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養玉還是玉養人?人養玉有5字真言,玉養人有3重境界!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在中國的幾千年的文化裡,玉文化可以說比很多文化都要早上許多,最早人們茹毛飲血的時代,遠古人就已經懂得把獸牙,美麗的石頭等等打孔佩戴在身上,由此可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遠古時代,就已經存在了。

而古人謂石之美者皆為玉,而遠古時期就有把美麗的石頭佩戴在身上的情況,所以說,遠古時候就有玉文化了,而隨著玉文化的發展,人們對於玉越來越重視,並賦予了玉一些吉祥的寓意,什麼可以辟邪,可以提升運勢等等,而幾千年傳承下來的,還有一句古話,叫做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但是,人到底如何養玉,玉又如何養人呢?玉又不是寵物,可以餵食喂水,玉也不具備養人的能力,是如何養人呢,這裡的養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撫養,而是玉和人之間相互的靈魂的溝通,人養玉,可以讓玉的品質更好,玉養人,同樣,可以同化人的品性,這就是人養玉和玉養人的過程。

而人如何養玉,玉又如何養人,其實很好理解,人養玉就按照五字真言,一一做到,就是養玉的過程,而人養玉,則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一共分成三個境界,今天咱們就把人養玉和玉養人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一、人養玉

1、洗

看到很多玩家,在玩玉的時候,就隨手拿著玉盤玩著,不盤的時候,就放在口袋裡,或者隨手放在一個地方,而完全不顧其它,其實這樣不是真正的養玉的過程,養玉要洗,因為在盤玩的時候,或者佩戴的時候,空氣空的灰塵,都會附著在玉的表面,如果不清洗,那麼長時間氧化之後,玉的光澤和質感,都會受到破壞。

所以,養玉一定要洗,一般情況下,三個月將玉清洗一次,清洗的過程很簡單,用40-50度的清水,將玉浸泡20分鐘左右,這樣可以讓玉的毛孔張開,從而清洗出毛孔內部的雜質,然後從水中把玉取出,用溼布輕柔的把玉表面擦拭乾淨,然後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陰乾,這樣就清洗完成了。

2、盤

盤玉,很多玩家都知道,平時把玉拿在手裡,不停的摩擦,手部分泌的油脂,就會附著在玉上,但是,這種盤玩方法,其實並不是正確的,盤玉需要不刻意,要自然,就是那種正常的佩戴下,不經意的摩擦,撫摸,這樣盤出來的玉才有靈性,而玉長期與人體接觸,被人體的溫度同化,慢慢的滋養著玉的品質,這才是真正的盤玉,這種盤玩的方法,叫做文盤。

而還有一種盤玩方法,那就相對於文盤來說,比較刻意,那就是用布盤,用一個小布袋,把玉放進去,然後平時不停的揉搓,這樣可以使布袋內部的玉溫度慢慢升高,從而把內部的濁氣逼出來,然後玉質就會慢慢變得油潤,變得細膩,但是這樣盤出來的玉,沒有文盤的玉有質感,有韻味。

3、修

修是指在玉石出現一些細小的瑕疵的時候,比如有裂紋,有開口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一定要把玉石修好,因為如果放任著瑕疵一天天變大,那麼很可能會給玉石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所以,一定要在玉石出現一些細小的瑕疵的時候,及時的修復。還有就是玉石因為缺水,質地發乾的時候,也是需要修復的,將玉放在密封袋裡,在密封袋裡滴幾滴清水,放置一段時間之後,玉石就會自然修復過來。

4、補

現在,有很多現代化的工具,在處理玉石的時候,不再用過多的人工去處理,都是使用機器處理,但是使用機器處理的時候,會對玉石造成一定的傷害,比如,過度拋光,過度拋光的玉石會因為內部顆粒分子中水分的流失,導致玉石的光澤非常乾澀,這樣的玉,盤玩也不會有太好的效果,也養不出來,那麼如何修補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玉石放進土壤裡,噴上水,保持土的溼潤,過一段時間之後,用生竹子再拋光一次,這樣補過水的玉石,再經過竹子的拋光,就會還原最初的水潤了。

