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風險、高收益?你想要的暴富大法都是騙局

前幾天,跟一位發小聊了幾句。說因為自己剛生了二胎,就尋思投資加盟了一個連鎖母嬰店。

結果,門店還沒開張,總店老闆就跑路了……不僅30萬加盟費一夜蒸發,房租、人力也已經墊出去十幾萬,近50萬血汗錢(算是家裡的全部積蓄)就這麼打了血漂。

發小跟我嘀咕,小地方也沒啥投資渠道,本來想著母嬰店需求大,加盟店省心省力,盼著一年回本、兩年賺翻倍呢……

零風險、高收益?你想要的暴富大法都是騙局

我這發小,其實沒啥做生意經驗,投資母嬰店純粹是一時興起。結果……

過去十年,中國人的財富迅速增值——房價翻了幾倍,比特幣暴漲17倍……有些押上全部身家、甚至借錢投資的人,成為了你聽過的暴富傳奇。

但這兩年,情況急轉直下,我眼睜睜看著身邊親友和一些讀者,因為投資失誤一夜返貧,想想就很心痛。

據我觀察,很多人都錯在沒弄明白理財的底層邏輯。

今天,我就從“金融三性”,也就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來講講最基礎的投資原則。理解了這三性,你不僅能避開各路坑爹的“暴富大法”,也不會脆弱到遇個雷就傾家蕩產。

零風險、高收益?你想要的暴富大法都是騙局

我們理想中的投資,通常是這樣的: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收益高。

零風險、高收益?你想要的暴富大法都是騙局

科科,想得美。天下就沒有這樣的好事。如果有人告訴你有,別猶豫,直接拉黑。因為他就是來坑你的。

在具體投資操作中,不能貪心,能在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中取其二,就已經很不錯了。但如果只三性只佔到一種,那就是沒什麼投資價值的雞肋產品,也要注意鑑別。

下面這張圖,列舉了幾個常見投資類別的三性情況。

零風險、高收益?你想要的暴富大法都是騙局

下手的時候,應該怎麼衡量目標對象的三性呢?

按照我的理解,一個成熟的投資者,應該永遠是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

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是因為理財的首要目標就是要保值,其次才是增值。

連巴菲特都說過: 投資最重要的三點,一是保住本金,二是保住本金,三是記住前面兩點。 有的人把收益性擺第一位,不是無知就是賭徒心態。

安全性怎麼看?

其實就是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投資經驗和風險厭惡程度,判斷能不能、以及能拿出多少錢來投資這個產品。

如果自己的情況和產品的風險不匹配,那甭管其他方面多優秀,都別碰了。

超出自己的風險承受範圍去投資,或許會獲得很高的收益,比如炒股、炒幣、買P2P,但也可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毀滅性打擊。

就像我的老鄉,衝動巨資炒股,就是典型的風險錯配,結果多年奮鬥毀於一旦。

零風險、高收益?你想要的暴富大法都是騙局

接著是考慮流動性。

我們投資,就是為了在要用錢的時候,隨時有錢用。所以,資產的變現能力就很重要。

比如之前說過在老家買別墅的例子,看上去保值增值了,但忽視了十八線城市房產的低變現能力,極不可取。

當然,考慮流動性,並不是流動性越高越好,還是要和你的開支匹配。半年就要用的錢和三五年後才要用的錢,對於流動性的要求肯定不一樣。

投資的時候,結合自己的需求,選擇流動性符合要求的產品——

近期要用的資金,就重點看這個產品能否隨時取用;不需要隨時取用的話則要看何時到期、對於提前支取的規定是怎樣的。

零風險、高收益?你想要的暴富大法都是騙局

前兩點過了,最後才到收益性。

遺憾的是,很多人一看到看到高收益,就把前兩點徹底忘了,等出了事後悔也來不及。

須知,收益越高的產品,風險也就越高。即便是正規渠道的投資產品,號稱8%、10%的回報,就要做好本金虧損的準備。

零風險、高收益?你想要的暴富大法都是騙局

即便了解了“金融三性”,但很多人操作時,依然拎不清。

比如,在牛市只盯著收益看;在資金緊張的時候,往往又被流動性掣肘;還有人為了資產安全,乾脆把錢全丟進銀行。

要克服這個思維慣性,就得用資產配置來達到自己的“金融三性”平衡點,在安全性、流動性都OK的情況下,尋求收益最大化。

零風險、高收益?你想要的暴富大法都是騙局

大致來說,你的全部身家,可以考慮分為四塊:

第一塊,現金和應急的錢,留足半年的生活費。

第二塊,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這些基本保障要有。

上面兩塊主要是出於安全性和流動性的考慮。下面兩塊的錢,才是用來幫你賺取收益的。

第三塊,買一些安全性比較高的定期類產品,比如銀行理財、券商固收,差不多是4-5%的收益,到期可以取出來。

第四塊,定投基金或者試水其他權益類資產。小白就先定投滬深300、中證500,有餘力的,買買主動型基金。

如果有一定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結合自己的流動性需求,買股票、買P2P、炒幣、炒房……都不是不可以,但要確保投入的資金是自己的“閒錢”。像我發小那樣,把全部積蓄都投了母嬰店,顯然是明顯的大忌。

投資做分散組合,能讓你踏實地站著掙錢,也能保你寬裕地度過任何難關。

零風險、高收益?你想要的暴富大法都是騙局

最後多說一嘴。

現在,兩大國間還沒找到共贏的相處模式、國內去槓桿和穩經濟也還沒兩全,市場行情仍在顛簸……

股市還沒走出低迷,P2P雷爆個沒完,房產也不再像十年前那樣閉著眼睛就能買……

投資任何一類資產,你可能都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