗!”出院時,這名媽媽寫下了一封長達4000字的感謝信。

1月6日,許瑩臨危受命,開建武漢市第五醫院第一個隔離病房。1月下旬,她又馬不停蹄籌備發熱二區,收治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兩個病區共收治2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病人治癒率及好轉率將近99%。

【抗疫心語】只要我們在,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春天的到來!

经此一疫,向阳而生

【全能管家】“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是一個擁有3846戶居民的大型社區,80後社區女書記杜雲像陀螺一樣,帶領社區群幹馬不停蹄地奮戰在一線。

三年護士、八年全科醫生的經歷使得杜雲對疫情格外敏感。她早早帶領社區群幹開展消殺、防控、隔離,並在兩天時間內完成轄區所有居民的摸排工作;她將社區裡有醫學背景的人組織起來,成為居民求醫問診的“家庭醫生”。

從臘月二十七至今,杜雲幾乎天天連軸轉。除夕當天早上,她跑到遠城區為社區群幹採購口罩等防護物資,直到次日凌晨快一點才返回;抗疫期間,她顧不上吃飯的次數已經數不清楚;最忙碌的時候,一直工作到早上四五點鐘,稍微眯一下後又接著上班,“社區群幹一直跟我在一起,我並不孤單,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抗疫心語】但願疫情過後不止是春天,還有熟悉健康的你。

经此一疫,向阳而生

【建設尖兵】他與時間賽跑協調新增床位5000餘個

漢陽市政集團二公司總經理鄒勇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城市建設者的使命與擔當。他先後指揮並參與了火神山醫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宿舍隔離點改造、長江新城方艙醫院等“疫線”工程建設。

在火神山醫院建設中,他連續十天十夜在現場與指揮部之間來回奔波,協調各方,安排進度,巡查現場,沒有時間回家休息,累極了就倒在車上靠一會兒,醒來再繼續投入戰鬥;沒有時間吃飯,只有到晚上巡查完後扒拉幾口涼透的盒飯;沒有時間停下來,手機始終處於通話狀態,聲音變得嘶啞,說話都變得困難。

在武漢市籌建方艙醫院的緊急關頭,鄒勇和項目團隊晝夜兼程,與時間賽跑,與病毒競速,累計協調新增床位約5240餘個,為更多患者贏來了生命的希望。

【抗疫心語】唯有拼搏,方能心安。

经此一疫,向阳而生

【忠誠衛士】搭起“椅子床”當好“守門人”

漢陽區公安分局翠微街派出所社區民警皮明偉,今年已59歲,只有幾個月就面臨退休。

他管理的是車站社區這個老舊社區,有2000多戶、5600多人,由於防疫任務艱鉅,他從大年初四開始住在警務室。

因為警務室條件極其簡陋,他用4把椅子、一塊木板臨時搭起來一張“椅子床”,一睡就是2個多月。

居民和同事口中做事紮實的“老皮”,每天平均日行2萬多步,牢牢守住了社區的“大門”。

【抗疫心語】堅守到最後一刻,就是最大的幸福。

经此一疫,向阳而生

【火線雷鋒】持續堅守60多天,志願服務足跡遍佈武漢三鎮

國航湖北分公司客艙服務部乘務長餘莎莉是一名勇敢“逆行”的青年志願者。在這場疫情中,餘莎莉的父母和弟弟都被不幸感染,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及時幫助下得以入院治療,在馳援醫療隊不眠不休的照料下轉危為安,這讓餘莎莉深深感動,下定決心要為武漢做些什麼,用實際行動守護自己的城。2月3日,她主動報名,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青年志願者。

餘莎莉是漢陽團區委志願工作分配群裡的“搶單王”,每次一有任務,她都火速搶單;風雪天裡,她和小夥伴們用私家車運送援漢人員至酒店,為他們送去數百套羽絨服和防寒物資;在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隔離點,她和志願者用人肉傳送帶的方式僅用5個小時卸下近6噸物資……兩個月來,餘莎莉的志願服務足跡遍佈武漢三鎮。

餘莎莉說,在志願者服務過程中,她曾被一名甘肅援漢的女醫生的行為深深感動,這名醫生初到武漢後水土不服,擔心自己浪費名額,竟然吞服兩倍的藥物,希望自己儘快好起來,醫生的行為使她進一步堅定了做好志願者的信心和決心。

【抗疫心語】有一種選擇,原以為是付出,但其實是收穫。

经此一疫,向阳而生

【熱血市民】兄弟聯手從全球募集數百萬元醫療物資

8萬多隻N95級醫用口罩,5000多套防護服,6000多隻護目鏡,10萬雙醫用手套等,累計價值人民幣300餘萬元,這是疫情期間,“全球募集醫務工作者防護服物資工作群”的志願者們向武漢各大醫院募集的物資數據。