5、避

避是養玉中的最重要的環節,如果懂得盤,懂得洗,又懂得如何修復和修補瑕疵,那麼不懂得如何避免一些問題,也是會對玉石造成一定的傷害的,比如,不懂得避光,那麼玉石很可能就會幹澀,不懂得避開物理撞擊,那麼很可能玉石會因為撞擊而碎掉,不懂得避開化學試劑,那麼玉石很可能會被腐蝕,所以玉石要懂得避開一些對其本身有傷害的情況。

二、玉養人

1、養身

正所謂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人養玉,靠著洗、盤、修、補、避,三年左右,玉就會有一個非常漂亮的效果,但是玉養人,卻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一生,這就是為什麼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了。

首先這玉養人的第一個境界,就是養身,正所謂修身齊下治國平天下,那麼不能很好的修身,其它都是圖勞,所以玉石養人首先要養身,在《神農百草經》和《本草綱目》中,就有關於可以用玉石治療各種病症的記載。

比如玉石可以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而中國的各種歷史文獻中記載,有110種左右的玉石,是可以內服或者外用的,可以治療各種病證。甚至是現代醫學下,也有一些研究表明,玉石中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可以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以達到緩解病症的效果。所以這玉養人的第一重境界,就是養身。

2、養心

而玉養人的第二重就是養心,修心養性,修心養性,修心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呢,其實就是培養坦然豁達的心態,中國的古文化裡,禪和道是兩個非常重要的修心的門派,雖然兩者之間有所不同,但是萬法歸一,最終悟到的都是同一個道理。

根據前人的經驗,想要培養豁達坦然的心態,那麼離不開兩個字,一個是常,一個是靜,常就是指在自然環境下的所有的事物,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還是植物,都遵循著一個規律,就是所謂的自然規律,所以,我們所經歷的開心,快樂,沮喪,頹廢等等情緒,都是一種常態,不必去強求,不用去奢望。


人養玉還是玉養人?人養玉有5字真言,玉養人有3重境界!



而靜就是指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被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纏繞,讓自己很難靜下心來細細的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所以,想要修心,那麼就要靜,只有靜下來,才能體會空氣在你周邊的流運,才能體會風在發稍的輕撫,才能體會到心臟的跳動等等,所以,修心同樣需要靜。

人養玉還是玉養人?人養玉有5字真言,玉養人有3重境界!



而玉石,具有撫平心緒的功能,長期佩戴玉石,人的內心的煩躁可以被玉石的低調所消除,玉石的純淨之氣,可以淨化心靈的濁氣,慢慢的使人靈臺清明,心胸豁達,這樣就達到了修心的效果。

人養玉還是玉養人?人養玉有5字真言,玉養人有3重境界!



3、養魂

而這玉養人的第三重境界,就是養魂,養魂,也就是人的品性得到了生華,向著古時候所謂聖人的方向去努力,正所謂玉有五德,仁義志勇潔,那麼玉養人的第三境界,就是以玉的五德,同化到人的身上。

人養玉還是玉養人?人養玉有5字真言,玉養人有3重境界!



古時候,人們以玉自居,什麼君子溫如玉,什麼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等等,這就是因為玉有此五德,在人與玉長期的相處過程中,體會玉的這五種德行,對於人的幫助,對於人的同化,使人對玉的五德有效仿之心,慢慢的,達到一個仁主我志勇潔的人。

人養玉還是玉養人?人養玉有5字真言,玉養人有3重境界!



中國的玉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現代人雖然很多人對於玉文化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這種說法是被所有人認同的,那麼到底怎麼養玉,到底如何養人,那麼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大家就應該有一個比較初步的瞭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