而這個志願團隊的發起人,就是漢陽區政協委員、武漢鋼琴博物館館長賀立軍。

新冠病毒虐之際,武漢各大醫院醫療物資告急。賀立軍參與發起了物資募集群,利用其多年在海外留學及工作的人際資源優勢,廣泛聯繫歐美華人華僑,主動架起對接海外援助武漢的橋樑。

【抗疫心語】愛才是人生的行囊,其餘都是包袱。

经此一疫,向阳而生

【互助友鄰】“在這裡,我遇見了最好的鄰居”

疫情中的溫暖,從鄰里守望開始。

今年36歲的侯曉靜是省森林公安局一名普通幹警,住在錦繡長江社區二期,因丈夫確診,在將丈夫送往定點醫院治療自己也完成隔離後,2月19日,她下沉社區,為鄰居服務。

她陸續加了20多個業主群,收集鄰居需求,提供保供服務。42天來,她相繼完成近800戶的入戶測溫和送菜送魚工作。見社區有百餘戶困難戶,她和其他下沉幹部一起,採用“定人包乾”的方法,“包辦”了他們所有的需求。3月20日,她與其他兩名志願者挨家挨戶發放了162家鄰居的福利魚,當晚回到家後,原本患有腰肌勞損的她整個腰背都僵了。

侯曉靜說,她為幾戶老人送去防護物資時,他們寫詩發到群裡稱讚;她將一位腹痛的女鄰居緊急送往醫院,結果鄰居偷偷塞了一瓶護膚霜;她為老人代購物品,老人會整整齊齊將不需找零的現金遞到手上,這些點點滴滴的行動,都讓人感動。

【抗疫心語】我們彼此溫暖,正是最美人間四月天。

经此一疫,向阳而生

【美好使者】用影像記錄“方艙”,用鏡頭傳遞感動

對於新冠肺炎患者而言,恐懼無疑是必過的一關。家住漢陽的居民王彬染病後,於2月15日入住漢陽國博方艙醫院。

王彬是四川人,在武漢定居15年。他入住方艙醫院後,發現醫院的環境和設施遠比他預期的好,為消除“病友”們的心理負擔,愛好攝影的他便想:“為何不用鏡頭真實記錄醫院的日常,消除外界對醫院產生的莫名恐慌?”

住進方艙醫院第二天,他就拍下了一組方艙內的照片,配文發到朋友圈。後來,他將鏡頭聚焦病患的一日三餐,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醫患間的貼心互動等瞬間,他的鏡頭瑣碎卻飽含深情,如有下班後還給病人摺疊千紙鶴的醫護人員,有時間就給老年患者按摩的護士等等,“最美逆行者”“出艙啦”等一組組主題文圖,引起網友極大關注。

王彬拍攝照片千餘張,製作視頻時長數十小時,最高的圖文點擊量數百萬……短短12天裡,王彬用影像記錄“方艙”,治癒自己的同時,也把溫暖和感動傳給了更多的人。

【抗疫心語】每天心中開出一朵花,用芳香和美好治癒一切。

经此一疫,向阳而生

【居家達人】“我不能出門,就用詩歌給大家打氣”

“龜山約你來,漢水約你來,江城的天地一片爛漫的海。一樹樹櫻花,風雨後溢彩。知音故里不改千年的華彩……”

這是漢陽區龍陽街退休女幹部嚴麗娟用詩歌,表達對疫情退散、家鄉重拾生機的美好期盼。

嚴麗娟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是湖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我不能出去,就寫寫詩歌鼓勵下大家。”雖然退居二線,但嚴麗娟也希望在國家危難之時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面對“身染重病”的城市,她焦急萬分,賦詩感慨;對萬眾一心,攜手抗疫的千萬市民,她讚美打氣!

疫情期間,她創作了10首詩歌,其中《黃鶴歸來在春天》被中宣部推介。

【抗疫心語】今生無悔入華夏,熱愛與榮光是我永恆的詩行。

经此一疫,向阳而生

【知心友人】“我願意為他們額外贈送十天月嫂服務”

39歲的黃春平是宜昌人,也是一名擁有6年工作經驗的金牌月嫂,在武漢封城後成為滯留人員。

黃春平在武漢舉目無親,就在她彷徨無助時,突然看到一則針對滯漢人員的救助信息,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填寫了信息。很快,竟然接到了工作人員電話,被安排到漢陽一家安置點。

在安置點的16天,黃春平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志願者每天按時把營養飯菜和水果送到每個人手裡;盡職盡責給每個人一天兩次測量體溫;遇到被困人員各種刁難甚至惡意謾罵,他們依然耐心解釋,悉心開導……

這一切,黃春平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想著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離開安置點的當天,面對前來送她的工作人員,黃春平有幾分不捨,她激動地說:“只要大家需要月嫂服務,我將贈送十天的優質服務,用我力所能及的勞動來回報!”當看到枝江菜農因疫情蔬菜滯銷時,她毫不猶豫認購支持。

【抗疫心語】珍惜對你好的人,因為沒有理所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